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柏年先生印象记:志道据德 依仁游艺

2018年01月22日 13:55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毛建翔

  柏年先生每每让我感动,艺耶?人耶?抑或兼而有之?缘于自己的才疏学浅,数次提笔又搁下,故与之相晤,内心常怀谦意,即欠他一篇文章,虽曾为他写过诗词,然总感不透彻,不过瘾,去岁末在我的《三色斋诗钞》首发式暨研讨会上,他的即席发言又触动了我,感动之余真不好意思起来,他话中有一段大意是:我是能“搔到他痒处的”,如此受宠若惊的我,似再没有拖下去的理由了,今便斗起胆来,试着写下与柏年先生相识三十余年来的印象和感受。

  用孔老夫子《论语》中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来概括描述柏年先生平生行状,我以为最为恰当且具亲和力。先说其如何“志于道”吧。我第一次听到章柏年的名字,是桐乡老画家刘雪樵老师口中,约在一九七九年间,我在县教师进修学校(五•七大学)做文印工作,校内师范班邀请刘老师来校书画讲座,讲课的同时,刘老师带来了不少的书画名家作品,张挂在课堂墙壁上让同学们欣赏,因而我第一次看到了章柏年的隶书,很是钦佩,当然也知晓了他苦学书法的一些事迹。他曾支边北大荒兵团生活有八九年之久,每次探亲返乌镇老家,捎带回程的就是一刀刀的宣纸,刘老师还感慨地说,章在黑龙江那边,已经是名声很大了,如不回桐乡是如何如何。那时,他已经将书法艺术作为平生最大的事业在追求了。一九八二至八三年间,我被借往县统战部工作,有一次部里老同志杨友鸿约我同往乌镇公差,顺道去霅溪新村柏年先生的寓所拜晤了他,这是第一次见面,在杨的请求下,当场为我俩各写了一幅作品,真的是非常兴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4年,县成立了文联,成立了书法工作者协会,他顺理成章地担任了首届书协主席,并且连续担任了四届,前后计20年。从最初的业余爱好者到文化部门的专职干部,到担任市文联秘书长、副主席,再到嘉兴市书协副主席、浙江省书协理事、浙江省书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等。从个人的事业到全市一个协会乃至整个文联的工作,他是个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干大事的人。任职期间,他的隶书作品继续以前的业绩,连连在全国级的展事中参展并获大奖,声誉日益隆起。文联及协会的工作也是风生水起,桐乡的书画篆刻摄影抱团接连赴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地集体亮相,为扩大桐乡在全国的知名度而兢兢业业,其功不可没。而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各项活动取得经费或企业热心的赞助,更是不胜枚举。市内诸多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中,均默默奉献,不计酬劳,如茅盾故居、缘缘堂丰子恺旧居、福严禅寺、桐乡高级中学、凤鸣公园、新世纪公园等等,或自己题墨、或组织书家挥毫刊刻,一件件一桩桩,皆是“吾道一以贯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这里,书法既是他的个人追求,又是他名世和明志的一种载体,用以载道、用以度众生。柏年先生在他的书法取得成就并圆了书法梦的同时,更让同样喜爱的人们享受到了书法所带来的福祉。

  再说“据于德”。凡志于道者必据于德方为高明,否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未必是好事,而入道后将自身妖魔化、鬼怪化则无法可想。柏年先生曾邀我刻印“种德若树”常用于书作中,印象颇深。一棵树就是一个人,要长成参天大树,乃至成为栋梁之材,是需要平时精心培育、辛勤浇灌的,且经常要剪枝蔓去芜杂,否则一步不慎走入岐途者常有。柏年先生近五十年的艺术人生途中,走南闯北,接触过众多的高德宿儒名家大师,在他们光风霁月般的人格辉耀下,耳濡目染,变化气质。德性涵养日益高尚醇厚,一如他的书风,洋溢着正大光明、雄健浑厚、中和静穆的人格魅力。在书法界,他对谭建丞老师的恭敬有礼、尊重有加是出了名的,为谭艺的发扬光大不余遗力,譬如为谭老捐赠于湖州道场山而刻的观音像及松石灵芝图两碑,福严禅寺中之观音像碑,谭老过世后的出刊书画集、筹划展事、发行光盘等,均留有那份沉甸甸的师徒情谊,传为佳话。对待朋友,只说他的侠义肝胆,已足够让人崇敬和倍感温暖,尽管他的作品身价已非昔日可比,而朋友有难有请,均慨然相助,不取分文,故有时免不了被蒙骗上当,朋友有事请其帮忙的,他会拿作品出来作贴本的生意。故他常自嘲:人有时是要做点“毒头”事的。其待人之道恪守以诚见诚,以真换真,以信喻人,以宽恕人,故谓平生没有一个结怨的人,即便是在蒙受冤曲是非,或被人误解时,亦能泰然置之,任看风轻云淡,云卷云舒,一如既往地朝着理想之境勇猛精进。柏年喜欢书写儒道释三教之经籍名典中有关修身立德的内容,我以为这正是其人格道德的一种反映、他内心世界和行为处世的种种:光明磊落、中和强大。

