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的龙纹演变

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陶寺类型器物上,彩绘蟠龙纹陶盆是最富有特征的器物。此时龙纹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与氏族图腾崇拜有关。在二里头文化早期(夏文化)陶器上,有浅刻的龙纹。商代前期与中期灰陶器及白陶器上,流行夔纹。夔为一脚的龙,习称夔龙纹。西周印纹硬陶上,尚有夔龙纹。战国及汉代彩绘陶上出现龙凤纹和蟠虺亦是龙的一种。南朝晚期至唐代,龙多作堆贴、捏塑在器物上。而作为一种纹饰或图案在瓷器上出现大抵是在五代时期。唐宋以来,龙纹在瓷器上朝艺术化方向发展。到了元代,龙纹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至明清,龙纹在瓷器上达到了全盛期。
    宋代以前陶瓷上的龙纹尚无规范,多作兽状,躯体粗壮、兽形腿、三趾鹰爪,龙首有角无须。宋代龙纹形体已有定式,直至元、明、清代,均身作蛇形,身至尾渐细,四肢有羽毛,趾有三、四、五不等,龙首有角、发、须。宋元以前以三、四趾龙纹居多,明清时期官窑瓷器上所绘皆五趾龙纹。[详细]

古代瓷器精品龙纹赏析

龙山文化陶寺彩绘龙盘

明代青花龙纹大盘

宋定窑白釉龙纹盘

清康熙矾红龙纹盘

元龙泉窑印龙纹青釉盘

清乾隆官窑青花瓷盘

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蓝釉白龙纹盘

蓝釉白龙纹盘

元代瓷器的龙

元代统治时间不足100年,但陶瓷中以龙纹作为装饰的很多。有堆贴的,有釉上彩绘的。元代龙纹很有特色,变化不大,其特征是:身躯为弯曲的长蛇体状,体胖身粗,身上饰以鱼鳞纹或网状纹;头细而圆,比宋代或明代的龙头小得多,龙首多无头毛,有个别的绘疏毛;上下颚较长,分张口和合口,上唇上翘,长出一小块似如意头状(有尖状),张口的多伸舌,舌小如戟状;颈部细小;四肢细而有力,肌肉隆起,显得有骨有肉。整个龙纹给人以幼稚的感觉,但是显得矫健勇猛。

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

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

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梅瓶

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梅瓶

明代瓷器的龙纹

明代瓷器以龙纹作装饰的数量很多,有青花、釉里红、红釉、斗彩、五彩、绿彩、黄彩、红彩及各种色釉如白釉、红釉、蓝釉瓷器。器形有碗、合碗、高足碗、高足杯、盘、花口盘、钵、缸、罐、方罐、梅瓶、绶带耳扁瓶、扁瓶、天球瓶、双环耳瓶、尊、渣斗、盒子、笔管等。其主要特点是:龙形呈蛇形,双鬓,双角,鬃发齐全,身有鳞,背有鳍,身两三处出飘带,爪有三、四、五趾,以五趾为主。明初时期龙张牙舞爪,雄猛威武,最为精湛。明代龙纹总体风格比清代龙纹粗犷。

元末明初青花云龙纹罐
元末明初青花云龙纹罐

洪武时期的龙纹瓷器:洪武时期官窑处于初创阶段,器物造型及纹饰逐渐从元代向明代过渡,产品风格承上启下,瓷器纹饰以花卉题材为主,龙纹少量出现。以龙作装饰的瓷器有青花、釉里红、红釉、蓝釉、红彩等品种。龙纹主要见于盘、高足碗、瓶、炉等器物上。

弘治白釉青花加绿彩云龙纹盘
弘治白釉青花加绿彩云龙纹盘

成化、弘治、正德时的龙纹,多为游龙,已失前朝张牙舞爪、凶猛威武、叱咤风云的雄姿,而表现出一副性情温顺的神态。 其时龙纹的周围,往往衬托着缠枝莲花、折枝莲、海涛纹、凤凰纹、朵云纹等。朵云和前期明显不同,有一头一尾、二尾、三尾、四尾之别,尾中往往又突出一小块,变得尾中有节,不像元代时仅一条细长曲尾或头大尾特别细长。

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
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

