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魏紫熙先生作品“黄洋界”再次展示

2018年07月10日 22:59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父亲魏紫熙先生作品“黄洋界”再次展示父亲魏紫熙先生作品“黄洋界”再次展示

  《黄洋界》是家父魏紫熙先生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巨幅画作,1977年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翻开父亲的日记得知,1976年底国家文化部、中国美协奉命要为刚建成的毛主席纪念堂组织创作一批具有革命题材的山水画。中国美协在全国点名邀请北京、江苏、广东的著名画家进行创作。江苏省国画院组织画家创作,布置任务时父亲领命画井岗山,内容就是黄洋界。

  井岗山是革命的圣地、红色的摇篮。1927年毛泽东率领成功发动秋收起义,在井岗山建立革命根据地,1928年与朱德、陈毅带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岗山黄洋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此后中国革命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经历了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八年抗战及解放战争等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全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建立以来,江西的井岗山成为人们崇敬和向往的地方。父亲1975年到江西写生作画,跑遍了井岗山的山山水水,参观了所有的革命景点。回来后创作了两百多张画稿,都是描绘以井岗山为中心周边地区的革命历史景点,其中以黄洋界为题材的画也有多张。正是大量井岗山黄洋界小幅画稿的积累,才为创作毛主席纪念堂的这一巨幅《黄洋界》打下了厚实的根基。

  《黄洋界》这幅画,是暖色调;近景山头苍松挺立,公路蜿蜒直达山顶,伸向远方;中景的山博大、雄伟,气势磅礴,山顶矗立着一座纪念碑,就是当年毛泽东与朱德会师的八面山哨口;远处罗霄山脉,耸峦叠嶂,绵延不断。朝霞映红了山头与中景,前景山头上所点的朱砂红融为一体,象徵着祖国大地欣欣向荣红红火火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幅画家父创造了一种新的点彩法,将古人的“嵌宝点”发展、扩大到了极致。为表现毛主席诗词“万山红遍”,用朱砂红满点在画中的山头上。满张画的红色寓意深远,画面所产生的巨大的视觉冲击感使人震憾,为之惊叹。这幅画打破了原有的绘画模式,是在传统中探索创新的典型,是一幅划时代的优秀作品。

  《黄洋界》原作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这幅《黄洋界》作品,是1999年中央军委为新建的“八一”大楼接见厅特制巨幅绒绣画的底稿。当时中央军委秘书局的同志挑 选了许多作品,最后到南京找到父亲,认为父亲的《黄洋界》最适合。为配合中央军委“八一大楼”,父亲又画了这幅《黄洋界》。

  魏镇 2009年6月于南京望景楼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八十五岁高龄的父亲在重新作画“黄洋界”场景:

  1977年魏紫熙为毛主席纪念堂所绘丈六巨制《黄洋界》问世。全画以黄洋界纪念碑为主景,盘旋而上的公路,曲折蜿蜒,横贯全幅,连接着远处的罗霄山脉主峰。井冈山林木繁茂,山峦起伏,绝少嶙峋峭壁。他用大笔纵情挥洒,似长披麻,似长斧劈,荷叶皴般的轨迹,用破笔点封顶,最后以大面积的镜面朱砂点洒在大面积的浓墨上,似出似入,沉着浑朴。近看此画,浓墨朱砂,似不见有画,远观则巍巍井冈山雄伟壮丽的气氛脱纸而出。

  父亲在文章中说到,“黄洋界”一画,历时两年,从对景写生到作画,近百稿始成。当年西安画家石鲁曾经朱、墨混用,表现陕北高原深秋烂漫之景,实已藐视古人了;“黄洋界”一图的朱砂用量和用法应属大胆尝试。朱砂占据了画面的百分之八十并未减少中国画的气派。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的产物。

  魏莉写于染江斋

  当今市场,父亲“黄洋界”画作赝品层出不穷。因此再次将老父亲画作及作画时的艰苦状况拿出来展示···在下曾经说过,“你老好临摹得像回事一点还看得过去,多数都是胡编乱造,‘魏家山水画’技法一丁点儿不沾边,松树画得像草,山体画得像稀泥堆砌,就好个点红!”殊不知这“红”极有出处,有独家秘笈方可完成,并非常人普通点点而已。

  魏莉又及於癸巳年暮秋

  来源:染江斋魏莉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