  有了对道的崇尚,以及德的修为,那么其“依于仁”也就有了最好的皈依。侠之大者必具仁义,必怀大慈悲,柏年是有仁者之风的。当前整个社会皆注重经济效益。故书画人士聚会晤谈,每每论及自己的润格,牛气冲天,像商场售货一般每平尺多少多少的漫天乱喊,柏年不为所惑,价位放在合理区域,让大众承受得起,是谓“接地气”。客观上讲柏年与同辈年龄段的名家及获奖书家相较,润格高过他的人不少,数千乃至上万一尺者大有人在,可他清醒得很,良好的市场需要培育,他的仁心慈怀摆放在普通艺术爱好者和收藏人士的心中,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朋友圈中每说起柏年,皆翘指:他是会给您带来福惠的人。现拿笔者的亲历来说事吧,余之来凤堂内挂了不少名家字画,欣赏之余亦做流通,一些名头地位比他大许多的书家,作品偏是售不动,而柏年之作品除了稳步上升外,销路颇畅,一时半会还真有点惊讶,及至有一次来了位女导游,带着一位英国留学生至店中,看中了柏年的一副隶书对联,数次来店内讨价还价,说是留学归国欲带点中国风的纪念品。终于恍然:柏年的作品,雅俗共赏,亦富装饰性,形式具中和之美,且中规中矩,堂堂皇皇,这是他的优势,当然价格的亲和及名实相符也是一个原因,他不像那种高高在上的人所为,真是“仁者无敌”啊!又:柏年予我仁且厚也,多年来蒙其看得起,嘱为治印,还热情地介绍为他的一些朋友刊印,高谊深情,撼我肺腑……

  有了“道、德、仁”三方面的修养,那么“游于艺”则是水到渠成,功到自然成了。大凡国人论艺,首以人重,再为艺传,而人艺并重者,方足于垂范后世,人艺双臻是最高境界。柏年初入社会始于艺传,继至中年又以人传,现年逾花甲,已入圆融无碍之化境,昔孙过庭《书谱》有“人书俱老”之说,余今评之:其人其书足于并传也!你看有那么多的皇皇大著,(如墨迹、如著作),有那么多的宏篇巨作(如碑石、木刻)为证。柏年的为艺人生之路虽具艰辛,因了其勤奋努力,又躬逢盛世,幸遇高德大儒,生活圆满,事业成功,如他自己所言,是:上天嘉惠,允推无憾耳!我钦其艺,更敬其人!柏年用心血和汗水、人格和思想溶铸了他的书法,他的“章隶”,演绎了杭嘉禾大地上一道美丽而独特的人文风景线,为人津津乐道。

  柏年的书法,前辈名家学人如柯文辉、俞建华、洪亮等早有专文论说,真要续貉的话,谈几点观感吧,即:柏年的书法真草隶篆行皆擅,名世的是其隶书,其隶书从总体风格上讲,是正大雄健,具阳刚之美的,是易经中的乾卦,但兼含坤卦之阴柔美,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只不过阳刚绝对主导地位。从笔法上讲谨守传统的“篆籀”笔法,即圆融浑厚的中锋用笔,不偏不倚,讲究“中庸”,守一抱一,一线定乾坤。从墨法上看,怎一个“浓”和“饱”字了得,有时为了追求苍劲浑茫的感觉,有“干裂秋风”的消息,与“润含春雨”大异其趣,形成鲜明对比。从字法结构上看,具建筑美,讲究秩序、排叠、对称、平衡、严谨、法度等,但内中自有万千变化。从形式上讲,驾驭小品可谓“烹小鲜”是小菜一碟,最让人感兴的是他的长篇宏制,四尺、六尺、八尺屏条,手卷、长卷、中堂大轴,吃功夫、见功力。从运笔态势上看,波澜不惊,暗潮奔涌,稳、准、狠、精、徐、疾、涩、渴……从欣赏者的角度视之,犹如交响乐般的壮美雄浑、气势磅礴、秦汉风力、大唐神采、金戈铁马、长江大河,又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之“雄浑”境:荒荒油云、寥寥长风……震撼人心!激动人心!

  行文至此,尽兴耳,就此打住吧,不当处,敬请各位方家同道不吝教我。

  2015年5月13日于来凤堂晴窗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书法篆隶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