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收藏的义和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0日 08:52 人民网-江南时报

  义和利反映了古代收藏者的两种心态,注重义的人从事收藏主要是为了治学,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爱好,这种爱好渗透到了它们的骨子里,它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奉献出来供大家一起观赏使用。与之相反,注重利的人从事收藏,行事的哪个方面都处处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无利可获则毫无动力。

  与古人相比,今天的收藏爱好者注重利者相对而言要显得多一些,而真正以收藏而做学问的则显得少之又少。在古代,古人交流古玩收藏心得的方法也比较多,比如携带各自喜爱的藏品参加举行的清玩会,清玩会是古代古玩交流的场所,或者把各自的藏品挂于书画船上,而后在船上赏析一番,也别有一番滋味。

  北宋时期著名的藏书家李常,就是一位大气的收藏者。李常幼时与弟弟李布在今天江西庐山的五老峰之上勤学苦读,经年累月下来,其所藏书已达万卷。李常考取功名及第后,便将自己所藏的九千余本书籍公之于众,置放于庐山之上自己住的房子里,成立一间专门放置的住所,让天下过往爱书之人共享,这可谓是古代的第一个颇具规模的私人图书馆。苏轼也曾受益于此,并有《李氏山房藏书记》流传于世。李常这种把自己收藏的书籍奉献出来的豪气,也称得上是一种收藏者的大境界吧。

  清代著名的藏书家陆心源,一生藏书无数。咸丰九年,陆心源中举人。为官之余,喜收藏,特意筑造“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三楼藏书,其藏书量达十五万多卷,令人叹服。可惜,这些陆心源十分喜爱的藏书最终却被自己的儿子以十二万的价格卖与日本人。陆心源的皕宋楼,藏宋元旧刻;十万卷楼,主要收明清时期的珍贵刻本以及名人钞校本、名人著述手稿;陆心源并非只是一个平常的收藏爱好者,在藏书之余,还经常开放三所藏书住宅,供天下人共享,颇有点李常的风韵。

  从李常和陆心源身上,我们能看到古代收藏者注重“义”的品格。当然古代收藏者看重“利”的人也比比皆是。有的人收藏了一些比较珍贵的东西,却始终不肯拿出来让旁人欣赏交流一番,以致到最后而失传,想来令人惋惜。

  制假、造假在古代是十分普遍的事情,这成了古代涉足收藏这行的人注重“自身财产”收藏的集中表现。明清时期,收藏制假最为泛滥。

  明清藏品制假者众多,商贩、工人, 有名望的收藏家也介入制假活动。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骨董自来多赝,而吴中尤甚。文士皆借以糊口。”说的便是造假之甚。除了造假,古人收藏行业行骗获取暴力者也众多。

  由以上观之,古代收藏者制假行骗获取暴力的众生相与现代收藏行骗者别无两异,但古代收藏大境界的人却也令人敬佩和叹服。

  彭胜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