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狗被驯服有很长一段历史,但是中国的古代文人画卷中鲜少有专门描绘狗的。不画它的原因很简单,相比于山水花鸟,狗的意趣不够高。有人可能会说,狗的烟火气不是很浓吗?市井的图卷应该也有狗吧?但其实恰恰相反,在中国古代绘画里,狗的烟火气不在市井,而是在宫廷的皇家里。
唐朝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中国现存出现狗较早的绘画作品,里面有美女逗西施犬的画面,不过狗在其中并非作为主要表现对象。到了明朝有了专门画狗的图,比如仇英画过《番人牵狗图》。
世人都知宋徽宗《瑞鹤图》精才艳艳,瘦金体冠绝古今。熟不知明朝也有一位爱书画的皇帝——明宣宗朱瞻基,他尤工绘事,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无不臻妙,算是中国古代皇帝中最高一级的丹青票友,《双犬图》便出自他之手。
熟悉中国古代绘画的人都知道,古人其实鲜少了解动物的骨骼结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艺术家画不出动物的传神之处。《双犬图》中兰花飘逸,双犬悠闲散步,神形毕肖,生动写实。画犬以没骨法与钩勒法巧妙结合。善用淡墨渴笔表现皮毛的质感,用线勾首、爪,产生虚实相合之感,精妙绝伦。
到清朝的时候,因为民族的关系,康熙、雍正等等君主都是爱犬人士,对于热爱打猎的民族来说,狗又有了“智勇忠诚”的形象。甚至当时四位宫廷洋画师中的两位郎世宁、艾启蒙都曾画过《十骏犬》。在艾启蒙的《十骏犬图》册中,绘制了世界各国进献给乾隆的十种希世名犬,均为清宫豢养。绘制之时又逢中国传统狗年,画家欲借此图表达“吉年祥兆、忠君爱国”的心愿。作者以西方的素描技法,运用解剖学,以短细的笔触一丝不苟地刻画出猎犬健美的体态和皮毛的质感,具有极强的写实性。
猎犬作为清帝在木兰秋狝中的主要助手,深受皇帝的喜爱。行围时,除了持有长枪、火器的八旗子弟辅助皇帝猎获猛兽外,另有鹰狗处(平日为皇帝豢养鹰犬的机构)随扈左右。每幅画的对开上均标明犬名,对宫廷御用犬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也可以看出乾隆对犬的热爱。画中的衬景山水是中国画家创作的,中西画家携手创作是乾隆朝宫廷绘画的一大特色。
这些清宫的狗中,包含许多珍稀的种类,郎世宁的笔下甚至还有藏獒、西洋犬的出现。如果不是皇帝对爱狗有足够的任性,也难以收集这么多品种。所以“吸狗”这种爱好,在古代也是一个属于皇家的乐趣。
来源:YT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