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笔谈书法》序 (文|陆衡)

2018年06月11日 17:0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原载《林散之笔谈书法》,古吴轩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6月第一版)

  林散之先生书法,独步当代。论者谓其“所作行草为思白、觉斯以后第一人”,此固为世人所共识。而先生毕生寝馈艺事,功深学邃,论书卓见,则知者尚少。时慕先生者踵接,每与客谈及艺事,辄欣然神旺。尝云,谈艺亦艺术享受也。

  先生左耳幼聋,高年失听,与人接谈,必赖纸笔达情。其《江上诗存》有诗云:“一番对话仗毛锥”,盖记实也。而所与应对者,非文字知交,即受业弟子。落笔之际,毫无矜饰;绳古衡今,疾妄济美;信手拈来,语皆入妙。其片纸只字,无不珍如吉光片羽也。

  曩者,余就读南京师大中文系,并在宁供职多年,有幸亲承谈笑,侍睹先生挥毫。高山景行,私所敬仰。先生乃旷代宗师,足式来者。余遂发愿搜集先生史料,尤恐笔谈手迹久或散失,遂萌裒辑整理之念。先生亲友、弟子知余此举,莫不称善。就中林荇若、林昌午、林昌庚、李秋水、田原、俞律、章炳文、陈慎之、宋玉麟、庄希祖、桑作楷、范汝寅、张尔宾、徐利明、熊百之、张汉怡、杨康乐诸先生赐教尤多。而余为得先生片言,亦不惮千里,夙兴夜寐,甚或蹈险犯难,在所不辞,历时年馀,终于辑成《林散之笔谈书法》。

  大抵先生论书,重学识、重功力、重创新、重实用。尤于读书一事,谆嘱再三,谓读书非特益知,更在变换气质;变换气质,方能不俗。旨哉是言!语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先生诚有焉!而先生于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之辈,实深病之。夫当今书坛,急功好利者多,不务实学,力趋捷径,浮夸标榜之风日煽,其去书道日远矣。今将先生论书笔谈公之于世,或冀有正本清源之效也。

  先生治学严谨,庄敬自律。虽寻常便笺,亦一笔不苟。伏览手泽,先生之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而先生仙逝已逾五载矣。念之怆然!

  中华崛兴,文星耀彩。宏扬书道,后来有责。末学不揣谫陋,寸薪传火,勉竭愚忱,辑为是编,尚祈识者不吝赐教是幸!

初版和再版的《林散之书法笔谈》(已再版20余次)初版和再版的《林散之书法笔谈》(已再版20余次)

  林散之书法作品欣赏

释文: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亲。八十五叟 林散耳释文: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亲。八十五叟 林散耳
释文:栖且鸥波兴渺然,好风吹我似神仙,奇峰直出青云外,断岸横拖紫石边,一水人间秋万里,双松天半寿千年,谁知第一安全处,来结平生夙昔缘。炳文同学雅属 白沙岭纪游 六四年四月 林散之 左耳释文:栖且鸥波兴渺然,好风吹我似神仙,奇峰直出青云外,断岸横拖紫石边,一水人间秋万里,双松天半寿千年,谁知第一安全处,来结平生夙昔缘。炳文同学雅属 白沙岭纪游 六四年四月 林散之 左耳
释文:能于同处不求同,唯不能同斯大雄,七子山阴谁独秀,龙门跳出是真龙。论书一首 丁巳春 聋叟释文:能于同处不求同,唯不能同斯大雄,七子山阴谁独秀,龙门跳出是真龙。论书一首 丁巳春 聋叟
释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下江陵 散耳释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下江陵 散耳

  陆衡 1963年生,苏州人。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章太炎再传弟子。得林散之亲熏。曾任古吴轩出版社副总编辑。2003年受聘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助理。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书法院专职书画家,东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国学院副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来源:宝典艺术馆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