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钱塘潮·韩璐教授访谈

2019年03月02日 20:1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韩璐,北京市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并留校任教。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曾入选第八、九、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奖。个人著作主要有《从写生走向创作》《南山不惑集》《水墨探赜》等。

韩璐 《钱塘潮》之一韩璐 《钱塘潮》之一

  第三届弄潮杯钱塘江全国中国画大赛组委会:

  韩璐教授,您在中国美术学院工作多年,且一直从事着中国画的研究与创作,有着很深的造诣。在您看来,这次“弄潮杯”钱塘江全国中国画大赛的举办,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韩璐教授: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钱塘江是浙江和杭州的母亲河,自古以“钱江潮”闻名于世,勤劳智慧的两岸人民在这里创业、创新和创造,波澜壮阔的钱塘江见证了浙江和杭州的沧桑巨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快速发展,日益彰显出“勇立潮头、大气开放、互通共荣”的时代精神。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主办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钱塘江文化、弄潮儿精神,是有历史意义的。与前两届不同,这次第三届“弄潮杯”全国钱塘江中国画大赛是以中国画作为创作表现形式,我相信会有很多中国画作者积极参与进来,借助山水、人物、花鸟的形式,围绕江、景、事、人进行艺术创作,从而展现钱塘江文化、弘扬弄潮儿精神,并转化成为新时代的文化力量。

  如果要说建议的话,我觉得在题材和形式上可以多元一些,选用长卷、册页和扇面等,用多种形式来表现钱塘江的壮阔。同时,这次大赛也为钱塘江文化的艺术创作尤其是中国画的艺术创作开了一个好头,通过对钱江潮的文化梳理,可以让更多民众感受钱塘江的历史积淀和时代气息,通过来自全国的中国画画家的笔墨来呈现新时代弄潮儿的拼搏精神,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韩璐 《钱塘潮》之二韩璐 《钱塘潮》之二

  第三届弄潮杯钱塘江全国中国画大赛组委会:

  在全媒体时代,记录历史的方式有许多种,在您看来,以绘画尤其是中国画的方式记录历史,有何意义?

  韩璐教授:

  如果说,针对一个自然景观或文化现象加以表现,方式和题材是很多的。例如诗歌、戏曲、小说、绘画等,绘画中又可以通过人物、山水、花鸟,都可以反映这一主题。钱塘江源远流长,是浙江的母亲河,在千百年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厚重的人文故事,同时也孕育了壮丽的自然风物,我们可以看到钱塘江两岸的山山水水和钱塘江潮水所孕育出的花草树木,也可以感受到生活在钱塘江两岸的人代代传承的脉络。

  从画科分类而言,人物也好、山水也好、花鸟也好,从形式来讲可以有更多的区别,比如说宏观的可以用山水画,贴近生活的可以用人物画,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花鸟鱼虫、蔬菜瓜果用花鸟画来表现,以中国画的视角记录当代,不断丰富钱塘江的文化内涵。在这一点上,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无疑是最有感染力与表现力的,也是最符合钱塘江文化气质的。

  从内容题材上来可以宽泛一些,但从实质上讲,都是阐释钱塘江文化和战天斗地、积极进取的弄潮儿精神以及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和新时代美好生活等内容,画家的笔墨也是最富生命力的。

韩璐 《钱塘潮》之三韩璐 《钱塘潮》之三

  第三届弄潮杯钱塘江全国中国画大赛组委会:

  本次展览规格要求除了六尺整张竖幅形式以外,亦可以扇面、斗方、册页等形式的组画。在您看来,独幅与组画形式各有哪些优势?

  韩璐教授:

  其实中国绘画的形式是多样的,有中堂、条幅、屏条、手卷、横幅、扇面、斗方、册页等形式,作者可以根据个人画风加以灵活匹配,但是这只是其中一方面,主要还是看作品所传递出的内涵,形式只是外在的,内在主要是为了呈现钱塘江文化的精神。形式和手法多样是没有限制的,最关键是内核所反映的钱塘江文化所赋予我们的时代旋律、时代气息和时代力量。

  我觉得这次大赛非常契合当下的时代文化。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自古以来钱塘江就孕育出了许多有人文情怀的故事,如何深入挖掘钱塘江文化,尤其是钱塘江两岸的故事应该也是一个重点,最终我们不仅仅是通过文字,还要用中国画形式来反映这个伟大的时代。为此,相关部门在举办活动的同时,把钱塘江古代、近代、当代的故事借着这个机会推广出去。既把一批中国画作品创作出来,同时也把钱塘江的经典文化和时代精神通过文字和图像整合推广出去,是更有意义的!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