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国宝兽首及南北朝佛像昨亮相(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9日 08:44 荆楚网-楚天金报
记者海冰 通讯员陈晓玲
昨日上午,江城暴雨如注,备受关注的“圆明园国宝及南北朝佛像展”仍如期在武汉保利·拉菲项目展示中心开幕。四大兽首及14尊南北朝佛像惊艳亮相,成为近年来武汉艺术品市场最高规格的文物珍品展之一,它给武汉市民带来的,不只是视觉盛宴,更是一场庄严肃穆的文化熏陶和心灵洗礼。
冒雨只为国宝
部分观众特意错峰观看
昨日上午,举办国宝展的保利·拉菲戒备森严,数百米开外,民警就拉起警戒线,只允许有通行证的车辆进入,几十名身着便衣的安保人员更是加紧巡逻,展示厅内随处可见武警站岗。
部分市民有幸成为首批观众一睹国宝风采。记者发现,参观队伍中,有带孩子来的附近居民,有从保利花园、保利心语等处赶来的业主,还有担心后期将排队等待,为错峰观看,特意从鲁巷、江夏等处驱车将全家人带来参观的……除了各媒体的长枪短炮外,参观市民也纷纷拿起相机、手机对着兽首拍个不停,爱好摄影、收藏的市民更是表现出强烈兴趣。
此前,圆明园兽首已在香港、北京、上海、成都等四十多个城市举办过展览,巡展经验很丰富了。昨日虽暴雨下个不停,江城展开幕式首日活动现场仍井然有序,保利客服中心的电话响个不停,更多市民想要索票观展。
四大兽首聚首
国宝脸上伤痕证罪行
“兽首的眼睛好亮啊!”“好精致,连绒毛都清晰逼真!”“已经200多年了,竟没有锈迹!”昨日,参观人群中不时传来惊叹。讲解员介绍道,这四件兽首是乾隆年间所制作,是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主持设计,清廷工匠用精炼红铜铸造,展现出极高工艺水准。“妈妈,这个虎首怎么像狮子啊?”小观众林轩问道,他妈妈解释说,因为设计者是西方传教士,在西方人眼中,狮子才是百兽之王。讲解员还补充道,四大兽首的造型很多地方体现中西合璧,如牛首铜像有鲜明的西班牙斗牛风格,双角弯曲向前;猴首铜像是一个“美猴王”形象,中国味要浓些;猪首铜像尖嘴长吻,獠牙外凸,颇似野猪形象,但蒲扇般服帖的大耳,又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
在惊叹之余,细心的观众还发现,猴首脖子处有缺口,右脸还有一个明显的凹痕,看上去像被刻意“毁容”了;虎首左眉弓上有明显凹坑,两侧外张的胡须仅剩下短短一根;猪首铜像顶部也有一处凹坑……
曾进行过专门培训,并做了充分准备的大学生讲解员朱灿然介绍道,“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时,将铜质兽首从石身上砸下来带走。这些散布于兽首身上的伤痕,就是当年侵略者留下的罪证。”
早期弥勒佛很瘦削
石佛收藏奇迹震撼观众
在南北朝佛像展区,无论是佛还是菩萨,那种不可言说的深意微笑,洞悉哲理的智慧神情,婉雅俊逸的潇洒气度,令人叹为观止,吸引了众多市民参观。“我们常见的弥勒佛都是笑口常开的胖和尚模样,这个怎么这么瘦啊?”市民王先生一家逐个欣赏着,当来到《武定元年张池奴造带背光弥勒像》前时,他禁不住问道。讲解员告诉他,其实早期弥勒佛像与一般佛像没太大差别,身材瘦削,颇有“曹衣出水”之韵,后来才有胖和尚形象。
讲解员还介绍道,这批南北朝时期的佛像,是三武“灭佛”的幸存者,多出土于山东青州,属国家一级文物,它们雕工精湛、构思奇巧,注重人物神韵,加之保存完好,艺术价值极高,堪称“石佛收藏中的奇迹”。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一尊唐代汉白玉质“思惟菩萨像”,1972年在陕西陇县火烧寨出土,据考证其出土地点为唐代皇帝的家庙所在,很可能是当年唐代皇帝奉祀所专用。只见菩萨左腿跷起,上支左臂,左手支面颊,右手搭在右腿上,眼睑下垂,正陷入沉思中,将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思考的场面,表现得极为真实感人。
对佛像雕刻有些研究的王老师参观后称,“今日得以近距离品味,是一件幸事。此前国宝每至一地,都会引起巨大轰动,相信,本次国宝莅临武汉,也将成为一场文化盛事和艺术盛宴。”
最拉风小观众:拿胶卷相机“咔嚓咔嚓”照不停
昨日,一名叫邓瑾涵的4岁男孩,坐在爸爸脖子上,手持胶卷相机“咔嚓咔嚓”照个不停,成为全场注目的焦点。他父亲告诉记者,为让孩子从小感受历史文化,他们特意赶来参观,并带来爷爷用过的胶卷相机,小家伙像模像样地对着国宝“拍了又拍”。邓先生还称,其实去年他们到北京圆明园参观时也碰巧赶上兽首国宝巡展,但当时人太多,基本上没看到。“这次能在家门口近距离接触国宝,觉得十分荣幸。”
最可敬爸爸:做足功课应对孩子提问
“爸爸,这尊佛像怎么像外国人啊?”在一尊贴金彩绘佛像前,向先生的儿子看到双目细长直达鬓角的佛像问道,他答道,这些佛像年代较远,面容较多保留了异域特点。在另一尊佛像前,儿子又看到一尊保存完好的佛像,但面部及裸露肢体上曾贴饰的金粉已剥落,就脱口而出,“干吗不再刷些金粉上去”,向先生又就保存文物原貌的意义解释了半天。向先生告诉记者,考虑到儿子肯定有十万个为什么,来之前他特意上网查询并翻阅了资料,并让儿子脱掉短裤改穿正式的衣服,以示对国宝的尊重。他说:“平时都是从书本上学习历史知识,今天看到实物,认识肯定会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