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志庆简介 ||——
张志庆,1971生于山东即墨。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创研班助教,北京交通大学书画创作研究中心教育部副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国学教育中心副秘书长,燕京学院书法系主任。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廊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廊坊书法院副院长。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楷书《颜勤礼碑》主讲教师。
三十余次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书法作品曾获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奖,全国首届行书大展一等奖,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河北省文艺创作贡献奖,山东省书法创作突出贡献奖。
我对书法的认识
张志庆
书法的创作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有所不同,其单件作品的独立性和主题性并不是很强。它需要作者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滋养,打磨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书法技法特征的艺术语言,这种艺术语言蕴含了作者的功夫、修养、和对书法的见解,以及人生理想所达到的思维高度。作者的喜怒哀乐情感因素就在里面。
所以同一时间段内,作者所创作的各件作品具有统一性和相似性,是一段时间相对恒定的艺术表达。但不能用重复的、无意义的劳动,来描述作者书写的多件作品。不同书写内容的反复书写,虽然在艺术语言上有相似性,但也有些许的差别,因时间、地点、材料、情绪的变化、身体的优劣、气候的冷暖等等,会使单件作品具有独立性和差异性。唐孙过庭有“五乖五合”之说,“乖则凋敝,合则流媚。”一段时间内的大量书写,当其达到量的积累的极限时,会产生飞跃,而进入到更高的层面,所以,看似相近性的书写,也不是没有意义,是前进的基础。
书法的这种单件作品独立性弱的特征,决定作者不能只把精力放到书写上,必须以其它的方式来涵养性情。杨守敬《学书迩言》中说:“学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又增之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二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读书,了解其它的艺术门类,涵养心性,提高审美水平,然后应于书写,则其创作才有高度,才耐看,耐品,作品才立得住。
这决定了书法学习的长期性和连续性。长期的入古,连续的反复打磨,锤炼是书法的常态。余近十几年来的着力点是以王羲之为宗的帖学一系的行草书的书写实践,自晋至清,乃至当代,逐个思考,从技法到其书论思想,慢慢深入,略有所得。
这路行草书属于“古雅典正”一路,讲求技法的规范和下笔的妍雅。其疏放者,有散逸之气;其严谨者,有庙堂之气;介于二者之间者,有富贵之气;同时兼有文人气与士气。余于其俊雅,俊厚一路风格,尤情有独钟。对王羲之的雅韵,苏轼的妍厚,米芾的体态多变,体会尤深。意欲融三家于笔下,而成自我之面貌。
余近来所书,即是将三家融合,这种融合难在相揉而不露痕迹,三家的意味在里面,但细看又不是。近作偏王羲之多一些,稍加放纵,求其自由和放达,待他日再书,当求高境。
2017.5.18
张志庆作品欣赏:
艺术顾问 | 范扬
策划 | 魏徵
统筹 | 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