闫振铎谈白羽平:就我所见

2017年07月05日 16:2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系统的看了白羽平从学画到现在的大量作品,感觉他有一个对所谓‘学院艺术’的情结,就是对基础训练和艺术形式完美的追求,这倒不是说非得面面俱到,但从他开始画画,一直到上民院,后来到美院进修,基本上是一脉相承。从这段时间的作品可以看到,他已经不是简单的模仿学院的东西,特别是在速写、素描和一些不过分深入的作品中看到了他的主动捕捉和把握的能力。早期利用油彩这种材料之后,作品的主动性就不如素描、速写那么精彩。直到高研班的时候,可能经过了一段自己的实践,明显在油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一个进步。

  看他在上民院前,八几年的作品,恰好赶上了中国美术界特别活跃的那段时期,各种形式对他是有些影响的,他也做了各方面的尝试,看得出那些东西让他有些感受,尽管受别人影响的痕迹很重,但还是有状态的。说明他的思维很开放,在当时很有可能把自己的感受完全打开、打通。后来,在九几年几次走进院校进修之后,那种感受又慢慢的收回去了。当然,这个收回有了相对成熟的判断和取舍,特别在风景画方面,因为他太熟悉自己所表现的对象,对这个题材就不只是技术、技巧的制作,没有停留在表面的华丽或工整,而是充满了感情,挖掘了那块土地给他的更深层次的感受,是一种情怀的体现。由这里隐约可见他的创作思路、视野逐渐的开阔起来。

  白羽平最早给我印象的作品,是他在美院进修班的毕业创作。

  在他们整个毕业作品展里面那张画就算比较另类了。这一方面有赖于对生活本身的熟悉程度,再一点是他的处理手法打破了学院的习惯模式,虽然造型上还是追求严谨,但已经很强调画面的妆饰性了。

  由此,他就进入大伙的视线,引起关注。

  他真正公开展示自己艺术追求的作品主要是风景画的创作,家乡的风景让他十几年来乐此不疲,也卓有成效。

  2000年北京画院要在社会上引入几位专职画家,白羽平是候选人之一。评选的第一个业务条件是要求有扎实过硬的绘画基础。学院教育从造型意义上讲具有非常优良的传统。扎实的绘画基础是油画创作具有多种可能的一种准备,也是清除创作障碍的一种手段。白羽平首先具备了这一点。当然不止于此,有基础的人太多了,更重要的还要评价和观察这个人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创作的趋势,技术、艺术两相宜,方可游刃有余,就会有非常强的可塑性,也才能谈到艺术的创造力。白羽平显然有着非常强烈的个性特征和良好的艺术素质。

  画院作为国家的一个艺术机构,在职画家还有一个文化担当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个艺术家,你不仅仅要表达自己的个性,还要考虑国家社会的共性表达,那好,作为一个艺术家你在表达它的时候,你怎么用你的个性去融入其中,用你独特的艺术语言,将一个公共艺术能做的更有个性,更潜移默化的让人们接受它,甚至让大众受到艺术的启发和感染,这是画院在职画家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尖锐的矛盾,况且,绝大部分时间画家是完全自主的,画院更是创造条件支持艺术家自由自主的创作。

  艺术家,或者说作为一个人,过分自我到根本不关注别人,就有点自私了,在画院就要对更多人的喜怒哀乐、更多人关注的事情,也应该给予关注,这样,画院的艺术家就要比一般的社会艺术家多了一层社会责任。选择白羽平就是看到他有这种社会责任感。

  另外,作为画家这个群体来说人品也很重要。跟他接触当中觉得他谦虚好学,善良、礼貌且崇尚教养,更是非常注重孝道的一个人。这就很容易跟人相处,也容易融入到集体当中去。

  这虽然是好的一面,但这种性格有的时候过分的带入创作之中,就显得稍微有些谨慎了,他不是没有开放的个性,其实他骨子里很有那种开拓的精神,应该注重自己这种生动的、新鲜的、另类的一种感受,不要轻易放弃。即使不大张旗鼓,也应在一些可能的条件下去试着捕捉,要有一个积累和自哺的自觉。

