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吾友莫雄

2018年01月26日 23:4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吾友莫雄——好学、执著、安静、憨厚、务实,是我自中学与他初识,延续至今对他的突出印象。

  回想起来,我们的相识大约是在1975年前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尚处在十年“文革”的后半段,学校经历了“停课闹革命”继而“复课闹革命”的日子,课本学习任务轻松,政治运动频仍,闲暇时间相对充裕,很多人在当时开始学习“一技之长”,尤以学习艺术为甚,其结果导致后来1978年恢复高考时艺术专业人才的“井喷”。

  我与莫雄因对美术的共同志向和兴趣走到一起,当时一起学画的好友还有李志强、薛峰等。在那段令人难忘时光里,我们遇到了一个对于学画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极好机遇,这就是南京艺术学院将我们父辈工作所在的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厂确定为一年一度“开门办学”的实习基地,这使得我们有机会接触到许多重要的画家和教授,其中包括今天蜚声于世的苏天赐、张华清、冯健亲、毕颐生、马承颷等。而原先只能在美术杂志上才能看到他们发表的作品。我们也见了当时还是学生辈的陈世和、陈少立、吴元奎、徐乐乐等。就在那时,我和莫雄等一起拜师学画,经常与南艺师生一起画人像写生素描,观摩他们的创作,期间得到他们的指点。我们四个好友互相切磋交流,无拘无束、争执无间,同时还带动了一批比我们年龄更小的绘画“发烧友”。闲暇时间,我们经常结伴外出写生,足迹遍及家乡的田野、河流、农庄和工厂,当时的莫雄在钻研画艺方面已常常是废寝忘食,其绘画功底和水平在我们这群同道中属于佼佼者,此情此景,至今难以忘怀。

  由于我参加了1977届高考江苏省初试并出人意料地通过了数理化及格线,因而父母希望我在来年高考能转考理工科,于是我1978年上了南京工学院的建筑学专业,原先痴迷的美术转为建筑学的基础。薛峰在1978年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李志强则在1980年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而这时的莫雄则还在家乡的故土上继续着他的艺术探寻,在其所钟爱的事业道路上逶迤前行。某种意义上,把美术绘画技能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本事确为不过,当时的常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就是一个专门从事出口绘画制作和其他工艺品的单位。莫雄中学毕业后最初的工作就是在这里,在数年的“半专业”的绘画生涯中,虽然丰衣足食,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更高层次的追求和抱负,可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艺术功力和专业造诣与日俱增,数年的潜心研究,其画艺功力早就超越吾等寻常人。1982年,莫雄终于跨上他事业道路上的第一个平台——顺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系,他绘画艺术上的远航由此正式启程。

  工艺美术涉及的染织、陶艺、服装等艺术门类通常属于实用美术(Applied Art)范畴。由于特定的产品工艺的指向和要求,工艺类设计和绘画一般需要使用一些特殊介质和材料,如丙烯颜料、高丽纸、布料、陶瓷等。这与美术系纯粹的类型绘画(油画、国画、版画等)有所不同。然而,这种今天来看似乎属于一种边缘性的绘画形式和技法方法,在我看来恰是形成莫雄今天独特的个人绘画艺术风格和特色的重要基础。在莫雄近年的一系列作品中,包括油画和水彩画,分明可以觉察到先前的专业陶冶的影子。

  不少人已经从不同角度品评和分析过莫雄的画,评价中肯到位。作为他早年的学画同道和后来的朋友,对他的画和人仍然有一些自己的解读。

  莫雄家乡的特定环境和他的成长经历,对形成他特定的画风有着与生俱来的影响。上大学后,记得有段时间,莫雄还常去皖南和江南村镇采风,这些经历无疑更加增添了他对江南那种出色空濛、园逸庭闲的自然和人文意境的感悟。在这份用绘画方式所表达的个性化解读中,我始终感到,绮丽和凄婉一直是萦绕在他的油画作品中的内心情结,挥之不去。从他多年前的水乡印象西路、香庭系列、花房系列、荷花系列、静物瓶花系列以及他近年主攻的山水写意系列,无论其立意、构图、设色和技法的安排,还是画面所表达和传达出的意境与情感信息,都清楚地映射出莫雄对中国江南那种乡土家园的眷恋和专注执著。莫雄近年的山水系列更显烟云掩映、林树简约、熏染得体、设色清雅的特色,似乎蕴涵几分北宋“米氏云山”那种对江南自然环境氛围渲染的韵味,在气势和意境上,也隐约汲取了清初石涛绘画的那份脱俗精华。

  作为性情中的艺术家,其情感和状态也会呈现多样而丰富多彩的一面,其用笔技法、用色、水分把握之娴熟,似乎看不到传统水彩画那些诉诸教科书的单一技法,不拘一格构成了莫雄水彩画的突出特点。

  或许是我作为一位建筑师的特殊身份,总是从莫雄绘画中探寻到那些可能隐藏的秩序和元素结构,反复解读,感觉似乎也发现了一些或许未得真谛的体认:

  一是静谧中的游走,这是思绪。如《莫雄油画作品集》中发表的《山,2004年第一号》,其近乎左右对仗的横幅构图给人一种稳定之感。但是,在画面平远、高远和深远具有的元素结构组织中,画面所表达的水雾交融的江南山水意境和创作时的内心性情游走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恬淡中的华美,这是格调。如《花,2004年第一号》,通过淡雅的用色,绚烂迷离的笔触和亦真亦幻的意境,雍华唯美的格调和盘托出。

  三是丰富中的简约,这是笔触。如作品《山,2002年第3号》,莫雄作品中的用笔既不尊崇极简主义,也不是那种超现实主义的刻意写实,丰富而厚拙是莫雄油画画面笔触组织的特点,但却不难感受到,画面组景、背景处理的结构清晰性和简约空间关系。

  我想,能将艺术的两极相融、相合、相生,作品就有了张力、弹性和伸展,也就有了画内的唯美和画外的境界。

  吾友莫雄在艺术中行走,行走得自如、灵性和超脱,我相信他也将在这本画集之后走得更远更高。

  王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长江学者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