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酒会:2018年12月30日14:00
展览时间:2018年12月30日—2019年2月28日
展览地点:文正书院(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建屋紫金东方C办公楼20楼)
主办单位:苏州市美术家协会、文正书院
承办单位:江苏文正工程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民主促进会苏州市委员会、苏州当代书画艺术研究院、苏州民进企业界会员联谊会、苏州市品源职业培训学校
序
文/徐惠泉
苏州吴江,水泽之畔丰裕了姚永强的童年时光。烟波浩渺的太湖水,莼菜羹、鲈鱼脍,阡陌纵横的田园和细雨朦胧中若隐若现的吴山,都早早的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最初,他的创作由版画入手,以刀和版刻画江南的山山水水。但那抹童年就萦绕在心头的“烟雨”,冥冥之中牵引着他,最终化成了水墨的氤氲渗入宣纸。他接受了学院系统的正规训练,在传统技法的研习中倾注心血,他是努力地要把自己“打进传统中去”,但他没有拘泥于传统中某种固定的格式,更没有走入僵化的死胡同,他在中国传统笔墨里寻找适合自己的养分,取其精华,博采众长,他勇敢地“走出来”试图构建适合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姚永强这种“个性”艺术语言的逐渐形成,离不开他十六年文艺记者的经历。他以图片和文字采写记录苏州的玉雕、核雕、苏扇、缂丝、苏绣、红木家具等民间艺术,他倾心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在这些民间艺术日常的滋养中,让他自然而然领悟了宋元的遗韵,明清的喝彩。他摄影镜头下的框景构图与聚焦透视,投射在纸张上便有了“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之感。对文字的敏感和多年采访报道练就的逻辑能力,造就了他在以艺术作品进行提问和表达思想时的精准与简练。
当下,姚永强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文艺事业中。与此同时,他的山水作品也在近两年,由以线条勾勒的纯水墨系列,向文人意味更强的新水墨转变。他的艺术技法和色彩运用传承了“吴门画派”的精髓,但不同于古典时期的师承风格和群体互认方式,他是靠自己有意识地去选择具有一定特色的笔法、墨法、形式,在“程式化”的不断重复再现中提升,从而构成一种符号化风格。
姚永强画笔下的风月,是以刀刻斧凿的深刻来诠释江南山水的旖旎与暧昧。早年学习版画的经历,使得他的构图固定而凝滞。然而通过大片晕染的勾连而使得画面流动了起来。有一个“破”的意思在里面,这个破,有如味觉的渗透,看似悄无声息却无处不在。他善于以点带面的空间营造,他懂得空间的营造未必要条条落在实处,也许一个硬质的点,或者一个意外,通过线与面的勾连而自成暧昧与缭绕。他的现代山水构成是在现代水墨语境下对传统写意山水画的再诠释。而他的这种艺术符号或图式语言,在传统水墨看来,具有较强的标出性,除了形象上直接指向吴门山水,同时也试图进行一种意图表达或观念创新,而这种尝试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外延性”。
传统笔墨在山水命题作品中的体现与表达,在明四家时期已十分充分,后人难以超越。但如何运用传统技艺的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是姚永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观者远看他的作品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浓烈的江南气息扑面而来,而走近画作细细端详后,又可感受到强烈的现代意味。从这层角度上来说,姚永强的画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图写风物,吟弄山水,他更注重一种感觉的即时传达,而非现实意义层面的摹写,他是“骊黄牝牡之外”一种生命的真性情。
姚永强的这种努力还在继续,他已获得许多荣誉,但他把鲜花和掌声看作是催人奋进的新起点,由此我们期待着他不断登上新的高峰。
是为序!
(徐惠泉,江苏省美术馆馆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关于艺术家
姚永强
1974年生于吴江,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现为苏州市文艺之家负责人,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苏州平面设计师协会副主席,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苏州市职业大学客座教授。
版画作品曾获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典藏奖。
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