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章艺术展:舶来品在中国受注目
10月26日,“中·欧艺术铜章巡展(广州站)”展览在广州举办。捷克艺术家瓦莱丽和首位应波兰造币局之邀跨界设计铜章的中国设计师曹国伟携众多作品亮相。
作为国际艺术章牌联合会成员,瓦莱丽近期在中国举办全国巡展,带来了包括《漫步布拉格》、《我们的朋友》和《婴儿》等作品。另外,曹国伟作品四喜铜章系列之《四喜同禄》、野生救援系列之《大象》和国内首枚四面浮雕《合背生肖》系列等都在26日依次展出。
据了解,铜章在艺术品收藏中属于一个较小的品类,数量不多,价格也相对不高。专家介绍,收藏大铜章时应该注意题材、设计雕刻的艺术性、发行量、工艺技术四大方面。内涵丰富、题材好、艺术性强、发行量不大的铜章最适合收藏。
据介绍,一枚2009年发行的“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纪念”大铜章,当时发行量为3000枚,发行价约1000元,现在已经超过7000元。由于有纪念意义,当时就被抢购一空。
“中国对铜章艺术的热情令我惊喜”
瓦莱丽表示,虽然相比于欧洲,铜章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此行所见中国人民对于这门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大大超出了她的预期,“这让我很惊喜,”她说,“我认为铜章艺术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几年,一些中国艺术家开始把东方的生肖、成语、福禄寿等经典元素注入到西方的铜章中,设计出一批独特的铜章收藏品,比如曹国伟的四喜铜章系列。随着公众对这门艺术的了解,铜章收藏也逐渐升温。据了解,一套从1998年开始发行的12生肖大铜章,现在整套的市场价格已经超过10万元。
曹国伟认为,铜章相对较小,适合把玩,此外与其他一些藏品门类不同的是,铜章非常耐于保存,能经历时间的考验。他说,“多年以后可能很多东西都不复存在,但是铜章会留下来,记录着历史和故事。”
另外,铜章艺术也很适合跨界创作。瓦莱丽也从事陶瓷设计,而曹国伟则设计过多款邮票。广州市大古广藏总经理喻培华表示,与世界相比,中国的铜章艺术还很年轻,应该与世界上的收藏组织、艺术家和收藏家多交流,使我们的集藏文化与世界接轨。曹国伟表示,欧洲有着世界领先的铸铜和造币技术,通过这样的合作,有利于中国的艺术家走向世界。
中国铜章艺术可追溯到1979年
在西方,铜章艺术可追溯到1585年,这一类艺术章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对人与历史的崇拜和纪念。在16世纪的欧洲,为纪念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而铸造的章牌在当时已十分广泛。
随着发展,艺术章牌集绘画、雕刻、造币、金属加工技术于一体,在雕塑的三种基本形式即圆雕、浮雕和透雕中,铜章属于金属艺术浮雕。而浮雕的高度、表现的手法等方面是压铸所无法达到的,因此西方艺术章牌的铸造方式多以浇铸为主,视觉感强。
说起铜章艺术,不得不提波兰造币局,这家致力于铸造精美硬币的国家机构成立于1766年,是世界上唯一公开上市的造币局,于1998年4月7日在华沙证券交易所上市。
在中国,铜章由古代花钱衍生。花钱,俗称“玩钱”,亦称“厌胜钱”,大多不属通用货币,主要用于馈赠、玩赏、配饰、奠祀、卜卦、洗儿等。造型多变,使用材质和表现手法都较为丰富。有官铸及私铸之分,官铸的无论是质地、构图、布局、雕刻、造型等方面都较精美,收藏价值更高。
中国的铜章艺术最近可追溯到1979年,上海造币厂铸造的第一枚艺术章牌——《上海东南纺织公司成立30周年》,被认为是国内艺术章牌的开山之作。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肖文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