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推荐|首个“雨林+艺术”展亮相798

2023年06月21日 23:3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雨林艺术年展 RAY”第一个双月展的导语是“我看到万物都活着”。

  它来自地球上一位南美洲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诗句:

  万物生机勃勃,我才生机勃勃:

  无须移步,我就看到全部:

  在你的生命中,我看到万物都活着。

  雨林植物攻占了“安迪·沃霍尔”的大脑,雨林中的舞动树蛙替代了马蒂斯的跳舞人群,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换上了用雨林生物做成的纱裙……6月17日,“雨林艺术年展”在798艺术区HANMO艺术中心拉开首展帷幕,这也是首个“雨林+艺术”的展览。在这个艺术、科普和公益交融的展览,观众可以“触摸”2000公里外的雨林,更加深刻地体会人类与自然世界的连接。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艺术家王超、郭海童合作作品“风头”艺术家王超、郭海童合作作品“风头”
艺术家普蓝作品“雨林维纳斯”艺术家普蓝作品“雨林维纳斯”

  “我们有一个梦想:通过这种艺术+科普的方式,能让有条件的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哪怕是两三平方米的小小‘雨林区’。”联合策展人黄海悦说,“我们的艺术家称之为‘实现雨林自由’。”

  不是每个人都有去热带雨林的机会。距离北京最近的热带雨林区,位于近2000公里之外的台湾省南部。中国其他有热带雨林的地区分别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西藏东南部。中国雨林属于亚洲雨林的一部分,后者和非洲雨林、南美洲雨林,合称世界三大雨林区,他们都在赤道附近。雨林艺术家王超特别为“雨林艺术年展”设计了一个环形主题屋,并开展“绕着赤道跑一圈”的三大雨林区科普讲解,并让观众可以触摸到远方的真实雨林。

艺术家王超、普蓝合作作品“波洛克的孪生宇宙”艺术家王超、普蓝合作作品“波洛克的孪生宇宙”
艺术家王超作品“让雨林前进一厘米”艺术家王超作品“让雨林前进一厘米”

  王超是代表中国第一个拿下世界级造景大赛金奖的人,也是《热带雨林景观设计:会呼吸的艺术》的作者,被行业里视为“大神”。他在“雨林艺术年展”上创作出了全球最长的一件雨林艺术作品《灵飞》,它蜿蜒的造型总长近300米,贯穿所在楼体各层,上面分布全是“活着”的雨林植物。

艺术家吉木、郭海童合作作品“艺术种草商业沃德箱”艺术家吉木、郭海童合作作品“艺术种草商业沃德箱”

  毕业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郭海童,与王超一起创作了那组让雨林植物“攻占”安迪·沃霍尔形象的作品——他们为年展搭建的真实雨林植物底版中,有几株植物的价值就够买一辆车。他还和拥有中国厦门大学生物学专业背景的艺术家吉木一道,大胆地将涂鸦艺术家班克西的《女孩与气球》中的红色气球,换成了一个半枯半荣的地球,它寓意着“人类的选择将决定地球的未来,也包括雨林的未来”。

艺术家吉木作品“蛙之舞”艺术家吉木作品“蛙之舞”

  雨林中动物和植物的“共生关系”,本来就是郭海童在英国留学时的课题之一,于是他还将这个课题做成了“雨林艺术年展”中的一个装置作品,并给观众们准备了专门的讲解。但他投入精力最多的,是与来自另一个亚洲雨林国度马来西亚的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的李梦莹一起,合作创作了融合新造型主义艺术、热带雨林植物与中国易经卦象的作品《物我双生》。“中国的卦象源自自然纹理,就像蒙德里安的格子对应着社会万象,而我和郭海童希望它们和雨林植物一起,能和每个人的生命链接。”李梦莹说。

  “雨林艺术年展”邀请到三位特别的艺术家,他们都来自中国最大的雨林所在地——海南省,分别是两位当地土著:琼中的李小龙(苗族)、万宁的吉木,以及从距离海南最远的东北来、却深深爱上雨林的刘鑫。

 艺术家刘鑫、苗族原住民李小龙、黎族歌唱家王进明合作作品“在声音里呼吸雨林” 艺术家刘鑫、苗族原住民李小龙、黎族歌唱家王进明合作作品“在声音里呼吸雨林”

  吉木是最早参与“雨林艺术年展”的艺术家之一,他就是那位“雨林中的蒙娜丽莎”的创作者。他虽然来自边陲海岛,但却熟练运用各种现代艺术创作手法。他将海南黎族、苗族共同喜爱和敬奉的、代表生命力的“蛙纹”,用绘画和装置方式,融入了展览的雨林场景中。同时,他还用人工智能方式,向反向回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巴洛克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古希腊艺术的整个古典艺术时期进行了“挑战”。“我在发问:在人人掌握智能技术,甚至可以链接万物生命的未来,我们是否该遵从传统的艺术秩序和法则?艺术,何去何从?”吉木说。

艺术家吉木作品“自然爱隐藏啊呀挖呀挖”艺术家吉木作品“自然爱隐藏啊呀挖呀挖”

  刘鑫最早是一位摇滚乐手,但他那颗跳动的心在雨林面前却显得非常安静。他和雨林区的原住民李小龙,一同在丛林中呆了三年,记录了大量当地原住民的歌声,还记录雨林中24小时中不同时间的动物、植物和天地山川发出的声音。和吉木一起,他们还开展了帮助原住民推广山民产物的活动。这得到了北京伙伴的热烈响应,“雨林艺术年展”的两位联合策展人张泊行、黄海悦,在策展期间将原住民种植的新鲜咖啡豆寄给了各方专业人士。“咖啡很干净,口感也好!”资深咖啡界专家耿彬德说。张泊行说,“你能在这些咖啡中喝到他们在雨林间的努力。”

 RAY小组作品“谁在为人类撑腰” RAY小组作品“谁在为人类撑腰”
 艺术家普蓝作品“树有灵魂” 艺术家普蓝作品“树有灵魂”

  联合策展人张泊行从2018年开始践行“新公共艺术”的理念:让艺术能介入并助益人们的生活。在张泊行看来,现代人们所处的都市也可以看作一片雨林,聂鲁达的诗句“万物生机勃勃,我才生机勃勃”恰如其分地表达了雨林与人类的关系。据悉,“雨林艺术年展”将每隔60天举办一次双月展,首轮展览将持续至8月。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最新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