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成窑紫泥东坡提梁壶赏析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2日 11:33 宁波晚报

玉成窑紫泥“东坡提梁壶”。 玉成窑紫泥“东坡提梁壶”。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3月11日讯:玉成窑,创始于清同治、光绪年间,是梅调鼎先生(注:梅调鼎(1839-1906),宁波慈城人,清代书法家)晚年出于文人爱好喜品茗,又爱紫砂壶,在沪甬两地名门的资助下,在宁波江北慈城林家大院内创办。

  “玉成”系敬辞,意为成全,用作紫砂窑名,寓意紫砂壶身价不凡,可与美玉媲美。梅调鼎先生当时聘请了制壶名家何心舟和王东石等人,他自己负责设计题铭,也有任伯年、胡公寿等一些上海文化名人参与其中。泥料从宜兴采购,大多是本山绿泥,烧成白中泛黄,脂如玉色,宛如珠绯。产品以紫砂壶为主,另有笔筒、水孟、笔洗、笔架等文房四宝和其它杂件,梅调鼎玉成窑在当时都是文人之间相互馈赠和把玩的物件,且烧制窑数有限,均为精品。

  我收藏的这把韵石款赧翁铭紫泥东坡提梁壶(如上图),高14.4厘米,宽11.2厘米,由何心舟(浙江绍兴人,清同治、光绪年间制壶高手)制作,梅调鼎题铭。壶身似匏瓜,造型浑圆敦朴,泥胎黄赭,三叉交柄提梁,卧足捺底,鼓圆盖,拱形钮,底钤“曼陀华馆”印款,把梢下“韵石”小章,壶身一侧铭“量力学东坡,学得东坡小。一样铫煎活水茶,吃吃无人晓。到底学坡难,且学周穜好。若有人兮似长公,我亦千年了”。左署“赧翁”。短短几句铭文朗朗上口,营造出一种至精至美的文化氛围。

  东坡提梁壶相传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择居宜兴蜀山讲学时亲自设计的一种陶壶。苏东坡曾烹茶审味,怡然自得,因而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词句,后人就将此提梁式陶壶称作“东坡提梁壶”,相延至今。

  这把壶的发现还得感谢我数十年的书画收藏,因为对中国书画的热爱,我每年都会去香港参加春秋两季的拍卖。去年11月,我在香港一家英国老牌拍卖行里,发现了这把壶。它就静静地放在那里,散发出一种古朴的香气。

  书法大师沙孟海先生对梅调鼎先生的书法有高度评价,但梅调鼎先生的艺术成就却不仅仅在书法上,他创办的宁波玉成窑在中国紫砂壶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