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近200件珍宝全球巡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1日 07:56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任敏)昨天上午,颐和园文物全球巡展启动,109件文物和74件辅助展品(仿制品和复制品)在首站宁波博物馆亮相。展览将持续至11月20日,这是继上世纪90年代以来,颐和园文物首次走出园墙对外展出,也是1937年文物大搬迁后,颐和园最大的一次文物出园行动。

  本次展览是为纪念乾隆诞辰300周年而设,名为“乾隆诞辰300周年颐和园珍宝展”,展品主要是乾隆时代及其以前的文物,从库房、殿堂、文昌阁的4万件文物中精选而出,包括乾隆青玉龙钮玺、乾隆粉彩百鹿尊、皇帝宝座、御用玉器和皇家收藏的青铜器、瓷器等。其中最大的一件是缂丝无量寿尊佛像,长707厘米,宽414厘米,是已知现存最大的缂丝类文物;最小的一件是白玉卧鹿,高5厘米,长和宽分别只有10.5厘米和3厘米。这两件文物都是无价之宝,是国家一级文物。据估计,展出的物品合起来价值过亿元,每一件文物都投有保险。

  为保障安全,文物转移采用陆路运输方式,选择国内专业的文物珍品运输公司,所有文物的装箱囊匣都是定制的,三辆专业运输车辆都采用了恒温、恒湿系统,并由专业的武装押运人员护送,经过两天一夜的行程,于11日到达宁波。

  颐和园文物管理部主任秦雷介绍,在所有文物中,书画保护最难,它们对温度、湿度极为敏感,此次赴宁波的书画极为珍贵,清代著名宫廷画家钱维城的浙江名胜、乾隆御笔等都是首次展出。为此,除运输车有恒温恒湿系统外,宁波博物馆特意调整了书画展厅的环境,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湿度为60%。

  据了解,颐和园的文物已经有20多年没有走出大墙了,这次异地展出,也是为未来的全球巡展做准备。1937年抗战爆发后,颐和园中的2000多件文物参与了当时的文物大搬迁,抗战胜利后又回到了园内。此后,园内文物一直没出过园墙,直至上世纪90年代,才在日本展出了一小部分慈禧生活用品。

  秦雷透露,颐和园的文物年底前可能到马来西亚展出,明年还计划去往泰国。此外,园内88件文物将于10月下旬同北京故宫(微博)、沈阳故宫和沈阳原伪满皇宫的文物一起赴意大利参展。

  背景链接

  颐和园文物总量4万件

  颐和园建于清乾隆时期,当时著录的陈设达4万多件。

  1860年,包括颐和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皆被英法联军焚毁,园内文物仅剩530件,以铜器、家具为主,且多残破不全。1886年,清朝重修颐和园,大量文物汇入园内。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园内文物再次被洗劫或破坏。

  1902年,慈禧回京,重修颐和园,通过宫苑调动、内务府专门制造、王公大臣献礼等方式,再次汇集大量文物。

  目前颐和园内文物总量近4万件,国家级文物达2万余件,部分在园内各殿堂长期展出,另有200余件在文昌阁展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