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感的消失让艺术成为无家可归的艺术。恶搞了半个世纪,沃霍尔死了,但他所制造的那种精神氛围并未就此散去。沃霍尔是一位实用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位彻头彻尾的虚无主义者。他所制造的那种精神氛围正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精神处境,它至今仍在持续影响着后现代艺术的文化取向。无论他的绘画,如《玛丽莲·梦露》、《可口可乐瓶》、《金宝汤罐头》等,还是他的实验电影,都给我们复制了一个平面的、感官的、商业味道浓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意义,没有深度,没有原作,有的只是重复和复制。如果沃霍尔现在还活着,那他今年的8月6日就已经是83岁了,在祝他生日快乐的同时,体味一下他的艺术,这就是我们这个专题想做的。
1928年8月6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斯堡,是捷克移民的后裔。沃霍尔从小酷爱绘画,曾在卡耐基技术学院学习。
1949年,他离开匹斯堡去纽约寻找发迹机会,他明白要在美国的视觉艺术上获得成就,就必须让人们看到他知道他的存在,大众传媒给了他许多启示。1952年,他在纽约以商业广告绘画初获成功逐渐成为著名的商业设计师,他设计过贺卡、橱窗展示、商业广告插图,这些经历决定了他的作品具有商业化倾向的风格。他的作品于该年在纽约崭露头角,在著名的工作室“工厂”(Factory)内聘请了一组工作团队,摒弃古典艺术,立志从事于颠覆传统的概念创作。
安迪·沃霍尔最出众的风格是透过丝网印刷手法和不断重复影像,将人物化成视觉商品,代表作包括《玛丽莲·梦露》、《金宝罐头汤》、《可乐樽》、《车祸》、《电椅》等,这些作品都在沃霍尔开办的工厂中,经一些业余助手大量生产和复制,mass production是沃霍尔的流行艺术观中不能或缺的指标。至六一年,沃霍尔已被誉为是继Dali及毕加索后另一位前卫艺术界名人,不论是一卷厕纸或一个厕板,只要盖上他的印章,随即便时髦起来!
他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
商业艺术(business art)乃是“艺术”(Art)的下一个阶段。沃霍尔说:“我以一名商业广告艺术家起家,希望能以一名商业艺术家终了。在我从事过叫作“艺术”——或不管叫什么——的那件事之后,我跨进商业艺术。我想成为一名艺术商人或者商业艺术家。商业做得好是最令人着迷的一种艺术。在嬉皮的年代,人们贬抑商业这个概念——他们说:金钱是不好的。还有:工作是不好的。但是赚钱是一种艺术,工作是一种艺术,而赚钱的商业是最棒的艺术。”
沃霍尔是一位实用主义者,他否认“纯艺术家”与“商业艺术家”之分,实际上否认雅俗之分,否认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否认有永恒的艺术家,一切都在瞬息万变,每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家,“好像每年都出现一个属于那一年的艺术家”。在他看来,每个人只能风骚一时,很快就会被新的时潮淹没。这是快餐时代艺术家的命运。也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未来每个人都能当15分钟的名人,潮流的寿命还比不上用完即弃的纸尿片或安全套。
沃霍尔是把艺术作为获取个人名利、成功的职业来看待的。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就像一架机器一样,整日机械地劳作着,目的不是为了艺术,而是假借艺术的名义来赚钱。他:“我觉得光是活着就已经是一件大工程,而有时你还不见得想去做。被生下来就像是被绑架一样。然后被卖去当奴隶。大家随时都在工作。机器永远不停运转。”
沃霍尔并不寻求意义与深度。沃霍尔说,他就喜欢平面的、琐屑无聊的东西。对于沃霍尔的作品,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批评说:“麻木重复着的金宝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如果你想知道关于安迪·沃霍尔的一切,只要看表面:我的绘画、电影和我,我就在那里。没有什么隐藏在那后面。
