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森:自然和谐写丹青

2020年06月12日 16:5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王庆森(山东广播电视台资深记者、编辑,美术评论员)

  在艺术界,很多人都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一点上,年轻人做的往往不如老一辈的艺术家。但是,孙维国先生则然不同,他不仅在长春市美协担任数职,而且特别重视“读书”和“行路”,并且在这条路上书写着自己自然和谐的青春年华。

  2003年,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孙维国先生,来到了令他心驰神往多年的甘南藏民区。这一来是为了体验生活,二是为他的美术创作积累素材。

  在甘南,孙维国先生待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藏区人们的生活状态,那种原始而和谐的生活状态,那种对于神灵和佛祖特有的虔诚,深深地触动着孙先生每一根神经,也正是从这些人身上,他汲取了许多创作灵感。

  从甘南回到长春,孙维国先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精心创作一大批反映西藏风土人情的美术作品,用自己心灵的画笔描绘着他对生命的诠释,对藏区人民的热爱,对自然和谐生活的追求。

  人与自然本该是和谐的,这正如我国古代的老庄哲学所推崇: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自然和谐”;具体到艺术创作,就是要达到唐代画家张躁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观维国先生绘画作品,他也正是在追求这样一种境界:托物寄意又寓情于景,以行写神而行神兼备,自然和谐而发人深思,天人合一而最终物我两化。

  1963年,孙维国先生出生于吉林省大安县农村,自幼就对绘画艺术有着一种超乎常人的天赋。从小学到中学,靠着对艺术那种特殊的执着,他逐渐地向艺术天堂一步步迈进。

  但是,作为贫困农村走出来的一位画家,孙维国先生的艺术旅程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高三考大学,因为缺少老师指导,他一连考了三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地进入了吉林艺术学院。

  走进艺术学院的课堂,聆听艺术大师的教诲,孙维国先生一步步走上了专业美术创作的殿堂。但是,他的学习方向也不断拓展,而是学习版画、油画。众所周知,油画、版画不同于国画,它是舶来品。但是,凭着对艺术无限的追求,他还是一步ー个脚印的走了下来。他的许多版画作品也多次获全国大奖,他本人也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协会会员。

  因为孙维国先生的突出表现,长春市美术家协会召开会议,选举他为美协的秘书长。受一些前辈的影响,加之自己深厚的美术功底,近几年,他逐渐专攻国画创作,开始了真正的国画艺术道路。

  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孙维国国画作品,以人物画为主。他主张在不断深化和加强中国画的审美因素的基础上,注重人物造型和笔墨技法上的和谐统一。因此,在孙维国笔下无论读书千卷的晋唐高士,还是月下花前的弄琴仕女,时而浓墨重彩显大气,时而清勾淡抹出意境;画面表现上看似平淡无味,实则淋漓尽致、物我两忘。幅幅画卷,都是表现着这位青年画家对自然生灵的讴歌,对如梦人生的诠释,对老庄哲学的特殊表达。

  孙维国先生是一个艺术创作与工作态度都很认真塌实的人。如今,他担任长春美协秘书长,兼任美协副主席,大部分时间是从事美协的工作,协调各种关系,处理日常事物;对于自已的艺术创作,有时候着实有些无可奈何。毕竟,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尽管如此,他还是希望在青年时期,做一些自已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每天,除了工作,回到家,除了读书就是画画。清晨,他很早起床,到单位附近的公园打太极拳。维国先生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庄哲学崇尚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喜爱,太极便是其一。他认为,绘画中讲究整体画面的和谐,色彩、笔触的统一,也正是太极拳运动与美学的相通之处。

  诸葛孔明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孙维国先生便是这样一个人,对人生不求浮华而求淡泊,对艺术无限热爱而上下求索。

  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五彩人生,孙维国先生都写的非常精彩。最后,我还是祝愿这位青年艺术家,在不远的将来,演绎无限精彩。

  2006年6月1日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画家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