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齐白石·于右任书画联展

2013年11月24日 09:27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文/梅子  热点聚焦

  为纪念西安钟鼓楼博物馆建馆60周年,由西安钟鼓楼博物馆和西安于右任故居纪念馆联合举办的《对话——齐白石·于右任书画联展》近日在西安钟楼正式展出。

  齐白石93岁高龄时创作的《红喜鹊》《鸳鸯荷花》《牵牛花》《虾》《琵琶》等十余幅精品佳作,“草圣”于右任的《苍松玉树五言联》《古柏行四联》《苏东坡五言绝句》《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等20多幅难得一见的精品书法会聚一堂,首次以“对话”的形式展出,引来无数热议和关注——

  齐白石11幅精品书画

  捐赠鼓楼陈列馆

  此次书画展集中展出了齐白石先生、于右任先生的传世之作40余幅,绝大部分是从未公开的书画精品,同时还有于右任先生生前所藏《淳化阁帖》等书籍及所有笔墨纸砚等文具,均是首次与公众见面。钟鼓楼博物馆馆长陈斌副馆长介绍,齐白石和于右任作为中国近现代的两位艺术大师,以极高的艺术造诣与人格魅力享誉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影响深远。在建馆60周年之际,推出这场展览,不仅是希望以两位大师珍品为媒,对话大师,让更多人在作品中感受名家风骨,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朽之魂。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展览,让这两位与古城西安有着深厚渊源和情感的两位大师首次“对话”,从而在艺术史上挖掘其更深刻的学术内涵和历史价值。

  据悉,此次展出10幅齐白石画作,均为先生艺术巅峰时期的精品力作,涉及螃蟹、虾、红梅喜鹊等先生晚年最为钟爱的题材,画作笔墨、构图、意境等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关于这批展出作品的来历,一直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据陈副馆长介绍,1953年,西安鼓楼筹建陈列馆急需一批藏品,就向全国知名的书画大家发出了求赠函。当年,齐白石刚荣获“人民艺术家”的殊荣,在全国艺术圈享有极高的威望和美誉度,鼓楼陈列馆就考虑,能否向齐先生求赠一些字画。经过一段时间的协调后,齐白石老先生通知他们,10幅创作画好了,还专门题赠了一幅“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书法相送,庆祝西安鼓楼陈列馆开馆。后来,这批画作从北京取回来后,因诸多原因鲜有露面,一直被小心珍藏,成为钟鼓楼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如今,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更为珍贵。

  《标准草书千字文》难得一见

  20多幅于右任书法精品亮相

  此次展览,于右任故居纪念馆提供了20多幅于右任先生难得一见的书法精品。于右任故居纪念馆馆长、于右任先生孙子于大方介绍:“爷爷一辈子痴爱书法艺术,自13岁随太夫子习字,直至去世为止,于书道努力不辍。到了晚年,更以写字为最好的运动和最快乐的事情。”于馆长介绍,此次展出的20多幅书法精品,主要分3部分内容:于右任先生一生对杜甫非常钟爱,喜爱杜甫诗词,此次展出了5幅此类题材的精品。一部分是于右任先生创作的诗词。另外一部分是赠送友人的精品。于大方介绍,这些赠送友人的书法有鲜明的特点,爷爷会根据求字人的个性、年龄、身份、时间等将上款写得清清楚楚,书写的内容也很明确,要求言之有物,很爱引用《论语》里面的句子。

  此次展品中,最珍贵的展品要数于右任先生独创的《标准草书千字文》和生前所藏书籍《淳化阁贴》。于大方介绍,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西方文化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威胁。此时,于右任站在既珍爱祖国文化瑰宝——汉字,又使书写省时省力、适应时代潮流的立场上,把草书作为汉字的一种实用手写体来提倡,主张印刷用楷书,手写用草书,遂萌发构建“标准草书”这一艺术蓝图的宏伟设想。1932年于右任在上海创办标准草书社,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理、研究与推广草书。他邀集一批同仁开展了前无古人的草书标准化研究工作,为了编制《标准草书千字文》,初选前人草字达60万个,经过筛选,再亲自一一遴选圈定。所选千字涉及刻帖、墨蹟、拓片、曲策等达一百多种,从《急就章》《书谱》《怀素自叙帖》等草书各帖,到《淳化阁帖》《三希堂法帖》等大型枭帖,从新出土之《楼兰文字》《流沙隧简》,到新影印之《古今尺牍》《故宫[微博]周刊》,乃至日本刊印的《书道全集》,可谓应有尽有;涉及的书法大家140多位,历朝历代名家尽收其中。其中,有77字在古迹中找不到满意的,于右任先生就亲自仿古意进行了补写,集字编成了《标准草书千字文》。该书1936年首次出版,后又9次再版。此次展出的《标准草书千字文》则是1953年的版本,现一直珍藏在故居纪念馆中,极为珍贵。

  《淳化阁贴》是于右任珍爱的一套藏书。于大方介绍,爷爷一生以“我是读书人”为豪,特爱珍藏书籍。一生四处辗转,但依然留下了数量众多的珍贵古籍。目前,在书院门于右任故居纪念馆一共遗留有于右任的8箱书,共4000多册,涉及了自然、古典、书法等多个门类。《淳化阁贴》最初于宋代淳化年间印制,后来被历代王朝的读书人美誉为书法“应试基础”的一本法帖,其中集录了140多位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而于右任珍藏的这套明代印制的《淳化阁贴》,在全国的博物馆中罕有见到,所以极为珍贵。

  这场半个世纪后的“对话”

  是历史的必然

  对于这次联展,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罗宏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两位艺术大家,故世半个世纪后其艺术的这次历史性“会晤”,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此次联展作品张张都是精品。而此次展览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则远远超过了画展本身。他介绍,齐白石和于右任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位享有盛名的大家,共同“对话”的根基首先在于他们共同经历的特殊时代,可谓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于右任作为关学代表人物成为一代书法大家,齐白石从一介草根成为国画大家,两者之间的对话从而具有了一种美术史、文化史、历史性的内涵和价值。

  其次,这次“对话”展览在西安钟楼展出,也有特殊意义。据考证,齐白石40岁左右,在清代末年首次离开四川向外发展,投奔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西安。在这里,他得到了他的同门、陕西巡抚夏某的帮助,帮他书写了人生的第一份书画作品的润格,同时,还结识了一大批西安政界文坛的名人,随后,齐白石又是受西安友人的引荐,去北京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西安对于齐白石的艺术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齐白石本人也因这段经历,对西安有着深厚的感念之情。所以,齐白石先生应邀为西安鼓楼陈列馆创造这批字画,是包含了自己深厚感情的。而这个时期的齐白石,艺术创作正值巅峰状态,画面呈现出新中国建立后新时期的风格,画面的几何构成更加夸张,节奏饱满而富有激情张力,内容方面所表达的花鸟鱼虫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之态,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喜悦之情。所以说,这批作品的艺术水准之高,能够充分代表齐白石先生晚年的艺术成就,实属难得一见。而“草圣”于右任出生陕西三原,后期虽去了上海、南京等地发展,但是,于右任先生一生的故土情结以及他作为关学代表人物的身份,使他终身对西安这个地方有着特殊和深厚情感。所以,从艺术欣赏和艺术价值来看,这次“对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