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徐寒作品欣赏

2017年10月16日 16:2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10月28日至31日,石竹游艺---徐寒书画展(深圳站)即将在深圳雅昌艺术馆隆重举行。让我们去认识他,并走进他的艺术世界。

徐寒简介:

  徐寒简介:

  徐寒,字温如,别署石竹山人,寒石等。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硏究员、副所长。教授。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山西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法国埃克斯政治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溪书院首任山长等。2012(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014南京青奥会美术大会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著作主要有:《石竹话语》《石竹韵语》《石竹行吟》《砚边艺语》《隔江看青山----徐寒讲座文存》《游屐墨痕----徐寒文赋选》《东西方劳动关系比较》《城市经济学概论》等 十八部。主编有管理、写作等方面的教材和教科书10余部,译著1部。其中主编的经济学教科书被国家发改委选定为中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教材。出版有:《徐寒书法作品选》《当代著名学者书画作品集·徐寒卷》《当代著名美术家·徐寒》《建国六十周年特辑当代名家·徐寒》《大美院大美术大写意·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徐寒卷》等二十余种作品集。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各种学术文章百余篇。

  主编著作主要有:《中国艺术百科全书 》十二卷《世界艺术百科全书》六卷《中国通史》六卷《世界通史》六卷《中国历史百科全书》十二卷《世界历史百科全书》六卷《中华百家姓大典——姓氏千年大寻踪》四卷《职工民主管理大辞典》《中华茶典》《中华酒典》《城市经济大辞典》《中华成语典故》《中国酒文化通典》四卷《唐诗宋词元曲鉴赏》六卷《书法大字海》六卷《中华藏书集成》六十卷等30余部。

  2002年3月,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北京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展》,2003年参与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的创建工作。在日本东京的《日中书法教授作品展》、在韩国首尔《北京大学中韩书艺教授作品展》、《2012年艺术水立方——第二届艺术水立方国际书画大展》《2011年法国:卢浮宫卡鲁塞尔艺术展》《2012年英国伦敦:2012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展》巜2014南京青奥会美术大会大展》巜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囯艺术展》金奖等等。其诗书画作品被《中国传世名画》《中国书法鉴赏》《历代梅兰竹菊精品》《中国书法全鉴》《中国传世楹联》等多种典籍收入;央视系列片《千年书法》《汉字故事》《千年古县》特邀学术嘉宾。国内如广东国恩禅寺、峨眉山金顶、云南丽江古城等众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古迹有其楹联、匾额、文赋刻石等。其传略载入多种辞书和数十种报刊杂志。在广东省河源市有《石竹山人书画馆》,1福建省泉州市北溪文苑 有《北溪书院》《徐寒艺术馆》,收藏和陈列其书画作品和学术资料。

石竹话语录

  石竹话语录

  ·徐 寒

  ●人们的要求是多元的、不同层次的、千差万别的,因此艺术表现形式、艺术的追求也应当是多元多样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人们思想成熟进步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表现为文化多元的需求存在,对多种文化并存的宽容。

  ●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一个空前的社会转型。在这个转型社会中,不论你喜欢与否,也都正在发生一个空前的变化,这就是多元时代的到来。多元是不可抗拒的,阻挡不了的。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大变革时期,反映到艺术领域和艺术创作上,就必须有一个对传统的反思、批判和冲击。可以说,现在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追求,更难有一个不变的模式。换一句话说,你可以有你的标准,我也可以有我的“一元”。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想法,反映到作品上就应当有不同的风格,在这里,艺术观念是决定性因素。所以,我们不能总以自己的标准、自己的喜好去要求别人,特别是去苛刻年青人。记得曹聚仁先生有一个著名观点,就是:我们以为青年人错的地方,很可能恰恰是对的。这是极具历史眼光的高论。

竹室生虚白 波澜动远空竹室生虚白 波澜动远空

  ●当然,我们应当看到,各种思潮、主义、观念此消彼长,载沉载浮,这些也必然会改变着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从而使当今书法艺术的发展势态、表现形式等得以多维地展开,其矛盾仍将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精英与大众、自我与他者、物质与精神、技艺与人文之间展开,但社会文化的开放和丰富多元应当使我们必须以更加平和、包容的心态看待新时期涌现的种种书法思潮和流行的种种书风。现在不是也有一个时髦的说法,就是书法艺术的现代性构建,或叫“解构”。这“构建”或“解构”,也就是一个展露无数走向或选择的过程。

