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紫砂壶市场价格价位一直饱受争议。但谁也抵挡不了爱壶之人的热情,盲目的喜欢紫砂壶而不去注重传统工艺文化内涵的话,非常容易被骗,所以,购买紫砂壶要从了解紫砂行业生态开始。要知道,当前的紫砂行业,已形成了一个个江湖,炒作职称,炒作泥料,炒作名气,炒作师徒传承,下面,就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情况,给大家提个醒,以免上当。
第一、过分强调作者的从业资格、技术职务、升职潜力、获奖经历、甚至夸大职业资格证明。在没有介绍紫砂壶前先说作者,特别的虚假夸大技术资格的,往往这些说词是在为达到让爱好者出大价格买紫砂的目的。有人说,买紫砂壶其实很简单,何必搞得象介绍来宾一样见人就扛头衔的,又不是开会。如果真把紫砂交易搞得象例行会议,岂不太乏味了。但紫砂壶价格和职称有没有关系呢?本人认为,有,但关系不大,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职称是技术职务,与提倡的紫砂艺术创作精神关系不大,但紫砂工艺技术是长时间磨出来的,艺术创作必须有技术作为基础支撑,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艺术水准不是靠职称来表现的。现在宜兴有很多实力派,他们对职称不屑一顾,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紫砂艺术实践上,而不是把精力浪费在职称考试上,这样的人值得尊敬,从他们手里出来的东西有艺术份量,他们的紫砂壶价格中除去了职称的浮名,价位来的更实际。市场上有无名无份无职称无头衔作者的作品,价格比许多高工、大师高的多,他们卖的是艺术,而不是职称名气。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即:如果两把同样的紫砂壶,价格也一样,但一个是高工做的,一个是实力派作的,我情愿选实力派的,因为,实力派不是傻子,自己的壶卖高工的价,如果没有自信,没有艺术水准,恐怕卖一辈子也没有人要。
第二、过分强调泥料,把自己壶的泥料说的神乎其神。一把好的紫砂壶,用料必然精良,商家仅需简要说明其泥料。如果是底槽青,大红袍,本山绿泥??,壶友可以请对方提供如何辨别方法,如果他连这个信息都无法提供,忽悠的可能就大了去了。有人也许会说“底槽青”最大的特征是有鸡眼。废话,那是矿料的特征,我要问的是烧成之后的辨别方法,就算他答对了底料矿的特征,那他知道究竟这些鸡眼是什么成分吗?大红袍产在哪个山头?本山绿泥的成份含量?当然这些常识书上都有,千万不要被祖传泥料所蒙蔽,丁山人在1985以前是不可能家藏矿料的,当时矿料成泥还都是统购统销的计划产品,也许有人会从厂里偷一点点,在家做几把壶,但大批量存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允许的,那时公安局的紫砂办还没有撤消,就是私下卖几个自己做的紫砂壶都都被视作犯罪。真正的藏泥,应该是1995年以后的事,但经过20多年的消耗,几近用完,现在一般的日用类商品壶99%用的是外山料(非黄龙山),只有一小部分用于艺术创作的人才会用纯粹的黄龙山优质泥料。
第三、贬低同行抬高自己,这种情况让人十分讨厌。当你与商家或作者问起其他人的作品情况时,被问者会大肆贬低,往往这些人会这样说:他哪会做壶啊、他的作品都是代工的、他的泥料都是化工的??。接着他会大肆褒扬自己的紫砂壶或想卖给你的作品:您看咱的壶,正宗黄龙山原矿底槽青,这料可是藏了几十年的好料啊,全宜兴没几家有这样上等的好料,再说咱是有国家级职称的,更为重要的,咱是某某大师的入门徒弟,我师傅收徒很严格的啊,一般人想拜在他老人家门下,门都没有。等他一大通赞美自己的话表达完毕,还没说到紫砂壶正题上来呢,为什么呢?就是想把壶高价卖给你。当然,这样恶姓竞争也不仅仅紫砂行业才有的现象。
我一直认为,紫砂行业是一个善良的行业,从父辈身上,我看到了当时从业紫砂的艰辛,大家都认为紫砂活仅仅是一种吃饭的手艺。可近年来,一些人披上一件文化的马甲,有人戏称:宜兴紫砂有数不清的紫砂艺术泰斗,升不完的紫砂大师,评不完的紫砂职称,唯独缺少了紫砂艺术精神,靠抗蒙拐骗,靠虚假炒作,靠忽悠大发紫砂不义之财,把好端端一个善良的行业变为堕落的行业。所以,紫砂需要正能量,让紫砂回归传统,继续善良,是紫砂行业走向美好的未来的最好选择。
作者:张明强[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