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平:我们应该以中国的模式研究中国艺术

2019年08月23日 08:4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理论的研究实际上是相当重要的,中国古代的许多的理论家本身都是画家,包括有一些也是鉴定家,能够识别真和假,能够知道作品的历史价值。”

在爱莲居中鉴阅书画在爱莲居中鉴阅书画

  “在西方的言论中间,他们并不主张理论家自己会画画,中国在许多问题上都取一种叫做“统合”的理念,比如诗文书画它们都是放在一起讨论的,在创作中间也不可分。我在研究整个中国书画史中,就发现早期书法一直是绘画的一个先导,但是到了明代的中期以后,出现了大写意画家青藤白阳,一直到石涛、八大山人,到扬州八怪,这个体系中间慢慢地除了绘画中间的书法元素也越来越多,实际上书法中绘画的因素越来越多,徐渭的字好多就是画,郑板桥的书法中的变化有时候比画还要多,从这个层度上来讲,这就是“以画为书”的趋势。书与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完全不能分开的。然而中国的绘画讲究诗的境界,甚至许多画上面都题有诗,所以诗书画是不可分的。这是中国的真正的研究方式,我们现在要讲文化自信的时候,我们不能完全按照西方的模式来研究中国的艺术 ,我们应该以中国的模式来研究中国的艺术。”——萧平

1962年9月与钱松岩、陈大羽、张文俊先生等在泰山白龙潭1962年9月与钱松岩、陈大羽、张文俊先生等在泰山白龙潭
1984年与徐邦达老师、方闻夫妇、苏洛文夫妇登上黄山1984年与徐邦达老师、方闻夫妇、苏洛文夫妇登上黄山

  萧平,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史论家

  现任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扬州大学、西南大学、江苏省中华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南京博物院鉴定顾问,江苏省美术馆鉴定顾问,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江苏省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书画鉴定中心主任,西冷印社艺术品鉴定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名誉会长、龚贤纪念馆名誉馆长、南京大美堂书画鉴藏社社长,江苏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海外联谊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政协书画室顾问。江苏省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

  藏品鉴赏:

龚贤山水龚贤山水
龚贤书法龚贤书法
李鱓水仙兰石李鱓水仙兰石
任颐东坡玩砚图任颐东坡玩砚图
郑板桥书法郑板桥书法

  董其昌秋兴八首册页

明 马守真秀兰新篁图明 马守真秀兰新篁图
明 薛素素洛神图明 薛素素洛神图
现代 何香凝 易寒衣现代 何香凝 易寒衣

  品评画家萧平的绘画样式

  文/邵大箴

  萧平在书法、中国画创作及书画鉴赏和美术史论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诸多论家已著文给予很高的评价。作为一位萧平绘画作品的读者,本文仅就他的中国画的体貌、样式,发表些浅显的看法,以此作为与萧平的一次学术交流,并就教于读者。

  传统中国画家历来讲究创作自己的个性面貌,凡是有成就的画家,都拥有与人不同的绘画体貌、样式。萧平在自己的作品集《莲韵》的“代序”中,论述古人泼墨画荷时这样写道:“陈白阳是一个样式,八大山人是一个样式,石涛是一个样式,吴昌硕又是另一个样式……我也想着自己的样式啊!”画家作品的样式、面貌,与其个人的经历、品性与学养有密切的关系。萧平出身于有浓厚国学氛围的书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对书画产生浓厚兴趣。青年时期考入江苏省国画院专修班,得到傅抱石、钱松喦、林散之、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现代金陵诸家的指导,并有机会参与当时国内艺术界的多种学术交流活动,视野得以开阔。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后在南京博物院工作,有机会接触大量古代书画作品,开始钻研古代书画鉴定,从“金陵八家”到吴门画派、浙派,再到元代诸家与宋代名作,得到徐沄秋先生的悉心指导,后又拜师徐邦达先生,随其鉴阅故宫及南方诸省市博物馆珍藏的作品。长期以来,萧平负责江苏省书画鉴定工作,过眼书画逾万件,为国家及时抢救和保护珍贵文物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也从中得到了丰富的艺术滋养。我想,萧平在阅读古代书画作品时,重点当然是关注其真伪和优劣,同时也一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中摹拟他眼前杰出作品的章法与笔墨,领会其技巧与意境。从八十年代起,萧平回到江苏省国画院,成为职业画家。不过,他一直坚持着书法、绘画、鉴定和史论写作四项并举的方针,一面从事书法与绘画实践,一面仍然继续书画的鉴定与研究。无疑,正是基于这些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与修养,构成他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绘画面貌与格局。

