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五家顶尖博物馆首次联手亮相国博

2014年04月23日 07:49   京华时报  微博 收藏本文     

《读信》巴勃罗·毕加索184cm×105cm布面油画1921年毕加索博物馆藏 《读信》巴勃罗·毕加索184cm×105cm布面油画1921年毕加索博物馆藏 《63岁时着加冕服的路易十四全身像》 《63岁时着加冕服的路易十四全身像》 《木匠圣约瑟》 《木匠圣约瑟》

  4月11日至6月15日,“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在国博迎客,这是法国五座顶尖博物馆首次联袂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介绍,这10幅作品能够集体在国博展出,实属难得一见。此次展出的10幅作品连贯起来堪称一部微缩的“法国艺术史”,使观众从中可以看到从法国文艺复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跨越500年的独特艺术面貌。    

  京华时报记者杨菁

  □展览现场

  30元票价挡不住观众热情

  此次展览是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奥赛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凡尔赛宫和特里亚农宫博物馆、毕加索博物馆法国五座知名博物馆首次联袂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作品包括让·克鲁埃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像》、乔治·德·拉·图尔的《木匠圣约瑟》、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的《门闩》、奥古斯特·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和《秋千》、亚森特·里戈的《63岁时着加冕服的路易十四全身像》、巴勃罗·毕加索的《读信》和《斗牛士》、费尔南·莱热的《三个肖像的构图》,以及皮埃尔·苏拉热的《油画》10幅极具代表性的法国绘画杰作。作品涵盖了法国从16至20世纪的重要艺术成就,体现了各时代艺术思潮的不同侧面。

  4月19日是展览开幕的第二个周末,但是观展情况依然火爆,大批观众慕名而来,可见30元的票价挡不住中国艺术爱好者对于观赏此次展览的热情。据陈履生介绍,当天观展的观众大约有3500人次,直到下午3点时仍还排着长队才能进入展厅参观,“相对于如此重要的展览,票价的定位实际非常低。我们根据法国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控制展览的人流量,保证观众能够在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下参观作品。”

  多种方式了解法国艺术史

  虽然展览只有10幅作品,但展览丰富充实。展区空间布局被设计成5个单元,好似微缩的法国五大博物馆,每个展区都悬挂巨幅博物馆的背景图,犹如走进这些艺术名馆,沉浸在其营造的氛围和场景中。此外,展览还提供了二维码、手机APP等多种导览方式,并为每幅作品制作专题纪录片,对其特点、价值、产生背景等做详尽介绍,观众回家后可深入了解作品。

  对于此次展览的精心设计与安排,陈履生表示,展览能够盛大展出,是借助中法建交50周年这样一个重大事件,让观众不用走出国门就能够完成一次法国艺术500年的艺术之旅,“能够看到这个展览的观众是幸运的。在有限的旅游时间游览法国,几乎不可能同时观看这五家博物馆,即使游览这五家博物馆,此次展出的10幅作品也未必都能如愿在同一个时间段看到。”陈履生说。

  作品选择过程基于学术考量

  对展览作品的选择,陈履生介绍,是根据将近500年来法国艺术史发展的脉络来选择能够代表法国史发展的代表性作品,并且考虑到作品彼此之间相互的关联性,使之能把法国艺术史中最精彩的内容呈现出来,“为什么选择奥古斯特·雷诺阿的这两件作品,法方希望这两件作品能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像》与《63岁时着加冕服的路易十四全身像》相对应,表现法国中下层社会人民的生活。”

  此外,陈履生解释,作品选择的过程也基于一种学术考量,比如选择毕加索的这两幅作品,其间创作相隔近50年,“这是毕加索从中期到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读信》与《斗牛士》都反映出了毕加索整个艺术发展中最重要的时间节点。”

  在选择的过程中,陈履生指出,选择中国公众比较熟知的作品也是法方选择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作品在法国很著名,但中国公众可能并不熟悉”。

  □对话陈履生

  展览最大变数在作品的选择上

  京华时报:此次10幅作品保险金额高达3.28亿欧元,对于保险金额,您认为是否过高呢?在运输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陈履生:对于评估艺术品保险费高低难以有衡量的标准,但艺术品在保险中必须有个数字去权衡时,只能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印象派大师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是奥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此次展览中保险数额最高的作品,高达9000万欧元。根据法方的要求,为确保展品的安全,10幅作品分为两批次用空运的方式送到北京,运输的过程比较顺利,并未发生意外的情况。

  京华时报:此次展览筹备4个月时间,在筹备期间有什么变数吗?

  陈履生:展览从作品的选择到展览开幕仅筹备了4个月。筹备期间,计划一直顺利进行。布展时,法国有7人的策展团队来到中国,有检定师、修复师、展厅建筑师、灯光设计师、音视频制作师等。而最重大的变数可能是在作品的选择上,原来计划中会展出欧仁·德拉克罗瓦的重要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但是由于这件作品曾在日本展览中受伤,出现的意外给法国留下了伤痛,所以最终没有在中国展出,对于它不能来中国展出抱有一种遗憾。

  京华时报:此次展览在布置等方面都做了哪些细节方面的准备呢?

  陈履生:这10幅作品能够很好地呈现在展厅中,我想这是由于在展览策划中,我们所强调展览核心应该是“名馆”,因为这是五家博物馆首次携手到国外展出,基于这样的想法,以馆为单位来分不同的区域来陈列。

  此外,我们并不是根据艺术馆的重要性而分布展区,而是希望能把最精彩的内容呈现在最核心的区域。因此,我提出来将中国公众中最熟悉的雷诺阿的两幅作品摆放在核心的位置上。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