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紫砂:匿迹20年期盼再出彩

2014年12月26日 14:23   和讯网  收藏本文     

  在紫砂领域,素有“北宜兴南柘荣”之称。现今,陶都江苏宜兴的紫砂长盛不衰,历久弥新,而我省柘荣的紫砂却在近20年时间里几乎销声匿迹,不为人知。今年初起,我省唯一一家纯手工紫砂工作室——柘荣玉壶春堂夫妻紫砂工作室创作的纯手工紫砂壶开始进入人们视野,且以锐不可当之势俘获北京、厦门、福州等地茶庄客商的青睐。因此,不禁引发业界人士感慨:柘荣紫砂能否从此再出彩?

  从辉煌到落寞

  柘荣已探明的紫砂矿蕴藏量高达260万吨,在全国仅位次宜兴,品质亦可与之匹敌。早在北宋时期,柘荣还只是长溪县灵霍乡所属的柘洋里,便已时兴烧制紫砂壶,现在的东源乡青岚面村、鸳鸯头村等地还遗存不少古窖址,佐证了当时的那段岁月。

  随着时代变迁,柘荣紫砂历经起起落落。上个世纪60年代初,柘荣县创建国有紫砂厂即柘荣第一紫砂厂,由于技术迅猛发展,品质不断提高,知名度日见提高。1985年,柘荣建立第二紫砂厂,进入上世纪90年代,经过体制改革,改制为柘荣紫砂总厂。当时,作为柘荣四大产业之一的紫砂,一度远销新加坡、东南亚等地,可谓盛极一时。

  为助推柘荣紫砂业发展,我省也曾为此成立专门的福建省紫砂陶研所,并以引进人才的方式,聘请壶艺大师许四海任陶研所所长,既指导技术工人攻克紫砂练泥难题、研究提升制壶工艺,又积极给紫砂厂出谋划策、解决运营销路等问题,就此许四海也与柘荣紫砂结下了深厚的渊源。

  可惜,好景不长。紫砂厂由于后续资金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缺乏产业基础等诸多原因最终倒闭。

  如今回望柘荣紫砂业走过的路程,业内的明眼人表示,导致柘荣紫砂走向没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跟随市场变化,选择走以工艺品为主的中高端路线。

  积攒点滴希望

  柘荣紫砂业从此落寞了20年。其间,它的发展几近空白。所幸的是,制陶技艺被传承了下来。如今,已经崭露头角的玉壶春堂夫妻紫砂工作室的男主人魏定伟,便是当年壶艺大师许四海的弟子。

  近年来,出自魏定伟之手的紫砂壶作品,虽售价均在千元以上,仍不乏好壶人士不惜重金购买。“没想到柘荣也有这么好的紫砂,可以说砂质和色泽都不输于宜兴紫砂,制壶技艺更是独具匠心。”日前,厦门商人吴春光捧着自己定制的一款个性紫砂壶说道。随着柘荣纯手工紫砂壶销路的打开,魏定伟与妻子苏美红的大名也逐渐被人知晓。

  魏定伟还有一个身份,那便是原柘荣紫砂总厂厂长魏招燕之子。他从小受到紫砂艺术的熏陶,17岁时便展现出很好的陶艺制作天赋,因此得以拜师许四海。师从许四海学艺3年后,魏定伟有一段时间在其父负责的柘荣紫砂总厂从事紫砂壶的创作与研究。在柘荣紫砂业沉睡的20年时间里,魏定伟并没有虚度光阴,而且牢记师傅许四海的教诲,闭门苦练紫砂壶制作以及书法篆刻、雕塑泥绘等技术,潜心研究紫砂烧窑火候,厚积薄发,近几年终于有了名气。

  其父魏招燕也总是不辞辛劳、四处奔波,足迹遍布柘荣各处矿山角落,取土采样、锤炼砂土后,寄送给原厂里的高级技术工程师林一道鉴定,他还长期与宜兴练泥企业交流练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心得。

  期待再焕彩

  就在他们在积攒点滴希望的同时,一群紫砂爱好者也逐渐加入了进来。袁雄和林朝强两人原本从事建筑工程承包,工作之余,他们都将剩余精力投入到柘荣紫砂矿土提纯精炼工艺上。近年来,他们也多次前往宜兴,或运送紫砂样本去检测,或交流紫砂练泥技术,始终与国内最前沿的紫砂矿土研究机构保持联系,致力于柘荣紫砂矿土精炼工艺的提升和改造。

  今年10月中旬,袁雄、林朝强与林一道等人还一同前往上海拜访了许四海大师。回想往事,许四海不免为柘荣紫砂的现状扼腕叹息,当即写下“柘荣紫砂”“柘荣紫砂壶”“欲夺天工”等多幅墨宝赠予友人,临别之时更是对柘荣紫砂业的重新崛起寄予了深切厚望。

  “柘荣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秀的技术人才,只要我们选对思路再出发,柘荣紫砂完全可以走得更远、更好。”袁雄说。目前,他们这组复兴柘荣紫砂的黄金搭档已成功炼制出数种成品紫砂泥样,并试制出不少成品紫砂壶和工艺摆件,不断受到业界认可。紫砂界不少人士认为,随着大众消费水平和审美意识的提高、中国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见,柘荣紫砂业在不久的将来有望重焕光彩。

  来源:福建日报

文章关键词: 紫砂柘荣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