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张驰:零基础学员写生也可以如此棒棒哒

2018年11月14日 20:50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在觉群书画院跟随张弛老师学习山水画已有半年了,10月中旬,张弛老师带领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们去太行山写生,我们4个(我和曹醒谷、宋杰、夏天)觉群书画院零基础的学员按捺不住心中的向往,也集合了一个小团队,于2018年10月22日早晨从上海出发,一路自驾驱车1100公里,当日深夜抵达太行山回龙景区里的一个农家乐旅店,与张老师团队会合,张老师和武蛰师妹早就等在路口,看着我们安全到达,也放下了悬了一天的心。随后的两天里,我们跟着张老师起早贪黑,看山画山,用笔墨去体会和表现太行山的雄伟和壮丽,在天空、山岳、树木、溪水间感悟大自然的灵气与魂魄。两天时间虽短,回味却是颇多。

  我对太行山的了解,起自于一首名为“我们在太行山上”的歌曲,次日清晨,当我走上旅店的阳台,看着第一缕阳光洒在群山顶上时,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就回响起那熟悉的歌声:“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是啊,在这座英雄辈出的山上,不仅看到了雄浑峭拔、威严峻险,重峦叠嶂连绵,嶙峋怪石相望,更感受到了充盈在山水之间真正的天地自由之灵气。

  早晨的写生开始了,当我第一次面对大好山河铺开画纸的时候,奇怪了,脑海中竟是一片空白和茫然,感觉就像上小学时的作文课上,面对老师出的题目,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千山万树,层峦叠嶂,怎么画好呢?把全部细节都画下来显然不现实,挑些内容画那该怎么挑和怎么组织构图呢?此时张老师给了一个重要的指导:用自己的感觉在纸上组织山的“形”,用活的墨留出山水间的“气”。这番指点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个概念在这里找到了真实的体会。此时再下笔不觉得困难了,因为把眼中的山水在心里消化一遍再从笔下流出来时已经有自然而然的感觉了。随后就是画了一张又一张,第二天在太行之巅的王莽岭上面对崇山峻岭写生也是如此,跟着名师写生,想不勤奋很难,想不进步更难。两天下来,感觉画时已心无障碍,只恨自己学画时间太短,笔力不够,掌握的技法尚不足以支撑想法,但是即便存有遗憾,再看写生的习作时,已与单纯临摹山水画作的感觉有了明显的不同。

  两天的写生很快就结束了,但我的心依然沉浸在太行山水间,为何历代名家都提倡走进大自然中去师造化,在此行之前我确实没有感受,因为现代影像和网络技术如此发达,各种高清图片、记录影片随手可得,还有必要爬山涉水去写生吗?我们在真实的山水中与图片影像中的感受究竟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我在后来的思考中越来越频繁的想到张弛老师提到的山水中的“气“,“气”可能是个中国古典哲学上的词,我觉得其内涵可能接近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就像看黑板上画出的磁力线分布与站在大变压器前感受到的强磁场不同一样,真实山水的美不止是一种形,而是一种引力场,多个美不胜收的点构成的景色,会形成如同放置多个磁铁产生的复杂引力场分布,不置身其间,单纯从图片上很难获得真实的感动,而画家的任务,并不是去画出那几块磁铁,而是应该像物理学家一样,用浓淡、干湿、疏密、虚实等手法,去梳理出景色中美的引力场分布,如此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

  美是一种场,这是我此次太行山写生最深切的感悟,不止山如此,任何美的事物都具有其引力场。所有人都有一双能看到美的眼睛,但必须用心,才能看到美的场。

  作品欣赏

学员郑列华作品学员郑列华作品
学员曹醒谷作品学员曹醒谷作品
学员宋杰作品学员宋杰作品
学员夏天作品学员夏天作品
学员武蛰作品学员武蛰作品
张弛老师作品 回龙挂壁公路张弛老师作品 回龙挂壁公路
张弛老师作品 王莽岭张弛老师作品 王莽岭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