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收藏应重视历史艺术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3日 14:53 南方都市报

《东方红组画·东方的曙光》 剪纸 汤集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幅作品表现了马列主义传播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东方红组画·东方的曙光》 剪纸 汤集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幅作品表现了马列主义传播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南都讯 记者陈晓勤 实习生刘奎 7月1日至12月12日,“红色历程·风云画卷———广州艺术博物院藏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在艺博院举行。据了解,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一股“红色旋风”正席卷国内美术界、收藏界,像“北京画院藏新中国时期集体创作精品展”等红色题材展览接踵在全国举办;在收藏拍卖方面,以领袖油画为例,2009年广州嘉德春拍,靳尚谊的《毛主席全身像》拍出2016万元。就此,南都记者采访了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批评家胡斌两位专家,解读“红色题材”的历史及其艺术价值。

  红色题材有深深的时代印记

  据陈伟安介绍,艺博院目前展出的“红色历程·风云画卷”,是从院藏中精选出来的五十件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包括油画、国画、版画、雕塑、剪纸等不同门类。他表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期是新中国美术的初创与发展阶段,油画与雕塑承担起表现革命历史的重任,产生了一批讴歌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工农兵形象的著名作品。到“文革”时,进一步发展,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是千篇一律的“样板”式的“三突出”与“红、光、亮”,有着深深的时代印记。

  “虽然有许多作品属于指令性创作,但一些美术家仍表现出自身的虔诚、激情与艺术才华,他们的作品成为那个时期的美术遗迹。如展出的《1926年毛泽东在农讲所》、《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报告》(复制)、《东方红组画·东方的曙光》等作品。”

  陈伟安称,无论是博物馆还是收藏家,收藏“红色题材”作品是必然的,这是历史题材的一部分,“从历史上看,与政治题材相关的作品,同样会有影响力,比如中西方的宫廷画家的作品,再如《拿破仑雕像》。”

  要关注其艺术价值及政治含义

  什么是“红色题材”作品?胡斌告诉南都记者,“红色题材”一般是指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期间相关的美术作品,内容包括书画、雕塑、图像照片、领袖像章、报刊书籍、纪念邮票等。

  对于市场上的红色收藏热,陈伟安坦陈,“目前民间收藏中,‘文革’时的艺术创作,时代烙印特别强,收藏的人多,其中宣传画更吸引藏家。”胡斌则认为要选择兼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现在有两类作品的价格高,一是当年的代表作,比如《毛主席去安源》等,二是名家在当时创作的作品,包括靳尚谊、林墉、汤小铭、杨之光等人。”他强调,“红色题材”在收藏的同时,还应该了解作品背后的艺术价值及政治含义。“我们可以透过‘高大全’、‘红光亮’几乎千篇一律的视觉模式,了解当时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历史。”

  针对收藏界流行的“积极上进、充满阳光气息的人物形象和建设场景,更具收藏价值”一说,胡斌认为,当时不具备典型的“红色”特征,与主流表达方式有差别的作品,包括赵兽、杨秋人等人的作品,“同样具备美术史价值,也应该引人注意”。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