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张画读懂中国式抽象
“画中何所有?只可自怡悦”,这是很多人观看抽象画的第一反应。究竟画面上那些随意的点、线或大片色块如何言说艺术家心中的万千感悟?前日,“更·抽象”展在力利记艺术开幕。陈文骥、谭平、王光乐等六位艺术家便给出了中国式抽象的六种实践。虽不能概括出中国抽象艺术的群貌,却足以显示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多种尝试。
该展策展人蒋岳红告诉记者,“更”有更多的意思,六位艺术家的个体实践表明中国抽象不只有一种样式,而是有更多的选项。同时“更”也是变更和转换,六位艺术家自身也在转变很多有关中国抽象的看法和实践。该展将展至8月20日。此次“更·抽象”展上,为了呈现中国抽象更多选项及变更,策展人在展陈方面将这六人刻意分为三大组合进行比照展出。
一开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谭平和生于70年代的王光乐进行了对话。谭平三幅作品均名为《无题》,在大红或大蓝背景下,仅仅只增加了几个小点,却传达出谭平对心理世界的挖掘。谭平说自己的抽象画既不关注形象,也不关注色彩,又不关注画面的结构,但这样的抽象实践对自己而言意味着自由。
蒋岳红告诉记者,谭平的创作展现了其抽象绘画实践从形式到材料再到观念。相较之下,王光乐则是从观念出发再到形式。为此在布展时“我将这两人放在第一部分进行对比展出。”
记者在现场看到,王光乐此次的参展作品是其抽象绘画中较为有名的《寿漆》系列和《无题》系列。在他的抽象实践中,类似从其老家习俗“刷寿漆”而引发的艺术实践更是被视为将行为的抽象意味传达了出来。
此后,有着师生关系的陈文骥和迟群,同是对中国文化内部进行关照的梁铨和王川也各用作品进行了更多的有关中国式抽象的对话。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