  在艺术家群体中,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先从基本功着手,全面学习诸家,再求画风的变革和建立个人的风格;另一种是很早便求自己的画法与他人异样,然后再逐渐吸收前人的经验,修正和完善自己的面貌。不过,后一类型的人如果不是有特殊的天赋,很难取得成功。萧平选择的是前一条路径。他说:“我相信,建筑一个广阔、深厚的基础,才有塑造成功大厦的可能。”他在艺术鉴定和研究上所花费的精力,他不懈地体察和感悟人生与自然,正是为构建他个性风格打下坚实的基础。萧平的绘画创作不定格于一个品种,他兼顾山水、花鸟和人物三个方面,坚持从生活出发和有感而发的原则。早期作品重师承,广泛吸收前人经验,可谓“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为我所用,在尝试各种技法中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寻找个性的表达方式,逐渐形成他自成一体的儒雅、平实、柔和的绘画作风。惟其不露锋芒,乍一眼看似平常,但只要稍细心阅读,便会发现他不凡的艺术功力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其中包括以书法为功底的笔墨修养,以及浓厚的文化底蕴,作品经得起品评、琢磨和推敲。显然,这既是他学养的自然流露,又是他个人性格的真实反映。我在和萧平不多的接触中,感到他是一位艺通古今、思维敏锐的学者型艺术家,但他从不自命清高或自视孤傲,举止谈吐总是温文尔雅,其画如其人。

  萧平说:“中国画的意象体系具有不息的生命力。在掌握其理法之后,便可在造物和意念之间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他深知,鲜明个性的绘画面貌毋需刻意追求,而是随着生活体验、艺术实践的积累和修养的提高,便会水到渠成地显示出来,自己要做的只是因势利导地加以强化而已。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他更名自己的画室“朝华馆”为“爱莲居”,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激励自己“淡于名利,不倚不傍,唯真、善、美是求。”与此同时,萧平也颇钟情于莲荷的创作,之后并以此为主题举办展览、出版《莲荷》画集。还是在这本画集“代序”中,他说他出版的这第二本画集,“都是花甲后的作品。较之为第一本……大约总有一些变化的。”出于谦虚,萧平没有道出他的水墨荷莲与前期作品相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依我看来,他仍然保持着他一儒雅、柔和的气质,但绘画新作的品象发生了变化,变化发生在他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意象的创造之中。简单地说,他一方面更大胆地从传统大师的影响下走出来,忠于自己的所感、所思,抒发自己的情思和展现胸襟;另一方面,他在造物和意念之间更多地重视意念的作用,作品更具写意性。他从小爱花卉,荷花是他最爱,他在观察和写生中领略和赞赏荷的美。但他的这些作品距离写生较远,而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技巧、技法也更为放松、自由。他迷恋于大写意手法,或用流畅的笔线,或用泼墨泼彩法,尽情地挥写,格调或清新,或雅丽。我欣赏他的泼彩画作,如《玉露洗残红》、《朝露荷池》等,彩与墨和谐地交融,形成浑厚、丰满、充满情致和神韵的画面,整体氛围令人陶醉,细部处理耐人回味,作者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表露了他的豪爽、率真、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性格,写出了他心中的荷莲,更抒发了他的审美理想。我认为,这些莲荷作品是萧平绘画创作的转折点,是代表他艺术成就的绘画样式,也表明他正在以更稳健的步伐朝着意象创造的方向迈进。

  萧平的绘画创作还正在进行之中,未来的前景是可以预料的。凭着他的勤奋、学识和悟性,萧平绘画样式的个性面貌会更强烈、更鲜明地呈现出来!

  作品鉴赏:

1979山鬼1979山鬼
1988新罗风骨1988新罗风骨
1989菜场归来1989菜场归来
1990年市井众生1990年市井众生
1995齐白石像1995齐白石像
1997爱莲居图1997爱莲居图
1998老夫老妻1998老夫老妻
2001迪斯尼诱惑2001迪斯尼诱惑
2004郑板桥题画诗2004郑板桥题画诗
2008美丽的英格兰乡镇2008美丽的英格兰乡镇
2012印光法师语2012印光法师语
2016 祝枝山诗2016 祝枝山诗
2017约旦印象2017约旦印象
2018半千诗2018半千诗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萧平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