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末民初传世纺品在浙展出 探路文物保护修复
中新网杭州12月12日电 (见习记者 施佳秀)从中国各地征集的经修复的18件清末民初女性装束和社会团体旗帜,12日亮相浙江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意在与文物保护者共同探讨在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当今,如何对文物实施最合理最适合的保护手段和修复方法,为后人保存历史珍贵的文化遗产“探路”。
此次展览不仅展出了清石青缎地云龙纹吉服袍、清石青缎地五彩云龙纹朝服袍等百年服饰,还展出了上海书业商团龙旗、上海商团书业卫生队队旗等清末民初的旗帜。
“这些旗帜都是独一无二的,稀缺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告诉中新社记者,它来源于一些辛亥革命的老人,系他们收藏起来的传世品,均有上百年的历史。
中国丝绸博物馆方面称,从清末的旗装至民国的旗帜,该批珍贵文物再现了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文化多元共通的特点,其间的政治形势变化和社会思想的进步与开放,为后人积淀了丰厚而独特的文化遗产。由于这些纺织品文物在传承过程中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害。
2012年8月,受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委托,中国丝绸博物馆对该批纺织品文物进行健康评测,并编制保护修复方案,实施保护修复,即成此“旧旗新帜”修复成果展。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丝博文物修复师王淑娟表示,这批文物修复最长耗时4个月,其中清石青缎地五彩云龙纹朝服袍由2个人修复了3个月。
“结晶盐污染,褶皱厉害,颜色褪色。”王淑娟称,文物的修复有几大原则,即文物的原真性,可再处理性,最小干预原则等,修复好的文物并不能跟原来的文物一模一样,要看出修复痕迹,不然像伪造品。
一个阶段的服装可以从侧面反映时代的变迁,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尤为重要。中国丝绸博物馆表示,实施保护的手段也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而日益科学化,在文物无损的前提下获取其所包含的最大信息,进而制定最为合理的保护方案,最终实施保护修复,本次展览也是为了探路如何更好地保护修复文物。(完)
文章关键词: 文物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