沃霍尔是一位实用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位彻头彻尾的虚无主义者。“生活是幻象”,这是沃霍尔人生底色的彻底流露。他是一位无反省的相对主义者,一位迷恋虚无的虚无主义者,这恰恰与他不断亵渎神圣的行为相互映衬,也正说明了他的制作为什么不做任何承诺。虚无主义、相对主义一直是实用主义的孪生兄弟。
沃霍说:“我总是感觉到我说的话是言不由衷的,不是我要说的,那些来采访我的人应该告诉我他想要我说什么,我会一句一句地重复他想要的。我想这样真是太好了,因为我是如此空洞,我实在是想不出来任何要说的东西。”
玛丽莲.梦露
伊莉莎白.泰勒
格蕾丝.凯利
伊莉莎白女王
在安迪-沃霍所有的作品中,照片都是一个必要的素材,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素材。沃霍的随手拍摄照片成为其1960年代的一系列重要绘画作品的原形,从这点来讲,和20世纪其他的艺术家相比,沃霍赋予了摄影更多的艺术感。
沃霍第一次接触摄影还是在他的孩童时代,当时他8岁,当时他得了一种神经系统的疾病。在10周以内,小沃霍只能卧床,而他的兄弟保罗则帮他写信给当时他所崇拜的好莱坞明星,索要他们的签名照,其中,秀兰-邓波儿是他的最爱。这成了沃霍一生中的第一笔摄影收藏,此后,沃霍一直热衷于收集照片。
沃霍一生中拍了不少电影短片,在这些短片里,性是常常出现的主题,他称自己是个观察者,他拍摄实验电影实际上就是一个摄影机偷窥被摄对象的过程,然后他又继续偷窥观看电影的观众。
以《口交》为例,画面上只有男人的面部表情,没有涉及任何具体的行为;所以,此片既可以说是淫秽的,又完全可以认为并不淫秽。沃霍不仅自己在偷窥,他将观众一起拉下水成了同谋者。进一步我们会想,这部纪录片是真的,还是假的?沃霍曾表示,他所有的电影都是“假”的,但其中也有几分真,我们只有去想像,这部电影的大部分是在导演和观众的想像中完成的。
安迪·沃霍尔的艺术作品,在艺术品市场是炙手可热的收藏品和拍卖品,他的作品往往以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成交。他是与毕加索等同级的艺术品市场顶尖代表人物。
就在2007年,已经盘踞西方现代艺术的巅峰地位长达10年之久的毕加索,终于被波普艺术领军人物安迪·沃霍尔取代。根据Artprice公布的每位艺术家作品的公开拍卖金额所做出的艺术家排名,2006年安迪·沃霍尔还位居第二,而2007年则达到4.2亿美元而跃据榜首。
2010年,安迪·沃霍尔的绘画作品占了整个当代艺术拍卖销售额的17%;1987年安迪·沃霍尔死后至今,他的作品价值增长超过了30倍——他死时的财产价值约为2亿2千万美元,而如今的价值可以攀升到10亿美元。这些数字让人不禁想问“沃霍尔为啥能卖得那么火?”
在公开市场上,早期的作品总能占主导地位:按照价格计算,沃霍尔在拍卖行销售的作品中有90%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而70和80年代各只占了5%。其中包括了像1986年创作的紫色的自画像。那么,沃霍尔是如何在当代艺术市场上占据这样的地位的呢?其中有三个主要的原因。
1. 我的画面就是它的全部含义,没有另一种含义在表面之下。
2. 我的作品完全没有未来,这我很清楚。只需几年时间,我的一切将全无意义。
3. 艺术家是任何一个可以把事情做好的人,像如同你可以把饭做好。
4. 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
5. 我将去任何事儿的开幕式,包括一只马桶。
6. 我不参加葬礼,同样地回避婚礼,我从来不喜欢节假日,我认为节假日是一种病,我不愿意旅行,除非是为了工作。
7. 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是一部机器,每个人都应该和另一个人一模一样。
8. 我喜欢无聊的、平面的、琐屑的东西。我喜欢一样的可以被不断的重复的事。
9. 我的画从来不是我所想要的那样,但是我已经习以为常。
10. 如果不是每个人都是美的,那就没有人是美的。
11. 你仔细想想看,百货商店就是一个博物馆。
12. 好的摄影就是把焦距对准名人。
13. 我不知道虚假会在哪里停住,真实可以从哪里开始。
14. 对我而言,当没有任何钱摆不平的问题时,就是最好的时光。
15. 被生下来就像是被绑架一样。然后被卖去当奴隶。大家随时都在工作。机器永远不停运转。
16. 如果不是人生那么长,又没有什么事可做,恋爱根本不必存在。恋人侵占你的床铺,小孩则更为恐怖—他们要将我们遭遇过的疑难杂症再统统经历一遍。
17. 我只是努力工作。所有的事情都是幻象。
专题制作:张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