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去疾及韩天衡陈茗屋吴子建刘一闻师生艺术展

2017年07月07日 10:4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方寸之间 不尽之意

  晚清以降,周秦汉魏玺印与明清流派篆刻家作品的鉴藏活动空前繁荣,然而从学术研究的深度与系统性而言,尚无一个有序、清晰、完整的明清流派篆刻发展谱系。海上印学家方去疾先生耗费四十载光阴,钩沉索隐,去伪存真,比次梳理,组织撰写完成《中国篆刻艺术》与《明清篆刻流派印谱》,对明代中叶以来文人篆刻发展作了一次全景式总结,使明清流派重放异彩。

  上海雄踞近现代书画篆刻艺术与印学发展的重镇而百年不衰,方去疾先生功不可没。作为20世纪下半叶为印学界作出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他在普及印学、培养后生及艺术创作中成绩显著。今年正值方去疾先生九五诞辰,方氏门下韩天衡、陈茗屋、吴子建、刘一闻四大名家联袂,携海上印社社员共同呈现本展,以彰方去疾先生卓尔不凡的艺术造诣,传续方去疾师生对海上篆刻事业的推动。

  方去疾(1922—2001),原名正孚、之木,别署四角亭长、木斋。浙江温州人,方介堪从弟,十余岁来沪,入兄长方节盦创办的宣和印社,学习印章鉴赏、印谱编辑等专业。篆刻熔诏版、凿印于一炉,并以汉器文字入印,章法于欹侧中求平稳,疏密对比强烈,刀法苍劲而古朴,醇厚高古,自成格局。开创性地将简化字入印,实践着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理念。

  方去疾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等要职,然而令人无比遗憾的是,一场失败的手术击碎了他正处在黄金时期的篆刻艺术事业,使方去疾再也无法拿起心爱的毛笔与刻刀,只能无奈地躺在病榻上,备受内心的煎熬,度过了本应再创辉煌的十多年光阴,同道艺友也为之痛惜万分。

  在建国后数十年海上印坛所有重要的活动中,人们都能看到方去疾的身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方去疾与同道在青年宫举办了学习班,传授篆刻技艺,鼓励印人们濯古来新,推陈出新,保存并磨砺了一大批青年篆刻人才,成为了新上海书法篆刻的摇篮,为海上印坛能在“文革”结束初期迅速复苏,提供了充实的后备力量。

  当今,有一定成就的海上篆刻家,在创作或学术上大多受惠于方去疾。海派篆刻占据了全国篆刻的半壁江山,江山代有人才出,方去疾先生门下更是名士风流,星光璀璨。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将海上治印的水准推到了时代前沿,其中佼佼者若韩天衡、陈茗屋、吴子建、刘一闻等诸家,已然家喻户晓,为艺坛学界最杰出的领军者。

  韩天衡先生是书画篆刻家、理论专著等身,还是一位成功的艺术教育家。他坚持义务美术教育长达半个世纪,如今已桃李满天下,百乐雅集开枝散叶,入室弟子三百有余,弘扬海派及传统艺术的一支生力军;陈茗屋先生东渡日本,以篆刻创作与教学为生,在当地门徒众多,2002年在大阪创立“秦汉会”,仗小刀一把战东洋;吴子建先生师承多元,问业于诸家,他印艺卓越,常年旅居海外见首不见尾,却为广大同好者引为师承;刘一闻先生书画印文齐头并进,典雅清逸的文人艺术风格,视为印坛一绝,他创设得涧研究会声誉日隆。

  往事历历在目,正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半个世纪年前方去疾先生主持上海青年宫的篆刻学习,成为当下的海上名家求学问道的佳处,师友其乐融融,不亦悦乎?为师者方去疾则永葆谦虚,大方磊落,有问必答,与为徒者韩天衡、陈茗屋、吴子建、刘一闻教学相长。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向来有诗书画印相兼之递传,而大师作品与人格魅力常常有贯通互融之妙。故治印之功,虽方寸之间,却有不尽之意。此番展览众位名家追念先师方去疾先生,是对海上篆刻一代宗师艺术精神的追溯与致敬,是海派印坛兼收并蓄薪火相传的实证,将再续一段艺坛佳话。

  韩天衡

  来源: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