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专题陈列参观侧记(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5日 10:32 新民晚报

观众正在参观展品 观众正在参观展品

  继常设基本陈列《复兴之路》开门迎客后,近日,国家博物馆的专题陈列——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和潘天寿、李可染黄胄艺术大展同时开幕,再加上日前开幕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专题陈列,中国国家博物馆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昨天,记者随着浩荡人流来到国家博物馆,感受历史与艺术之美。

  后母戊鼎

  扶梯而上直达三楼。没有玻璃罩,没有围栏,甚至没有底部射灯的陪伴,器形硕大且纹饰精美的后母戊鼎静静地站在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的展厅中央,散发出青铜器独有的浑厚。站在熙熙攘攘的参观者中,品读文物下方简洁准确的文字介绍,更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悠远和灿烂:“后母戊鼎,商后期(约公元14世纪—前11世纪),1939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此器重832.84千克,是目前所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的鼎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造之后再浇筑而成,工艺复杂。铸成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业庞大的生产规模与杰出的技术成就。”穿过历史的烟尘,后母戊鼎仿佛仍在诉说三千多年前的兴盛与繁华。

  菩萨坐像

  在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专题陈列中,一尊高约2米的宋代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同样引人瞩目。细细观赏,能清晰地看到这尊菩萨面相秀丽妩媚、双眉舒展,双目微团,鼻子非常的挺拔,面颊丰润,而脖子却很细巧。菩萨左手上扬,右手则持一支莲花,一腿自然地卷曲,另一腿下垂,足踏山石。菩萨全身装饰华丽,头冠精美,上身披着繁复的璎珞,下身穿着天衣与帔帛,衣裙随着腿部的轮廓自然形成了流畅的衣纹,四周的帔帛似乎正随着微风舞动。整尊造像雕刻十分细腻,从不同的角度可以领略到不同的风采。随着岁月的流逝,雕像身上的彩绘出现了些许斑驳的痕迹,但我们仍能想象到她当初的华美。

  莲台八宝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清乾隆年间制作的一组佛前供器——粉彩莲台八宝。清皇室崇信藏传佛教,其中尤以乾隆皇帝为最。这一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了大量瓷质藏传佛教宗法器,有些是专为蒙、藏民族所制,反映了当时内地与少数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循声而去,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灯光昏黄的展厅内,在一件件鲜亮晶莹的瓷器间,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们正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一遍遍练习讲解词,“这组粉彩莲台八宝,制作工艺复杂,集镂空、堆贴、彩绘于一身,体现了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结合,是乾隆粉彩器中罕见的艺术精品,像这种一件八套都保存完好的十分难得。”

  可染画牛

  在中国美术界有着重要地位的 3位大师潘天寿、李可染、黄胄的艺术大展被安排在一楼。底色分别为黑白、浅绿和酒红的三个展厅从历史的角度对每位大师的艺术生涯及其贡献作出了客观评判,以谱系追溯的方式梳理出其艺术语言革新的脉络。除了常规展览的作品、手稿、照片等文献实物外,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穿插其间的影像资料。站在按原比例大小复制的“师牛堂”旁,认真地看着投影墙,镜头里的李可染一头银丝,神情淡然而又专注。磨墨、蘸笔,寥寥数笔,画家便用娴熟的笔触勾勒出一个牧童的背影,再加以数笔,水牛便跃然纸上。“原来是这样画的啊”,站在一旁的两位观众啧啧称奇,老画家却用一句“画画不是平常事”道出了他对绘画艺术的执着。

  驻京记者 孙佳音  (本报北京今日电)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