立脚怕随流俗转 高怀犹有寒梅知立脚怕随流俗转 高怀犹有寒梅知

  ●文史学者,文章之士也。所重者本在书文内涵之传递,其书与文相通,书卷气自出矣。

  ● 予以为,品格之高下不在其迹而在其意。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绝俗故远,甘居寂寞故静。读书问道,厚植胸次,变化气质,转识成智,则有意有韵,超脱于“俗”也。

  ● 当今文坛艺坛,诺诺有万众,但谔谔难有一夫。大多平庸,即使天才,成名之时便已毁矣。

  ● 孤独寂寞是成就天才最好要件,浮躁喧嚣会使艺术走向幻灭。

  ●寂寞者,或孤单冷清也,亦当宁静超然也。超脱功名利禄羁绊,诉求内心祥和自由。能寂寞则能淡定从容,则得文心本真。古今贤智皆以寂寞与自由为艺道学术生存之本也。唯有寂寞为学为艺,方能潜心,是处仰观宇宙之天,俯察品类之盛,心游万仞,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 长怀痛苦哀世悲悯之心,长有蜗居清贫寂寞求索之志。不计世俗之见,无意功名毁誉。穷则见诸文,达则可问政,胸有书万卷,磊落见平生,其下笔自成家矣。

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东西南北风

  ●笔墨是中国绘画的语言,而我的笔墨就是我的语言。

  每一位优秀画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笔墨,他的精神世界以及内心的真情实感也正是通过那些笔墨传达出来的。那些或细致、或洒脱、或飘逸、或雄肆,或浓或淡,或轻或重的笔墨,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牵引我们的视线走进画面中思想者的世界。

  ●几十年过去了,但依然感觉前路曲折坎坷,现实的残酷与社会的荒谬早已超过我们的想象力。但坚持思考和探索,便可以依然寻着思想的轨迹踯躅前行。我觉得,当下我们真正缺少的,不是想象力,而是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良知。

  ● 我的画,便是利用绘画书法诗歌,用这种语言对世间事物、对人生、对社会进行着的观察认识和揭示,以艺术的形式去回忆、思考、想象和感受。

十年江海别 风雨漫相思十年江海别 风雨漫相思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没有心灵的自由,没有艺术的自由,艺术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我们的艺术作品俯身屈就于某种导向的内容,才认为是有意义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被允许的,那么,这种文化或文化艺术肯定将快出现危机了。现在,大部分人甚至包括一些优秀的人从来不会为标新立异的、有潜在前途的及令人困惑的作品鼓掌,他们只会为已经有先例的,哪怕是平庸的作品鼓掌。但是必须相信,作品中附和过多某种学说的东西,从来不会使艺术作品具有深刻价值,也不会使它长久存在,哪怕那种学说是最健全的、最颠扑不破的。我认为能使作品永久不衰的、最有价值的,恰恰是它提出的新问题,特别是抢先提出的问题。所以,对于当今书坛流行的种种新书风,还是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指责;对那些标新立异的艺术家,多怀宽厚之心,少一点攻忤谩骂;对各种书风的流行,多一点宽松环境,少一点禁锢。这对于艺术,对于书法发展,没有一点坏处。

醉梦轻舟任西东 流水桃花到处春醉梦轻舟任西东 流水桃花到处春

  ●艺术与权力,从根本上说,应当是对立的。权力者与艺术家作为社会结构的要素,两者也有着不同的品质、不同的能量,处在不同的运动方向之中。可能有人会问,历代帝王如徽宗画的好,也是皇帝;政治家或官员中不是也有艺术水平很高者?虽如此,我也认为,政治家、官员好艺术,本无可非议,但角色也当分明。权力浸入艺术,则艺术便受到制约、压抑,影响艺术发展。进一步的分析,权力趋于集中,艺术则是分散的,即使经由系统化处理,仍然无改于多元状态;权力是封闭的,而艺术则是开放的;权力的质地是强硬的,不容改变的,但艺术则不同,它是可以补充、可修正,一直处在形成的过程。从本质上说,艺术是反决定论的,它没有固定的目标和模式;而权力的目的则是明确的,所有的道路都通向征服,权力就是终结。所以,我们讲所谓的“艺术霸权”,其实在政治霸权面前,几乎是不能成立的。尤其在现代政治发育不全、政艺不分、专制政治占主导地位阶段,这与其说是艺术自身形成霸权,毋宁说是权力深入艺术内部,借艺术而现身的结果;而文化艺术机构则往往变成政治的仆役,艺术社团的存在则往往变成官方权力的延伸。如果要说它们还有什么社会影响,也不过就是权力的影子而已。

