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王广义艺术回顾展

2012年10月14日至11月27日,今日美术馆将推出大型研究性展览“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王广义艺术回顾展”。“自在之物”(Ding an sich,英译:Thing-in-itself,中文又译为:物自体、物自身)为康德哲学的中心范畴,也是近现代人类思想史的中心命题之一。自在之物为现象与感官材料之来源与基础,但又是人认识之外绝对不可认知之物,具有先天的时空形式和普遍、绝对的形而上性质,它与“为我之物”为辩证对应的范畴,这一范畴在当代艺术史中的意义突出体现为它在物与词、质料与意念、理性与信仰间的多重悖论关系的呈现。.....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雅尼斯.库奈里斯个人简介
王广义个人简介

王广义个人简介

    王广义 1957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1980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与舒群、任戬等组织和创立“北方艺术群体”,思考和关注本土文化可能具有的意义。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两种文化的冲突和解构主义美学思想有兴趣,创作《大批判》系列。其代表作还有《凝固的北方极地》系列、《后古典》系列等。
    他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主义艺术史中最重要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经历凸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由启蒙时代到现代先锋主义、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的过程中复杂的悖论性逻辑,但长期以来,对他的批评和研究一直被这类冷战性的批评话语和商业资本解说所误读与限制,缺乏与当代中国思想史、视觉文化史相关联的深度的个案研究。
数据标题文字1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解读王广义

王广义,作为85时期以来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始终围绕着特定的历史记忆与政治情怀。在他作品中,表现出他对政治事件的浓烈兴趣,他以鲜明的符号与图式塑造了属于时代的群体疑问。这种批判不是以肯定或否认的角度出发,它更近于对已经既定的记忆重组,在看似荒诞、混乱,与日常相关的视觉语言中,传达出他对此深深的忧虑。
    进入美术史,对艺术家而言,并非仅指一个恒定的认可。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三十年中,王广义对艺术进行了多种实验,成为美术史中非常值得探讨的个案。他在寻求个人创作语言的同时,解构与重构了我们已经既定的历史审美。这点上,他的创作并不能以“政治波普”所定义,从他对自己创作的哲学和思想层面的解说来看,他历经了对艺术多重的尝试。但之于美术史,研究不只是一段一段个人的评述组成,我们必须从作品本身寻找这些创作的真正释义。
    此次展览,不仅是一场王广义个人艺术的梳理与回顾。在解读的过程中衍生出的多重歧义,正是我们希望展现的属于艺术本身的荣光,它不是存在于已经拥有的定论,而是在给予所有人宽大而自由的语境中。 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

展览将由四大单元构成。其中,前三个单元展出从上世纪80年代迄今的王广义30余件代表作品,同时还将展出大量未曾公开过的方案草图和影像、图片文献。
    第一个单元“文化乌托邦想象:创造的逻辑”展示了王广义1984年至1986年的作品。王广义1980年在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早期研究的是古典艺术,后来将兴趣转向现代艺术。艺术史家巫鸿认为,王广义这段时间创作的《凝固的北方极地》系列是其艺术上第一个重要突破。
    第二个单元“从分析到波普:修正与征用展示了王广义1987年至1996年的创作。这个时期代表作有《大批判》系列。黄专认为,与西方波普艺术不同的是,“王广义并没有在技术上采用波普艺术惯常使用的图像复制或拼贴方式,仍然保留传统油画的手绘技术。
    第三个单元“唯物主义神学:质料与形式”包括王广义1997年至2011年的作品,如2008年的装置《冷战美学》。
    第四个单元“自在之物”:将展出王广义为这次展览创作的大型装置作品《自在之物》以及一件长约10米,用500卷油毡展开的装置作品《圣物》。 [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