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展出中法艺术精品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苑大喜 文/图
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卢浮宫一翼的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特别推出两个与中国有关的大型展览——“装饰艺术博物馆中国珍品展”和“法国漆器的秘密:马丁漆器展”。2月12日,两个展览同时开幕,为中法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又添充满新意的一笔。
“装饰艺术博物馆中国珍品展”是该馆历史上馆藏中国珍品的第一次大规模亮相,占据博物馆二层和三层“研究画廊”的12个展厅。展品从年代上看,主要是中国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文物,也有上古的青铜器和当代艺术品等。从种类上看,囊括宫廷用瓷器和外销瓷器、丝织品和服饰、家具、漆器、铜器、景泰蓝器、玉器、玻璃器、文房用品、海报、玩具等,反映了中国人从古到今在衣食住行、工作娱乐等各方面的工艺水平和品位追求。
除了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自家的藏品,该展还展出了在巴黎开设店铺不久的中国设计品牌“上下”出品的家具和手工艺作品。这些具有强烈历史传承意蕴和当代气息的作品,传达着中国文化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的勃勃生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上,新中国成立后的宣传海报、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中国最新的电视广告片等彰显不同时代特色的展品,吸引了诸多关注的目光。
与中国珍品展相呼应,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还与德国明斯特漆器艺术博物馆合作,在其最豪华的临时展览场地——中厅推出“法国漆器的秘密:马丁漆器展”,展出近300件漆器。
这是首次以文物展览形式系统梳理和研究“马丁漆器”。展览显示,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人就已经懂得运用漆这一天然材料,取其粘着性强、防腐、防潮、耐热等特性。由于制作过程漫长、复杂,漆器始终是一种奢侈品。16世纪起,欧洲人迷恋上了来自远东的漆器,认为漆器代表着华贵和精致。17世纪末,他们开始研究如何仿制中国漆器。当时,巴黎出现了一些漆器作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马丁兄弟的作坊。因为名声越来越大,“马丁”逐渐成为法国漆器仿制技术的代名词,最后成为所有在法国生产的漆器的“品牌”。
法国漆器的一大特点就是色彩丰富。漆器上,亚洲的风景、人物、场景一度盛行,后来则逐渐发展为绘制本土艺术家如布歇等的画作。马丁漆被广泛应用于木器、金属器、银器、陶瓷器等各种材质的器物上,小到梭子、线圈、首饰盒,大到屏风、家具、马车等,形状各种各样。展品中,不少科学仪器和乐器都以马丁漆绘就,多辆美丽的豪华马车和轿车,更令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中厅几乎变成了停车场。马丁漆绘的马车和轿车是各国王室争相订购的奢侈品,仅巴黎就有不下200家类似的制造车行。
据了解,中国珍品展将开放至6月29日,马丁漆器展则将于6月8日结束。开展以来,每天熙熙攘攘的人群显示了法国观众对两个展览的喜爱:几位年轻人拿着画笔,认真比对展品,在绘画本上描绘出器物的纹饰;一群儿童饶有兴趣地观赏着中国孩子的玩具和他们看的电视广告,叽叽喳喳讨论不停……
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很早就开始关注中国艺术品的收藏。1869年,该馆前身中央工业应用美术协会曾短期成立东方艺术博物馆。1882年,装饰艺术博物馆成立后,通过购买或接受收藏家、古董商、艺术爱好者的捐赠、遗赠等方式,该馆的中国藏品不断增加。如今,作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的重要文化活动,该馆推出的这两个极具分量的大型展览,充分体现了历史上中法文化的交汇和交融。同样,中法两个文化大国今天仍然在相互吸引、相互学习,通过类似的交流与合作,中法文化一定能够创造出更丰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