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紫砂方葫芦壶赏析(图)

2014年12月12日 09:09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清代中期一件黑泥绘方葫芦壶 清代中期一件黑泥绘方葫芦壶 清代中期一件黑泥绘方葫芦壶 清代中期一件黑泥绘方葫芦壶

  以紫砂茶器泡茶,不仅茶汤滋味醇厚,饮罢茶汤,还能品读妙器,以触觉、视觉感悟紫砂壶之美。图中所示为清代中期一件黑泥绘方葫芦壶,造型方中寓圆,融合了汉方及葫芦壶形,鼓腹而收腰,呈流线形。三弯壶流呈方形,与方柄耳形飞鋬相呼应。壶身两面开光,以深色紫泥绘梅竹清菊,富有情味。壶底钤篆书阳文“荆溪史继长制”印记。细观壶上装饰,壶上一面泥绘“梅竹双清”图,一面泥绘“蝶恋花”,皆绘制精细生动,颇具清雅气息。

  古人云:“琴棋书画养心,梅兰竹菊寄情。”中国人以花草喻人,比德君子,尤以梅兰竹菊为代表。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比德于傲、幽、坚、淡之品质。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是自身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推崇不无关系。探究其因,不仅是由于“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一种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内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通过“四君子”寄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它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怀的象征和隐喻。

  此壶造型取材于葫芦。葫芦又名“蒲芦”、“胡卢”、“瓠”、“匏”等,其最早的记载见诸于《诗经》中《瓠叶》、《硕人》、《匏中苦叶》、《七月》等名篇。经数千年来的文化变迁,葫芦作为器物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在民间,人们视葫芦为驱灾辟邪、祈求福祉、兴旺子孙、多福多寿的吉祥物。

  作者史继长乃清代紫砂良工,有“汉方壶”传世,除署“荆溪史继长制”之外,或署“静远斋制”、“静远斋史继长制”等。他曾为果毅亲王制壶,每多佳器。传器多以汉方壶款为主,制作精美、器型稳重大方。(朴玄)

  (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文章关键词: 清代紫砂葫芦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