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奈里斯中国首展 演译贫穷的艺术

“演译中国——雅尼斯·库奈里斯个展”在今日美术馆展出的作品是著名意大利“贫穷艺术”大师库奈里斯(Jannis Kounellis)的全新创作。他被认为是“贫穷艺术”运动的最具代表性艺术家之一。“贫穷艺术”主要指艺术家选用废旧品和日常材料或被忽视的材料作为表现媒介,他们的观念旨在摆脱和冲破传统的“高雅”艺术的约束,并重新界定艺术的语言和观念。这次由黄笃策划的库奈里斯个展,既是艺术家对中国思考的独有创作,又是他在中国的首次个展。他的作品集中呈现了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分析,表现了现实、传统、记忆和语境的内在联系。库奈里斯秉承其惯用材料的方法——煤炭、钢板、铜板、麻袋、木头等,无疑反映了他始终坚持的朴素、自然、原始和人性的美学原则......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雅尼斯.库奈里斯个人简介

雅尼斯.库奈里斯个人简介
雅尼斯.库奈里斯个人简介

雅尼斯.库奈里斯个人简介

雅尼斯.库奈里斯1936年出生在希腊,1956年移居罗马,就读于罗马美术学院。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罗马创作,1960年他在乌龟画廊举办了第一个个展。从1958年到1960年,他创作的字母,用字母,数字,叠加印刷符号和道路标记,构成颜色与画面的空间延展。这些作品清楚地表明了他如诗般表达,无形超越有形的艺术创作目的。
    他的创作使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石头、仙人掌、速溶咖啡、梳理羊毛、麻袋、装满玉米的袋子、飞快的氧氢火焰、与古典雕塑、石蜡灯、铁片等原素甚至是铁路的轨道。他打破了艺术语言的地位、现状、与图案。他坚持艺术应该是被生活本身取代。上世纪60年代,库奈里斯开始使用他的艺术动物,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罗马阿蒂科画廊放置了12匹活马,这是艺术史上的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

解读库奈里斯

黄笃:解读库奈里斯的贫穷艺术

库奈里斯“演译中国”(Translating China)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的举行是他在中国的首次个展。与以往的展览不同,他的全新作品呈现的是近两年来他对中国的实际考察、深入思索和分析,尤其是对中国深入浅出的演译,生动地把握住了现实、传统、记忆和语境的内在联系。
    他非常重视在偶然的状态中发现有趣的东西,他偶然在北京的古玩市场中看到瓷片,就立即买了这些东西。在他看来,瓷片(物质)本身就是语言和观念。瓷片像文字一样,他用铁丝把瓷片固定在钢板上或用铁丝把数个完整的瓷碗固定而吊挂在钢板上(高2米,宽1米8),制作成像一个双人床或人的身体大小一样的作品。与中国艺术家那种将打碎瓷器源于批判不同,库奈里斯收集瓷片和恢复其形式意义则是源于爱。
    他把瓷片和钢片处理成隐喻身体与文字内涵的形式,而对这些瓷片的布局,并不是用眼睛去衡量,而是以音乐节奏、呼吸去安排,作品所形成的无限性强调的是,特定的空间秩序,今天特定的时间,以及特定安排的唯一性。他在作品中完全无意于折中,而是关注解构某一含义而产生另一种意义,也就是强调事物间的关系及其观念的延展性。这正是库奈里斯作品的语言特征—观众不仅直接看到某一特定形象,而且还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主观色彩。 详细>>

专家评述:库奈里斯和他的中国个展

库奈里斯在中国的工作室

库奈里斯和他的中国个展

在西方现代艺术史的文献中,库奈里斯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艺术大师。他的一些作品已被认为是艺术史的重要接点。早在1967 年他的装置《无题》就把活的鸟作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到了1969 年,他在罗马创作的《无题》,直接将12 匹马牵入并拴于画廊中,它的前卫性使当时的人们产生了很大的震撼,既对艺术的概念和边界带来了巨大冲击,又确立了一件关于生命艺术的里程碑之作。
    《演译中国》库奈里斯个展,强调了艺术作品与展览空间的关系,所有展出的作品都在北京完成,并且专门为今日美术馆而创作。来自库奈里斯的新的“中国”作品,异乎寻常地饱含色彩,这是在他游走了中国主要城市以及偏远地区之后的创作。 [详细]

库奈里斯作品图集

库奈里斯1966年-2005年重要作品图片

《演译中国—库奈里斯个展》北京新作《无题》系列

《演译中国—库奈里斯个展》北京新作《无题》系列

《演译中国—库奈里斯个展》北京新作《无题》系列

微博热议:库奈里斯和贫穷艺术

新浪微博热议:库奈里斯和贫穷艺术

专题制作:张怀心 Banner制作:王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