永乐时期龙纹瓷器:永宣时期历时三十余年,正直国力强盛,是青花瓷器发展的黄金时代,以龙纹作装饰的瓷器特别是宣德时期数量明显增加永乐时期瓷器饰龙纹的品种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红釉、黄地绿彩、酱彩等。龙仍有三爪、五爪之分。永乐时期一种以海水为地,上绘龙纹的装饰为后代所继承,龙纹有团龙、云龙、双龙、五龙、河塘龙、龙凤等。龙的画法比洪武时期的龙纹更为精细。

隆庆青花龙凤纹盒
隆庆青花龙凤纹盒

明代晚期的嘉靖、隆庆、万历时期,龙纹形式多样,以游龙为多。有相对而舞的,有正面张牙舞爪的,有两龙争珠的,有回首而望的,有龙凤对舞的;有的行于花间,有的舞于彩云,有的游于海涛之中。此时的龙纹,分张口和闭咀龙。这时的龙纹已大不如前期,画工简单草率,有的龙鳞画成简单的网格纹,神气也差;有的显得瘦弱,似失去了龙冲天入地、驾云腾飞的气势。

清代瓷器的龙纹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的龙纹以新的形象出现。这时的龙首变化很大,过去长长的"猪咀"收缩了,显得下颚比上颚长。康熙时龙口形略带圆,雍正时则显方形,张口的龙,舌随下颚伸出,舌尖上卷,不像明初的戟状,也不像明后期的匕首状。上下颚的须,康熙时呈锯齿状,以后则分两边,或分成两束长密的羊须状。上颚鼻翼的两侧,长出特别长而卷曲的须。头部的角,长而显直且分叉,比过去显大,雍乾后期角的分叉则成山字形。清末的龙纹,其精神大不如前的威武、健壮了,显得腰硬,老态龙钟,四肢无力。

康熙釉里红云龙纹钵缸
康熙釉里红云龙纹钵缸

通高36cm,口径40.5cm,足径40cm。钵缸圆口内敛,鼓腹,圈足。内外施白釉。外壁釉里红装饰。以釉里红描绘海水江崖双龙戏珠图案,龙睛以青花点饰,双龙从海水中腾起,威武矫健,作戏珠状。近口沿处绘青花弦线两道。

清乾隆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
清乾隆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

清代瓷器的龙纹日趋繁复,有的单独作为纹饰的主题,有的与其它纹饰配合使用。常见的有云龙、海水龙、立龙、莲池龙、戏珠龙、团龙、翼龙等。此件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不仅形制规整,构图严谨,且呈色鲜艳,完美地诠释了乾隆时釉里红名品之样,从中也可窥见当时制瓷的高超工艺,实属官窑之精品。

嘉庆青花云龙纹螭耳瓶
嘉庆青花云龙纹螭耳瓶

瓶撇口,直颈,溜肩,长圆腹,圈足。颈的两侧对称置螭耳。内施白釉,外壁绘青花云龙纹,辅以如意云头纹、海水纹、圈点纹等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款。瓶上的蛟龙体态矫健,穿行在海水上面的火云之中,给人以凶猛剽悍的视觉感受。

雍正釉里红海水龙纹瓶
雍正釉里红海水龙纹瓶

瓶小口,短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内收,圈足。通体以釉里红为饰绘海水,留白暗刻大、小二龙。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此瓶器形挺拔端庄,装饰手法新颖,红白二色交相辉映,海涛中腾跃的大小二龙,有“苍龙教子”之寓意。

乾隆黄地青花六龙捧寿瓶
乾隆黄地青花六龙捧寿瓶

通瓶高57厘米 口宽12.4厘米,底宽13.1厘米。造型颀长挺拔,黄釉下绘青花六龙捧寿纹。此瓶是御窑厂专为庆贺高宗弘历六十寿辰而烧制的陈设瓷。

同治青花云龙纹赏瓶
同治青花云龙纹赏瓶

赏瓶是为皇帝赏赐需要而专门烧造的,始见于清代雍正年间,历朝多见缠枝莲纹,绘云龙纹者极为少见。该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以青花绘双龙戏珠纹,辅以海水江崖与回纹做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同治年制”双行六字款。

专题内搜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