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2017年中国生肖邮票趣谈

2017年01月13日 15:1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界面

  加拿大邮政从1997年开始,每年按中国农历生肖推出一套纪念邮票。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丁酉鸡年,加拿大国家邮政局于1月9日上午11时在温哥华市邮政大楼举办了中国鸡年生肖邮票的首发仪式,由加拿大邮政公司加西总经理奎格先生主持并致辞。应邀出席的有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馆孔玮玮副总领事、文化领事胡晓、蔡洁,台湾经贸办事处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加西首席专员袁黄洁玲等。

  加拿大中华邮币学会作为华人社团的代表,也受到了特别邀请。其实,每年的生肖邮票首发仪式,邮币学会的会员们都是最执着的参与者,协助推进这一文化传播活动,受到加拿大邮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很高的礼遇。

  这次2017年生肖邮票的首发仪式,还吸引了众多媒体关注。温哥华太阳报、星岛日报、明报、大温华报、加拿大中文电台等媒体均派记者前来采访。邮政大厅里一时人声鼎沸,摩肩接踵,集邮爱好者们在柜台前排起了长龙,争先恐后地购买今年的生肖邮品与纪念币。在这里,你可以亲身感受到浓浓的中国风与中国情,暖人心扉,仿佛中国金鸡的晨鸣声已经跨越了重洋,回荡在枫叶之国的仟陌街巷。

  回望历史,加拿大邮政从1997年开始,每年按中国农历生肖推出一套纪念邮票。到今年为止,已经走过了整整20年的历史,所发行的中国生肖邮票以及纪念币,可谓琳琅满目,洋洋大观。目前,加拿大中华邮币学会已收集成套,门类齐全,将作为加中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在今年六月份举办的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大型历史图片及实物展览中献礼,与其它实物展品一道展出,以飨海内外观众之朵颐。

  今年发行的鸡年生肖纪念邮票设计新颖,背景采用了华夏民族过年喜爱的大红作为底色,张扬喜庆吉祥的寓意,金鸡呈流线型的素描图,笔划极为洗练与简洁,寥寥几笔,便钩勒出一只昂扬健壮的雄鸡,翘首报晓的姿态,具有极佳的审美效果,展现了雄鸡报晓好运来,万物元初始,鸡鸣报泰安的象征性,蕴含了加拿大华人对和平、平安,健康的祈求和祝福。

  与往年一样,加拿大邮政发行了多种版式,不同组合,计有首日封、小型张、小本票、纪念张、跨年纪念张、六张版、十张版等,分别取名:吉庆有余、吉星高照、吉祥如意、吉庆满堂。单枚邮资为。5,适用于国内与国际信函粘贴,传递亲情与友情,美观大方,令人爱不释手。

  生肖邮票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种生肖动物为图案的贺岁邮票,历年受到海内外集邮爱好者的青睐,也越来越流行。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分种族,没有国界,如今已畅通无阻地走进了千家万户,不仅成为了海外中国年的国家名片,世界各地唱响中国新年序曲的经典桥段,更成为了各国邮票史上发行最成功的邮种之一,风靡全球。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中国的生肖邮票。方寸之间,小小的生肖题材邮票饱含着太多的期许,传递着太多的友情。其实,世界上发行第一枚生肖元素邮票的国家并不是中国,而是曾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早在1950年,日本发行虎年邮票。此后在1980年,中国发行了首套生肖邮票,那一年也是生肖猴年,发行的那套猴票也是大家所熟悉的红猴票。现今,该套邮票已价值不菲,在邮票收藏界颇受追捧。在此期间,发行生肖邮票逐渐在整个亚洲流行了起来,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越南、蒙古、老挝等地区及国家。

  生肖邮票热潮首先在亚洲各地出现,主要是因为亚洲地区的中华传统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对于接受生肖纪年方式相沿成袭,没有大的文化障碍。另外,12只生肖动物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元素,可供创作者发挥的空间很大,常有艺术性、趣味性和收藏性都很高的邮票作品出现。例如1971年12月韩国发行的鼠年贺年邮票,便结合了中国生肖与韩国文化:票面上两只可爱的小老鼠,身着传统的韩服在放风筝,而外框装饰,则是蓝色的中国结图案。蒙古在1972年12月发行的“生肖暨太空探险”邮票将十二生肖连印于一版,把古老的生肖图案与当时先进的太空科技设施设计在一起,颇有趣味。

  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各国逐渐接受中国文化,生肖邮票走出了亚洲,成为世界各国接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1993年,美国邮政首次发行了生肖鸡年邮票,这是其发行的首套生肖邮票。到1997年,发行过生肖邮票的国家和地区达到56个;到2002年,达到90个;截止今年,这一数字已扩大为127个,包括亚、非、欧、美以及大洋洲在内的五大洲,都各有超过20个国家发行过生肖邮票,这些邮票共计3500余种。其中,美国和澳大利亚都已发行了22年,加拿大发行了20年。12只小动物,在岁月交替中,不仅记录了时间,也通过一枚枚邮票,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作者:桑宜川

  出品:加拿大头条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邮票加拿大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