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艺术家十人展《墨以象外》体现艺术的思考
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展洲国际艺术区联合主办的“墨以象外——中美艺术家十人展”汇聚了5位中国艺术家与5位美国艺术家的作品,从作品色调到创作题材,都围绕着对“深色”或者说“黑”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运用,来展现东西方当代艺术的思考。
黑,与白对应。自古到现在用来代表颜色、夜晚、黑暗、阴、秘密、神秘、哥特、狠毒、反动、非法、省级简称、姓氏、网络侵占、讽刺、揶揄、等等诸多意思。无论是从文学、美学、哲学、色彩学还是网络文化上,“黑”都赋予了各种叠加的引申含义。
“黑”在国内外艺术发展中的差别
“黑”在艺术史和美学上的发展中,国内外艺术家运用起来确是千差万别。国外艺术家中,将“黑绘画”从颜色和形式上发挥到极致的色域绘画(Color-field painting)代表人物阿德•莱因哈特(Ad Reinhardt),以有机形状和深色为创作特点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以及研究几何绘画的至上主义(Suprematism)奠基人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simier SeverinovichMalevich)等等,在国外现当代艺术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黑”被艺术大师们用作于探讨色域、表现形式和传达途径等方面,但有其一定的可替代性。
无论是从莱因哈特的“黑色绘画”系列,马瑟韦尔的“西班牙共和国挽歌”系列,还是马列维奇的《白底上的黑色方块》或《黑方块》,或者与他们在艺术活动时期相对较为早期的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埃尔斯沃斯•凯利(Ellsworth Kelly)、亚历山大•罗德琴科(Alexander Rodchenko)的“三原色”绘画。在早期的西方当代艺术的进程中,还是大量在围绕形状、颜色、比例等方面在探索,“黑白”与“三原色”一样,属于并列关系。
而在中国,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第一次用到“黑”来形容朱审作品描绘的山形地貌“险黑磊落”中可以发现,中国渊源流长的绘画体系中,并没有“黑”这一既定的颜色概念。艺术评论家巫鸿曾对中国绘画中的“黑”表态到:“我们应该将其置于另一种不同的话语中来探寻它的视觉和文化意义。”自古以来,黑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被定义为“无色”,与国外不同,“黑”与其他颜色并不在同一认同高度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画技法中人人皆知的“墨分五色”概念。
对于五色的概念,说法各不一样。青、赤、黄、白、黑五色,合称五正色,简称五色。五色也泛指红、绿、紫、碧、流黄五种间色。古人主要认为,宋代以后多指墨分浓淡,宋代以前多指浓淡不同的墨迹对应五色。“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实际乃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张彦远提出的这一概念则认为山水中的五色,随着阴晴和季节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呈现,如果用墨把变化的特征大体表现出来,就会产生山青、草绿、花赤、雪白等效果,不必涂上空青、石绿、丹砂、铅粉等颜料。
墨不仅仅被艺术家用来表现画面层次,更多的是被用来表达画家的“意象”,甚是和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墨像之外 中西方艺术如何建立共话语境
《墨以象外》的英文标题“Darkness Visible”引自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的史诗《失乐园》,生动地描述了希望对原罪的救赎。本次展出的19件作品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雕塑、版画以及剪纸。
在呈现形式上,两国艺术家的作品将在空间当中并列展示,置身于全球化语境下,美方参展艺术家中,有卡卡娅•布尔克用黑色轮胎之作的《周而复始》和雷•史密斯用深色木材制作的《玛丽安娜》的雕塑作品,也有乔伊斯•潘塞多用类似涂鸦的方式创作的《金色蝙蝠侠》和罗伯特•隆戈带来的《鲨鱼》等具象绘画,还有拉希德•约翰逊在纯黑色块中寻找变化描绘的“荷兰人”的抽象绘画。这种视觉上的大开大阖以及对戏剧化题材的青睐,使作品极具心理学意味。使得观众在已有的视觉系统里对当下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西方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视觉更新和认知更新。
中国艺术家中,有华裔艺术家宋昕剪纸作品《树的生命系列-此时此地》,曹吉冈富有文人画气息的《华山图》,孙国庆反应“核事件”引发全球性深度思考的《黑色的记忆NO.2》,萧兵所描绘的渐行渐远地中国传统《老牛湾》,杜春辉描绘的山水意象与精神交流的《烟云》等等作品,所呈现出更多的是中国自古传承以来的文人画及水墨画在当下社会语境下的一种微妙转变。
杜春辉《烟云》2010-2012年,布面油画,200x450cm
从以上种种举例的作品中,可以发现无论是“蝙蝠侠”、“黑鲨鱼”,还是全球性的“核问题”,亦或是已经愈渐变味的文化重建,从表象到内在都是中西方共同面对的问题。
作为此次主办方的展洲国际艺术区,其负责人杜永安表示:当下中国艺术家在用自己的语言续接中国绘画文脉,但这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中国绘画。水墨的精神几千年来一直在中国艺术家的骨子里回荡,这种不同于简单的西方和东方的文化强烈碰撞,是我愿意来做这件事情的最主要原因。
诚如展览文章中写到“当代中国艺术家正在建立与其自身古老传统的关联,尤其是与黑色水墨画和书法之间的关联,这与新的全球化艺术实践具有什么样的关系?中国画的灰度再现中微妙而含义丰富的细节层次是否在今天仍然生效?古今中外之间是否存在同次元的对话?”这些问题都值得一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