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哪儿?关于延安大概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或许因为课本和媒体上的延安形象太过深刻,印象里的黄土高坡、高亢的陕北民歌、嵌在山坡上的窑洞。让我们忽略了这座革命圣地并不精致却特有的细腻。
作为华夏民族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延安,拥有大批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资源。要知道延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万年前,三万年前晚期智人“黄龙人”就在此有生活痕迹,可见延安的确是赶快禁得起时间推敲的宝地!
古时延安便是“边陲之郡”,吴起、蒙恬、范仲淹等众多中国古代名将在此大展文韬武略,其中范仲淹亲笔题写的“嘉岭山”更是延安摩岩石刻中的代表。
范仲淹笔下的“嘉岭山”就是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宝塔山。它不仅是延安城市的标志,更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蹬上宝塔可俯瞰整个延安市全景,更有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等古迹。
中共中央进入延安后,宝塔山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建国后,宝塔山作为革命旧址成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1953年版的2元人民币上正面图案上出现。此后在共和国1955年颁发的独立自由勋章上,其图案核心也是宝塔山。
窑洞于延安来说可算是另一个文化符号,众多影视作品里门口红彤彤的辣椒、黄澄澄的玉米,雪白的窗户纸衬上一副新剪的红色剪纸。以现在的理念来说窑洞绝对是绿色建筑!就地取材的天然建筑材料,建筑污染?不存在的!
壶口一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一年四季来此观赏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无不震惊于壶口瀑布气吞山河之气魄。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未防日军西渡在原有元代架桥上用钢丝缆绳架起了一座240米的铁索桥。后来这座桥被朱德老总注意到,并在延安保卫战时起了大作用。
提到黄河全中国人民都知道这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华夏儿女也叫炎黄子孙。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就在这里。这也是有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黄帝陵的修建并不是一蹴而就,唐代开始各朝不断整修添土,使陵冢有所加大。黄帝陵受历朝历代黄帝祭拜,不同于后世帝王陵寝坐北朝南或是坐西朝东,却是依地理,背向西八、面向东南,与子午岭和有龙脉之称的昆仑山走向相同。中国地理的基本形态“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说的便是如此。
像是历史的承上启下,华夏文明的转折、觉醒似乎都少不了延安这个地方。古时这里文人武将金戈铁马,挥墨泼毫,抗战时期,大批知识分子奔赴延安。1938年冼星海受“鲁艺”邀请到延安,在这里的一年半里冼星海创作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同一时期在“鲁艺”汇集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艺术、音乐领域的革命青年,茅盾、艾青、张庚、周立波等等。“鲁艺”成立于1938年当时叫做鲁迅艺术学院,1940年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位于一座中世纪城堡式的大礼堂。
来源:中华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