  实际上,画院最终选择他,最关键的还是看中他也相信他今后的艺术创作之路会越走越宽,会有一个更大、很好的发展和提升。

  事实证明他现在已经不只是画院的骨干,在整个中国中青年这一代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很有影响的重要艺术家。

  就白羽平的作品而言,有人说他作品的色彩受到过我的影响,我倒没觉着,看他走过的路,也是各式各样什么都试过,其实学画的人可能都有过那样的经历,只是我们在1999年一起做过一幅大型壁画,白羽平、秦秀杰、闫博都参与了,一块呆了2个多月,那么大一张画,颜色要整成一块。不能简单了又不能画花了,还不能黏糊到一块堆,但总得有一个倾向。当时调颜色我们就反复的讨论说,作为绘画来看,色彩丰富不是放烟火,关键在色彩的细微差别,千万别孤立的去看。当时他负责左边那一块,每一形象的每一个颜色,灰度全压了一下,但是每个灰度全有个性,和而不同,感觉统一,每一块都有各自的存在价值,互相之间不能替代,将颜色基本控制在一个色系里面,马上色彩就感觉有修养了,也不那么闹的慌了。利用细微的差别,有形了就够了,其实人感受到的东西很多,闹的东西反而不行。在不断的探讨和反复的实验后,他们几个都比较出色的完成了那项工作。

  看白羽平现在作品的色彩,包括构图等等愈来愈趋于单纯,但不失其丰富性。他的创作风格,到底归到哪一类?就我个人所见,依西画的那套去按图索骥都有些牵强。

  黄土高原,对他来讲太熟悉了,那个形、气味、温度都已经深入其骨髓,这些在他哪儿可以说已经入化了,笔端所表现的绘画已是他心目当中沉浸下来的一些意境和构成审美意境的一些形式,已经把握到类似‘胸中成竹’的那种东西。只是利用线条、色块、点、进退、、画面的色调等等一切绘画的语言来完成一种表达欲望。

高秋图200x150cm 2007高秋图200x150cm 2007
晋北写生 夕阳 60x80cm 2010年晋北写生 夕阳 60x80cm 2010年

  所以再看他的作品,到底是写实还是抽象什么的?那就看看中国的传统绘画,到底是写实还是什么,这不重要。他不止个性化了,这种沉淀、积累、表达,可以说完全是对中国造型艺术的理解和把握。西洋画这个东西已经沉淀在这里面了,他不再是完成西画这种东西。也不是什么具象还是抽象,是依中国人的视角,多少代人这么积淀下来的一种必然把握。但是有积累、有情绪并不等于就能自然转换成一种恰当的语言,这又要具体到个人的修炼、修养之后所形成的那种综合状态。

  这种状态在白羽平的作品里面有着自然的流露,这种‘自然状态’既是艺术规律使然同时也有它的弊端,从个别作品里能看到那种未加约束的、不自觉导致的‘过失’。

  对他的艺术追求做这样的评价似乎是相当高了,就我的了解事实如此,当然,具体到作品,他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可贵的是他的创作途径有着鲜明的方向感——这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家的命根。

  我也看过一些人对他的评论或者批评,总感觉有些隔靴搔痒,时而说他是表现,时而说他是抽象,甚至有说他是写实的,首先,这些归类拉派没有什么意义,再者支持这些评价的理论体系就很是偏桲,都是用各种理论的框架去框人框作品,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批评,框了半天反而把艺术家最好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漏掉了,只剩下就论而论了。我这样说是因为我知道白羽平是一个谦虚、好学的人,这个好学更应该体现在对别人的意见提出质疑,当然不是毫无根据的反对,而是要认清什么时候该使拐棍什么时候该把它甩掉。

春雷100x80cm 2012春雷100x80cm 2012
春浓 50x40cm  2015春浓 50x40cm 2015

  他在风景画方面的突出表现有目共睹,我也希望他在其他题材包括人物画创作方面,能将风景画的一些意境、情绪甚至技术技巧带进去,努力开拓出一个新的面貌。

晚秋 50x40cm 2015晚秋 50x40cm 2015

  拉拉杂杂这么多,算是一个同道老友的絮叨,也是期望小友羽平,在油画艺坛能不断展现出自己的新气象。

  闫振铎

  2009年4月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