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雕塑都是贞洁的身躯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24日 08:54 南方都市报 微博

布格罗《纯真》。 布格罗《纯真》。 蒙面纱的利百加。 蒙面纱的利百加。

  由深圳博物馆、西蒙基金会及国内五家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收藏雕塑、绘画展”正在深圳博物馆展出,展览持续至1月29日。本次展览展出19-20世纪初的雕塑、绘画两种艺术精品,数量达79件。在国内,同时以雕塑与绘画两种形式集中展示这一阶段西方艺术的综合性展览,尚属首次。

  本次展览也是罕见的名家、名作的集中展示。它云集了欧洲学院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派艺术家的作品。其创作者则囊括了众多欧洲艺术史上声名卓著的艺术家,如吕德、莱顿、巴里、卡尔波、罗丹、克洛代尔、热罗姆、毕沙罗、雷诺阿、高更、博纳尔等。布格罗的《纯真》、罗丹的《永恒之春》、雷诺阿的《母与子》、博纳尔的《侧面站立的裸体》等展品,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多样的艺术语言贯穿起一条19-20世纪初艺术流变的脉络。“古典与唯美”、“生命的维度”两个部分的展品将分别呈现出强调崇高、追求精致的古典趣味,以及形式多元、手法丰富的向现代性过渡的视觉尝试。

  战争、女神、批判是雕塑永恒的主题

  这些来自上世纪初的雕塑,处处透着时代特色。成长于那个特殊的年份,“反战”、“唯美”是萦绕在雕塑家胸口的核心主题。他们的雕塑,是线条精致、轮廓清晰、实体明确的标本,没有过于抽象、后现代的意味,它们的表述语言,是轨迹清晰可辨的象征、比拟和隐喻,有时还带着维纳斯式的“残缺美”。这些作品已部分呈现出“现代主义”的雏形。

  正如弗朗索瓦·吕德的《赫柏女神与朱庇特的鹰》那样,将“唯美”的含义推向极致。这件大理石作品有八英尺高,直到吕德去世都还未完成,它是在吕德遗孀的指导下、他工作室的助手保罗·卡贝(P aulC abet)的帮助下最终完成制作的。建成的纪念碑1857年在巴黎市政厅公开亮相。它表现的是“永恒青春”的神话主题,以精湛的自然主义表现人物的身体。吕德在表现中将赫柏女神提升为女性的象征,而鹰则成为愿望和爱的象征,正如第戎美术学院指出的,吕德的这件作品可以称之为“艺术的遗嘱”。作品后来产生了青铜版本。熔炼工蒂埃博(T hiébaut)是制成第一个青铜件的匠人。

  《特修斯杀死半人马》则暗藏了人兽斗争的寓言,作者安托万·路易·巴里以表现动态的动物而著名。这件雕塑的主题来源于奥维德的《变形记》,即拉皮塔(Lapita)庆祝庇里托俄斯(Pirithous)和希波达米亚(H ippodam ia)婚礼的那部分。半人马不习惯饮酒,他醉酒后试图强暴人类女子,挑起了人类和半人马之间的战争。雕塑表现的是特修斯与半人马比耶纳(Biénor)打斗的场景,拉皮塔屈从于半人马的情景,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隐喻,暗示理性被置于动物的本性之下。

  《蒙面纱的利百加》则像是一出雕塑版本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以女性为主体的雕塑作品散发着唯美的意味。这件作品表现的是圣经中的人物、彼土利的女儿利百加,她蒙着面纱,正等待着被介绍给将来的丈夫以撒。利百加以美貌、好客和谦逊著称。艺术家在这里通过面纱来表现人物的天真和纯洁,同时,细腻的技艺又让她的身体若隐若现,贞洁的身躯和羞涩的面庞形成了微妙的映照。

  欧洲雕塑艺术的一次全景扫描

  很多公众对雕塑艺术知之甚少,更遑论艺术的发展流程、演变历史。因此,本次雕塑展提供了一次全面认知欧洲古典雕塑艺术的机会,观众透过这些精致的作品,得以目睹古典艺术向现代艺术过渡的关键节点,了解雕塑文化的发展状态,并和现今越来越后现代、抽象化的雕塑作品形成对比,体悟雕塑艺术的深沉魅力。

  正如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所说,“这是首个19-20世纪初雕塑、绘画两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艺术展览,作品涵盖这一时期欧洲各个风格流派——— 学院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及现代派等,勾勒出一幅19-20世纪初欧洲艺术的全景。”

  郭学雷还表示,“作品的挑选弱化了专业性,选择以人物为主的题材和作品,将成组展示神话题材、女性题材、儿童题材、劳动题材等作品。强调了与大众的贴近,便于欣赏和理解。雕塑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同时展出,互相映衬,体现时代风格与特色。其中还包括同一艺术家绘画和雕塑两种形式的创作,如此比对联系,亦增强可看性。”此外,在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学术讲座、有奖知识问答、泥塑体验活动以及网络线上活动等。

  而深圳公共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孙振华则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雕塑艺术正好处在一个关键节点,对这一时期的雕塑艺术进行鉴赏和认知,便于更加清晰地了解雕塑的流派和脉络:“当时,正处于古典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转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雕塑主题鲜明、格调唯美,充满了学院派的古典韵味,向观众呈上这些作品,可以跟现代的雕塑作品做一个对比和联系。”

  孙振华还建议,雕塑展不应停留在静态展示上,而是应当激起和当前社会相挂钩的热点问题,与时俱进,借古喻今:“古典雕塑作品,历史对它们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定论,它们所指的内涵跟当前的世界并没有太大的冲突和矛盾。但是,后来出现的现代主义雕塑、后现代主义雕塑,则尖锐地指向了权威、社会热点,带有强烈的解构色彩。这其中带有很强的悖论性和问题性,带有更前卫的艺术信息,更能激起观众的深刻思考,这或许更能起到提升民众艺术情趣的功效。”

  ■ 链接

  华夏遗韵———中原古代音乐文物展

  8700年前的骨笛,你见过吗?如果你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有兴趣,正在深圳博物馆展出的还有“华夏遗韵——— 中原古代音乐文物展”,可迎合你的兴趣与好奇。

  该展览撷取了几十年来出土的河南音乐文物中的61件(套)精品,按照历史脉络,分为5个单元展出,还原了一个从史前远古时代,一直到宋元明清,传承了8000年的音声世界。其中,多件文物属于国宝级精品,如1987年出土的取材自仙鹤腿骨的贾湖骨笛,河南博物馆副院长李宏介绍:“贾湖骨笛离现在有8700年了,作为最早的乐器,骨笛出土的时候,考古学家在国际会议上发布的时候,很多专家学者一直在追问,说简直不敢相信,8700年保持这么完整!而且是七声音节,在中国音乐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奇迹的东西!”此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15日。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谢湘南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