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蔚30米历史题材巨作《兄弟阋于墙》面世

2014年09月19日 16:48   新浪收藏  收藏本文     

沈嘉蔚30米历史题材巨作《兄弟阋于墙》 沈嘉蔚30米历史题材巨作《兄弟阋于墙》 沈嘉蔚30米历史题材巨作《兄弟阋于墙》 沈嘉蔚30米历史题材巨作《兄弟阋于墙》 沈嘉蔚30米历史题材巨作《兄弟阋于墙》 沈嘉蔚30米历史题材巨作《兄弟阋于墙》

  沈嘉蔚30米历史题材巨作《兄弟阋于墙》面世

  画中真实历史人物数量创出新纪录

  83年前,“九一八”事变爆发,今年的9月18日,澳籍华人画家沈嘉蔚在京正式发布了其新作——大型历史人物画《兄弟阋于墙》。沈嘉蔚创作的历史题材作品一直受到国内外瞩目,明年恰逢抗战胜利70周年,他历时四年创作的这一鸿篇巨制终于面世,作品蕴含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艺术家与嘉宾合影艺术家与嘉宾合影

  《红星照耀中国》姐妹篇

  这件作品从人物肖像的角度呈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的中国历史场景,切入的历史时段设定在1936年7月初至1937年6月底,即芦沟桥事变发生的前一年,作者也正是以这种形式纪念这个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纪念日。

  沈嘉蔚先生在发布会上介绍说,《兄弟阋于墙》全画由三个主题组成,分别是《革命》、《救亡》和《启蒙》,全部在油画画布上完成。每块画布的尺寸是78英寸(198公分)高,54英寸(137公分)宽。22联画布经过横向拼接,全长达到30.14米,其中,第一、三部分各长9.59米,第二部分长10.98米。

  《兄弟阋于墙》可谓是沈嘉蔚在1987年创作的大型人物历史画《红星照耀中国》的姐妹篇。后者长度为10.96米,共画了124个人物,彼时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并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两幅画作的切入点相关却又不尽相同,《红星》着重于描绘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兄弟》则着重于“西安事变”开始的国共合作,全中国各界和解,准备一致抗日。正如载于《诗经》的“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句古训,既是这幅抗战巨制名字的由来,也成为亘古不变的时代呼唤。

发布会现场发布会现场

  真实历史人物数量破纪录

  令人称奇的是,《兄弟阋于墙》中共描绘了多达422位历史人物,创下了大型历史人物画中真实历史人物数量的新纪录。

  作品中这些人物的姓名均直接写在了画面上。四百多人,有老有少,有官有民,有的生于十九世纪,有的活到了二十一世纪,将他们个体的生命经历集合到了一起,一部有血有肉的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便连同画中逼真的形象,共同呈现在观众眼前。

  “想知道我画里的某某是什么人,输入姓名‘百度’一下,这个人的生平故事一目了然。”沈嘉蔚说。据他介绍,画中的422个人物,全部有本人照片作依据,甚至99%的人物动作、衣着均直接依据其本人照片画成,并且尽可能按他们在这一年或相近年份的照片来处理,极尽所能的贴近真实历史。

发布会现场发布会现场

  重要历史画家也是历史学者

  沈嘉蔚是国内外公认的重要历史画家。迄今为止,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美术馆,以及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了他十二件代表作品。同时,他也是唯一一位在澳大利亚国家肖像馆里同时永久陈列三件作品的画家,并两次受到两任罗马教皇的接见,凸显了沈嘉蔚在国际上受到的极高认可和巨大影响力。

  对于作品的题材和历史语境来说,沈嘉蔚的处理态度是彻底摆脱以往比较成风的歌颂英雄的仰视角度。即用“平视”的角度描绘人物、讲述故事,也体现了其历史画作独特的史论风格。

  同时作为一名历史研究者,沈嘉蔚也推动了中国国内史学界的莫理循研究,曾吁请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关注这一领域唯一权威骆惠敏教授的手稿,帮助福建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莫理循书系。他本人出任编撰,出版了大型三卷本历史照片图集,《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2005年)。

沈嘉蔚沈嘉蔚

 

文章关键词: 沈嘉蔚历史题材兄弟阋于墙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