  ●我始终认为,在如“书协”这种官办机制下,身陷其中,对艺术并无多大帮助。相反,在这种“官办”体制内,精神容易受到桎梏,思想容易受到污染,人格容易遭受扭曲。这样,特别是从长远看,就是得少失多了。你再看看,那些身受体制恩典的人,哪一个没有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甚至最终扼杀了自己创造性和艺术生命。你再想想,象吴丈蜀这样的学者和书家也毅然决定退出书协,可见其确实难以承受书协之“重”呀。作为一个学者,或者说一个有思想的艺术家,其可贵之处应当在于在权欲与艺术之间作出选择,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还能守望良知,能清醒地保持着一个知识分子文化批判的坚韧和锐敏,无论是鞭子的淫威,无论是物质的诱惑也能岿然不动。这才是崇高的艺术和人生境界。

  ●我们强调创新与发展,并不是否定古人今贤学书经验和好的方法,也不是否认学书方法对于提高书艺的积极意义。我们在此强调学习书法中,应努力找到或悟到自己的学书方法。而书法的表现形式,就当以最能体现自己艺术个性和意趣为上,没有必要强求一律,也没有必要为了迎合什么而扼杀自己的个性和表现力。要努力达到这个境界,我想,只要热爱艺术,增强自信心,多读书求学,注重眼、手、心三到,就定能有所成就。在这里,想多说一下“眼”。这眼,是指艺术眼光,独具的审美眼光,异常的观察力。自己所看到的比别人清楚、独到。同时,“观千剑始能识器”。觉察能力高,视觉敏锐,对事物的感受与联想力强,就会更容易、更清楚、更准确地把所看到的、想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如毕加索所说“当我吃一个蕃茄时,所看到的和大家一样;而当我要画一个蕃茄时,我眼中的蕃茄已经截然不同”。

  ●中国书法之所以成其为艺术,书法所以不同于写字,这书法个性的张扬和自家面目的塑造注定了它本身并不是循规蹈矩的。它须向人们展示勇气,对各种陈规进行突破,以表明自己与众不同。这里所说的书法不是“循规蹈距”的艺术,就是强调书法要发展、要创新,从本质上看,就绝不应当简单重复前人的写法和书法表现形式,而是要通过艺术家那种独有的眼光对现有书法艺术形式的认识,以及对书法传统有所冲破、挑战;通过不断的创造性劳动,把原来人们不能理解、不能认识或认为不重要的问题变得重要起来。把那些无法言说的东西表现出来;也可以把那些“不入流”的东西变成学术的问题,“入流”起来、“流行”起来;就是要通过这些努力改变社会现有的对诸多艺术问题和相关问题的“陈规陈见”。挑战禁忌,突破边界,这应当是艺术家的重要使命。

  ●我觉得一幅作品要感动人,书法的形式是一个大问题。吴冠中先生讲,你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你的情绪思想,这很重要。从整个现代艺术发展的方向来讲,也是综合运用的比较多,强调各取所需,打破原来的界限,运用各种手段来表现你的想法。应当努力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力,表现力丰富,才能使笔墨与自己的感受接近。应当肯定,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技巧”,如果学会了一种方法就如法炮制,闭着眼睛都能写象,到这种程度,我觉得要警惕了。技法再熟练、再精妙,如果看到的仅仅是用方法书法,那肯定不是好书家,其书法也很难说有艺术生命力。真正的书家必须用感情来书写,没有感情的东西不会打动人。

