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丹青:品读张文江老师人物画艺术

2018年01月08日 17:05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艺术简介]

  [艺术简介]

  张文江,1954年生,河南安阳人,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研究会研究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画院学术委员。

展览及奖项

  展览及奖项

  2010年

  《金莲小像》入选“‘文脉心象’当代中国画百家百扇艺术展”(第一回展)

  中国画作品《人物》,为河南省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评委作品,后被河南省华夏美术馆收藏

  2012年

  作品“金瓶梅系列”入展“东渡墨象·传承与蜕变赴日本展”

  作品《渔归》入选“文脉心象—当代中国画名家百扇艺术展”(第三回展)

  作品《存在·空间》获“全国第三届线描展”优秀奖

  2013年

  作品《人物小品》入选“‘精微入玄’首届当代中国书画名家小品展”

  作品《古装人物》入选“当代中国画名家小品学术邀请展”

  作品《宋人辞意》入展“当代中国画艺术原创百家提名展”(第二回展)

  2014年

  5月,在河南省文联展厅举办“东墨西彩2014六人书画展”,并出版画册

收藏与捐赠作品

  收藏与捐赠作品

  1998年

  中国画作品《重阳》被北京大学收藏

  2002年

  9月,中国画作品《清月》由日本华宫书画院收藏

  2010年

  中国画作品《人物》河南省华夏美术馆收藏

  2012年

  12月,中国画作品《人物》捐赠给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

  2013年

  1月,中国画作品《暖冬》被河南省美术馆收藏

  中国画作品《红色丽人》被河南省美术馆收藏

  5月,中国画作品《人物》捐赠给河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养气生韵静心净画

  养气生韵静心净画

  文/李蒲星

  数千年的文化传统惯性和前现代的社会文化状态,使当代中国画呈现出多重格局,其中之一可谓传统派。山水、花鸟画几乎于传统中无力自拔。人物画则有传统古妆人物和现代人物之分。古妆人物画的传统自不待言,绝大多数现代人物画虽然在题材上有现代皮毛,其审美形式却是传统的。

  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特别是力求传统的古妆人物,以范曾和方增先的正反面经验大概不以总结出一条规律:要真正切近古意,题材和笔墨看得见的皮毛固然是绘画必不可少的,但根本还在于画家精神世界中的传统文化修养。

  张文江当然是传统派的一员。不仅以古装人物为主题,而且力求古意——即传统的审美韵味。这特别表现在他的画中人物造型上。西方写实术完全融合在传统人物的形式中,也因为巧妙地融合了西方写实术,也使他的画中人物造型与古代人物画有所不同。

  如果要做更细致的图像比较,如比较张文江笔下文人的面部五官与范曾笔下的人物,就可以发现范曾画中人物形象更接近西方写实术。这就是我认为张文江的画有更多的传统审美韵味原因之一。正是这种造型不仅构成了张文江绘画个性因素,而且使他的画古意盎然。

  绘画(特别是人物绘画)被称为造型艺术,张文江的造型能力是合二为一的:既巧妙地融西方和传统于一炉,又使之成为一个呈现传统韵味的视觉符号,集视觉形式与精神意味于一体。

  张文江前年在艺术玩家展出的尽是文人雅士题材,这次来长沙办展是以《金瓶梅》为题材的作品。张文江见过多种《金瓶梅》的版本,研究不同版本的插图。较之前年的画展,虽然仍是以线为主要绘画语言,但线条气韵更加单纯明了。原先画中轻微的草率随意了无痕迹,笔墨中的水分控制恰到好处,线条的组织也更为干净,几乎没有败笔。

  这显现的实际是画家心如静水的创作状态,而正是这种状态使张文江成为庞大画家队伍中的极少数。

  对于一个画家而言,金瓶梅是个可开采若干年的丰富矿藏。开矿当然想满载而归,但有两个重要条件:第一是研究和熟悉。要画《金瓶梅》,并制订出五年十年规划,就要做研究《金瓶梅》的基础工作。

  不仅是熟读体悟,也要了解其他专家的研究成果。总之,做一个《金瓶梅》研究家,把自己的成果图之于画,自然会下笔如有神助。第二,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可以永久地供人阐释。张文江画《金瓶梅》就是张文江对小说的阐释。与众不同的阐释是最紧要的,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我注六经法”。谈何容易,《金瓶梅》不同于《红楼梦》,要处之一在于“性”。

  画的是《金瓶梅》,表达的却是张文江的“性”观念。而如何形成自己的“性”观念,要做的各种功夫包括了解现代性观念只怕是太多。更重要的是,非文字性观念,乃图像性观念。这是一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巨大艺术创造工程,我们期待画家养精蓄锐,大获全胜。

  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苏东坡说:“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心静之人自有强大的能量,这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用心于一,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凝神专注,这些词语描述的都是人的心静状态。

  于画家而言,达到这种状态,不仅能视而不见很多干扰,而且能迸发出超常的艺术创造能力。所谓心静不是口里说的,这是一种无可视知的精神状态。可以视知的就是画——从画中可以判断画家创作时的心静与否。心静则画净,否则,画就会脏、乱、杂。

  画净与否源于心静与否,但又不是简单的心态问题,与画家的学养、才识、智慧相互关联,也就是古人所谓的德才学识,也就是说,只有德才学识的并进,才可能造就心静状态。而心静状态又反过来提升德才识学。如此循环,人生大乐,画艺纯净。

  由此可见,纯净画艺是画家的一大使命。既是使命,自然并非一日而功,需得终身养气修行。这是人生过程,也是艺术历程。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画坛大家多是年迈之时方达此境界。正是这些大家,教育后来者要早日静心祛噪,这样才能一路登堂入室,否则就只能是江郎才尽,半途而废。

  2009年11月6日于长沙可餐房

  李蒲星(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