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信息:
大美墨韵2018——当代中国画名家提名展
‘艺术家’
于新生 王晓辉 王 伟 老 圃 乔宜男
纪连彬 刘 佳 孙 磊 李 军 杨 声
岳海波 张 望 张正民 林容生 范治斌
赵建军 姚鸣京 徐永生 徐光聚 隋 牟
曹宝泉 姜永安 曾先国 韩 玮 韩 璐
(按姓氏笔画排序)
‘展览时间’
2019年1月5日-2019年1月15日
‘开幕时间’
2019年1月5日下午15:30
‘展览地点’
大美墨韵美术馆
(济南市市中区马鞍山路15号新世界商城9、10号客梯至五楼)
‘主办单位’
李可染画院 山东省文化馆 山东省书画学会
‘承办单位’
大美墨韵美术馆
‘协办单位’
山东优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山东中晨艺道展览有限公司
山东源元艺术中心
山东明星传媒
华阳艺术中心
大雅堂美术馆
东方水墨艺术中心
祥草源茶庄
‘媒体支持’
雅昌艺术网 山东商报 济南时报 凤凰网
优酷网 新浪网 新华网 鲁网 舜网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文/郑岗
众所周知,中国画是一项综合了中国人的社会与自然理念的文化性事业。它偏向于人的审美,而且更是以愉悦人为目地,秉性里充满了喜感和乐观。
然而,就中国画家而言,它是严肃与认真的。这就是中国画千余年来传承中最至关紧要的精神内涵。
大美墨韵一直坚持以学术意义下的中国画的推广。他们认为,中国画的未来应当是以坚守并保持认真态度,以有序的当代意义探索为前提的发展之路。
因此他们推出了10年计划,目的就在于此。
大美墨韵的10年计划形成并推广于七年前。如今,为大美墨韵所关注与研究并推广的画家,都已成为中国画领域中青年画家的领军人物。
可见,大美墨韵的成果在中国画的推广方面有着鲜明的思考性,深刻的学术性。在推进书画产业建设方面他们所倡导的学术性、经典性、研究性、可读性推介理念,逐渐产生出其前瞻意义,在深化中国画普及体系里有其独特的价值,并日渐其影响。
现在来到2018年展季,所邀请的画家天南地北,涉及中国画的诸多门类——有首展就参与进来的,更有新晋者,总体上保持着原有的形态
这些画家代表了当代中国画目前的学术水平,更呈现出一种态势——回归有理性的探索,有理性的继承才有历史价值,当代前途才会明朗。
明代的徐渭一生贫苦,但他把绘画意义与严肃态度看的极高“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新时代里画家更该以此为境界。以此为序,共勉!
艺术家及作品简介
姜永安
生于烟台,198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2010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执教于鲁东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
肖像的意义--姜永安人物肖像画刍议
文/王扬
格奥尔格·克里斯朵夫·利希滕贝格说:“世上最值得玩味的表面乃是人的脸。”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这是曹雪芹《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是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但凡杰出的文学作品,无一例外离不开对人脸的精妙刻画。现实生活中,脸部表情的意义也非同小可。托雷多大学的两名心理学学生与他们的教授弗兰克·贝尔尼里一同进行了一项研究。结论显示,面试官根据第一印象,特别是人的面部表情,在最初10秒钟可以就对象作出评判,而剩余时间只是为了验证这样的评判。医学研究表明,人面部的表情肌有42块,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可以牵动面部皮肤,显示喜怒哀乐等情绪。正因为人脸传情达意的精神性作用,在绘画中,肖像画成了古今中外重要的一类绘画题材。画家姜永安近年以来,着力于对人物肖像进行刻画,他的作品以脸书的形式,传达其独特视角下的人文关怀与深度思索。
初见姜永安的人物肖像画,让人产生极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他的作品明显有别于其他以记录为主旨的肖像画,在客观的描述之外暗含了画家主体情绪的流动,不动声色,却令人动容。他的作品对象有历史人物,如张爱玲、李润青、顾城。有普通黎民百姓,如村头老人、临时工、伴儿。张张无声的脸都能牵起人心头莫名的震颤。顾城的脸,苍白空洞,眼角的血丝反射出诗人内心的神经质。李润青的脸,平静中带着落寞,那是一个人权力得而复失之后回归平凡的状态。而他描绘更多的,是底层百姓那一张张枯槁沧桑、饱经风霜的脸,面部沟壑纵横、须发凌乱,传达出无言的孤独和苍凉。可以说,姜永安的肖像画关注的始终是历史上的悲情人物,或者困苦的黎民百姓,透露出一条持续的主线,那就是人生的苦难和悲怆。