  ●古人说“外师造化”,还必须“中得心源”。艺术最重要的东西是主观表现的东西,离开了主观表现我觉得就不是艺术了。技法是学的,无论是学颜学欧学柳,可以很深入很精致,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观表现原则,即作品中的灵魂,作品中的主观精神,也就是你的艺术理想、你的艺术追求、你自己的艺术气质,这些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书法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哲学。书法不仅是一种技法、一种书写方法,还是一种哲学和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它是在书法理论和书法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完善的思维模式,它反映了对书法艺术活动的深刻理解。王羲之、颜真卿、张旭、怀素、苏东坡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书法家,不光是他们的字或技法出众,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有书法的思维和思想,他永远知道在纸上该写什么。一个好的书法老师,不仅是因为他有这种书法的技能,还能善于传授这种书法技法,是在教学生写字,而是教学生如何写字。书法的技法也许能在短时期内成就几个优秀书法人才,但艺术的哲学、思想才能成就整个书法活动的持续发展,不断的成就艺术巨匠。

  ●可以说,当代书法发展面临着深刻的危机,但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机遇。艺术观念日显陈旧需要更新;书法新理论远未创立;官办的“展览”机制和官办的艺术社团体制严重阻碍着当代书法发展,需要进行根本性改革;一个多元的、不同流派的、真正的民间艺术社团体制需要建立和发挥作用;艺术市场也需要启蒙、规范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只有真正出现了一批个性独具、张扬,思想特立独行,或者说,真正出现了有思想的艺术家且又产生广泛深刻影响的时候,这书法发展才算有了象征和标志性的意义。

  ●对于一切艺术来说,作品形式重要,但作品内在思想、内在需要则更为重要。而对形式的选择应该完全取决于内在需要或思想。也就是说,艺术家灵魂中发现的事情,是他对世界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是他看存在的新的眼光和对存在的新的发现。正是为了表达他的新发现,他才需要寻找新形式。艺术家的天才在于为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寻找到最恰当的表达“图像”,创造出真正具有精神性或者说思想性含义的抽象形式。而当代书家无论是同古代书家,还是同西方艺术同行的差距正在其思想和精神上。所以,当务之急是提高精神素质,提高艺术思想,首先“成为具有内在需要的人”(康定斯基语)。惟有如此,才能摆脱模仿与反叛的两难处境,才谈得上寻找最适当的形式问题。

林泉高致林泉高致

  ●作者的内在需求或作品的思想性、主题性是通过艺术个性来表现的。如果没有艺术个性,就不能成其为艺术,个性是艺术作品的灵魂。而艺术个性又受制于作者的艺术才识。你的才识高,你的艺术个性就发挥得好;你的才识不够,艺术想象力或者创造能力就很有限,那么你的个性就发挥不出来,或显现不好。因此,对于艺术家而言,第一是要有丰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第二是为这精神生活寻找到最恰当的表达形式。

  ●全球化主要是一个经济过程,这一过程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当然是有促进作用的。但在一切文化形态之中,艺术是最不依赖于信息的,它主要依赖于个人的天赋和创造。社科院知名学者周国平先生认为:艺术家的个性,不是指某种个人的生理或心理特性、某种个人气质和个性,而是指一种精神特性。这实际是指人类精神在一个艺术家的心灵中的特殊存在。人类精神在最高层次上是共通的,当一个艺术家以自己的方式进入了这个层次,为人类精神创造出了新的表达,他即是在真正的意义上推进了人类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艺术家越具有个性,他的艺术就越具有人类性。而那些以民族特点或时代潮流自我标榜的艺术家,我倒认为他们在艺术上都是可疑的,支配着他们的很可能是某种功利目的。这全球化过程倒是会给这样的伪艺术家带来商业机会,使他们得以在世界各个市场上推销自己的异国情调的摆设或花样翻新的“玩具”。

  ●我理解“时代精神”,实际上就是指一个时代的某种精神氛围。什么是精神,哲学家讲,是人的最高本质的体现,是一种超自然的独特的世界。它可以与生命以及一切属于生命的东西分开,不受本能和环境的制约;它能够把自身对环境的反应上升为对象,并且为自己所把握,连经验及感受也不能对它构成限制,甚至,它可以把自己的自身抛离出来。可见,这“精神”是自由的,本身具有反专制反奴役的不驯的性质。没有任何固定的体制、规范、训条、模式可以束缚它;反之,它将冲破一切束缚,奔赴没有终极目标的目标。我们强调艺术的精神、学术的精神、知识分子的精神,就是强调精神之于我们意谓着充实、执着、独立,以及傲岸不阿。

山窗夜月留清影 相见虚心不俗人山窗夜月留清影 相见虚心不俗人

  ●思想之所以产生,就是为了接受怀疑。同样,害怕人们置疑的真理,就不是真理。那么,是“质疑”,而不是“顾问”,对权威置疑、对社会现象的置疑、对传统置疑,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便产生思想。所以吸引我们的就应当是这种“置疑”的甚至“反对”的精神,而不是调适的精神,如此方可产生思想的艺术。如果我们人人乐于进“宫廷”,充当顾问,谈何艺术的思想,思想的艺术又如何产生呢?当然,这里的置疑,并不意味着对历史现象的简单否定,对古人或前贤的质疑,是要对一切存在的乃至存在过的现象都做出一种融贯的理论体现,坚持学术艺术的一致。

  ●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最终是靠其思想支撑的,思想是价值之终极。我们强调艺术的作品,思想的作品,这必定是艺术个性鲜明张扬的作品的作用。我们只有创作出有别于他人、古人,而独具思想艺术性的作品,才能使我们本身长存。靠官位保不住,靠一二次活动保不住,靠什么耀眼的标签也保不住,靠“官场面膜”和“文场面膜”也不能长久。要知道艺术家的存在,艺术家的价值,只能以作品来衡量。世上有离开艺术家而独立存在的艺术品;但是,世上没有离开艺术作品而独立存在的艺术家。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作的,反过来,艺术家又是依附于自己作品而存在于世。所以,不能靠官,也不能依官,那肯定靠不住。过去讲,文存,作家之名存。作品灭,作家之名也随之湮灭。对于书画家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作品灭,艺术家也随之湮灭。

  ●历史从来拒绝情绪,文化自身有其生死规律,任何文化体系,如果不在现代主体文化的普世价值(自由、法制、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只能走向衰亡,而自身则或迟或早沦为博物馆的收藏品。其实,艺术的生存非常简单,它既不需要金钱助威,也不需要权力保驾,它只需要自由和公平。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艺术加上金钱,好像艺术便贬了值。不承认艺术的商品化问题。艺术以金钱衡量,好象铜臭味,似乎这对以生命追求艺术的艺术家实在有些太残酷。其实,艺术与金钱并非不能结合。在商品经济社会里,金钱可以为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提供一个经济基础。在政治专制社会,就算你有钱,当权者还是可以剥夺你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但在商品社会里,钱成了普遍的等价物,可以买到生存所必须的一切。因此,你可以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而拒绝别人的强制、威胁和利诱;可以摆脱仰人鼻息、端人家饭碗听人家使唤的屈辱地位,最起码可以保持沉默而不至于失去生存的权利和条件。

  ●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来都依附于统治阶级,而缺乏自己独立的经济基础——这是农业文明和农业社会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使知识获得产权,成为独立的财富,因而能使知识分子获得独立的经济基础,并因此获得人格上、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知识分子应当投身到市场中去,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清除自己身上的种种弱点和劣根性。知识分子只有通过自我革命和自我改造,形成现代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新型人格,才能创造出现代文化、现代艺术,为现代社会奠定精神基础。我始终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有赖于一次伟大的文化革新和创造,只不过,能成为文化巨匠和文化伟人的,不会是那些书斋哲学家或象牙塔里的艺术家,而是那些经历过市场经济洗礼的,谙熟市场经济规则并能为自己谋利益的,能从市场经济的语言、习惯、精神气质中脱颖而出的知识分子。当然,不见得将来有所成就的文化名人都是经过商的知识分子,但有一点是勿庸置疑的:如果没有知识分子这个社会阶层从整体上进入市场经济,这样的文化巨人是不可能产生的。

春生春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书法家,这艺术家本是一群失去家园的人,也可以说是一群寻找家园的人。世界存在权威,但是不应当、也不能存在知识分子或艺术家权威。因为一旦被视为权威,便是反知识、反艺术的了。所以真正的艺术家,应当远离权贵、远离俗众,而永远处在流浪的途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艺术家本身就应当是美的终身的探寻者。

  摘自:徐寒著《石竹话语录》一书,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徐寒作品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