对于人生的无奈,大多数人都有体会。佛家说人生有几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历代王朝歌舞升平、夜夜笙歌之后是无一例外的国破家亡、山河破碎。富家子弟往往几代显赫之后便面临家道中落,门庭冷落。因此有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感叹。唐诗宋词之所以扣人心弦,是因为道出了人生苦短的悲情,吟出了世事无常的感伤。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过去一切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到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人是群居动物,但永远无法拒绝孤独感的存在,它不仅发端于每个生命个体的独一无二性,更是无奈的社会现实使然。姜永安把对每一个体的关注纳入整个社会的庞大系统之下,表现出一个现实主义画家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度思考。他画美国枪杀案的主角赵承熙,展示现代文明掩盖下的人性丧失和毁灭。他画被美军从洞穴中拖出来的萨达姆,和死亡现场的卡扎菲,展示风云人物面临绝境时的潦倒和惨烈。他画遭受家暴的妇女和在强拆中受伤的群众,以人物悲愤的神态,无助的绝望控诉那染血的现实。他的作品脱去了唐诗宋词式的小资情调,充满客观冷静的直视和严肃的批判。在他的笔下,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褪去光环后的真实和苍凉。
姜永安对笔墨呈现方式的尝试也是具有开拓性的——他力求在肖像中表现叙事性的情节。中国绘画自宋元以来讲究逸笔草草,特别是文人画兴起之后,更重心境营造,绘画似乎成了文人之间清谈雅集、浅吟低唱的自娱墨戏。20世纪初,康有为等一批爱国人士提出改良中国画的主张,并由“徐蒋”体系的确立和延伸,构筑起现实主义绘画的雄厚地基。一时间出现了许多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优秀作品,为中国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姜永安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吸取了前辈的精神,表现出他的执着与坚定。他和许多迎合市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画家不同,以对艺术的绝对忠诚,和对自我的绝对真实,担负起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家内心深处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作品没有欲说还休的矫揉造作,没有推杯送盏的纸醉金迷,而是在人脸这一有限却最为传神的介质中,诉说人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于唏嘘感叹之中提出对于现实的思索和警示。
而他驾驭笔墨的能力也极为高超,画面中浓淡干湿的层次感,线面交汇的融合感,掌控得恰到好处。他针对不同个性和场景下的人物,以千差万别的表现方式来呈现对象。有的人物造型精准,有的则变形夸张;有的肖像脸部大笔平涂,通过墨色的晕染来造势,有的则细细勾画,每一道皱纹,每一寸翕动都不放过;有的注重整体呈现,有的则表现为碎片化。他以自身对生命的体验融入笔、墨、水的世界里,把中国画的水墨气质和西方思辨哲学结合起来,使笔墨服务于情节,形式统一于内容,以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将西方哲学的批判和追索精神进行到底。
张爱玲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这是作家对人生失望后的决绝阐述,而对于画家姜永安来说,他不做主观的阐释,只是客观的呈现。他笔下的人物,不美化,不丑化,穿越了古今中外的时空间隔,指向人类共通的表情语言。和他的肖像画相对,人会猝不及防地被拉向现实无情的压迫之下,没有任何言语,却蕴含着令人震撼的、摧枯拉朽的力量。他的肖像画抛弃了精致的利己主义,映射出社会的沉疴痼疾,以冷静的视野和独特的角度,揭示人生里赤裸裸的灰暗,展现普罗大众严峻的生存现状和满目疮痍的生命本质,他的作品承载的已不仅仅是笔墨本身,而是沉甸甸的,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白朗宁曾说:“艺术应当担负起哺育思想的责任。”当我们与姜永安笔下那一幅幅震撼人心的肖像画相对时,灵魂得到洗尽铅华的净化。而画家的人格品性、社会责任感,他的高贵与纯粹,已然在这方寸的肖像画之中了。
作者介绍:王扬,原名王飏,江苏省国画院美术理论研究所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