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推荐|王茜瑶个展“良宵引”

2023年12月26日 22:45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展览海报展览海报

  王茜瑶:良宵引

  Xiyao Wang: Liang Xiao Yin

  2023.12.16 - 2024.1.28

  策展人:拉瑞斯·弗洛乔

  Curator: Larys Frogier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第一空间

  Tang Contemporary Art, Beijing 1st Space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2023年12月16日下午,王茜瑶个展“良宵引”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正式开展,本次展览由上海外滩美术馆前馆长拉瑞斯·弗洛乔(Larys Frogier)策划,展出艺术家三个时期的作品:从2022年的“捉不住的光 No。 2”到2023 年夏天“Allogné”系列的延续,到来源自于中国古琴曲目的“良宵引”系列。

  12月29日,王茜瑶另一个展将于北京松美术馆开幕,敬请关注。

《Allongé No.3》,布面油画笔、木炭,190 × 300 cm,2023《Allongé No.3》,布面油画笔、木炭,190 × 300 cm,2023

  王茜瑶1992年生于重庆,现居柏林,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14年)和汉堡美术学院(2018年)。在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举办的首次个展中,王茜瑶呈现了一系列饱含视觉力量的作品,展现了绘画行为独有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为观众开启自由而开放的感官体验,绘画的无限生机在此慷慨彰显。

  艺术家用独特的创作手法呈现了十幅跨度超过一年的新作,以黑色木炭条为主要媒介在画布的白色表面上创造不同质感的线条,以及运用油性蜡笔制造多彩的组合。常被用于纸本绘画和素描的木炭在此转化为全新媒介,猛冲、搓擦、平涂、拂拭、迸裂于画布上,形成线条的同时释放出强烈的流体动态,旋涡状粗狂蓬勃的能量赋予画面崭新的力量感,由内而外地阐释出来自内心的回响——木炭在此与创作的内含融为一体。

《良宵引之一》,布面木炭,330 × 680 cm,2023《良宵引之一》,布面木炭,330 × 680 cm,2023

  王茜瑶作品的力量感亦来源于木炭的黑色调与画布的白色调之间的紧密互动;画布并非绘画构图的简单支撑,也不仅是需要被覆盖的中性表面,而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独特材质,具有属于自身的转化特性:从平面到纵深,从广域到视觉结界,从一个平面到多重纹理,从原始物质到想象力的密度——这些特质与木炭的质感相交融,使本浮于表面上的线条得到质变,由黑与白的交互发展出多样的密度、精度、粗细、流动性及体量。

  展览中的一些作品呈现了由油画棒绘制成的色彩团块,它们有助于悬挂、延伸、点缀、凝聚并平衡木炭构成的线条;这些色彩的密度增强了流体和异化的体验,使能量的流动时而紧凑、时而轻盈、时而液化,促成画面的平衡感和构图的有效性,并随之投射出生长、延展、拉伸以及相互作用的无限可能。

《仙翁操之一》,布面油画笔,木炭,200 × 190 cm,2023《仙翁操之一》,布面油画笔,木炭,200 × 190 cm,2023

  艺术家如此陈述自己的创作:“我对绘画的理解是一直在变化的,所以我在追求和想要的画面也是在变化的。在不断给画面做加法,做减法(现在就处于一个做减法的阶段)的周期循环里,我逐渐找到更适合自己语言的材料,或者最符合那个阶段创作状态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对线条的运用和研究,更多的发掘,一直贯穿着整个创作,而且越来越重要了。我会用不同的材料去画线条,发掘不同材质在表达上的潜能,也会尝试怎么用同一种材料(比如现在用的木炭条)去最大限度的展让线条本身,怎么在有材料限制的情况下,突破限制,找到线条最自由的状态,怎么让线条通过不同速度,节奏,轻重,粗细,转折,在画布上勾勒空间,打破空间,最终任意穿越空间,准确却不紧张,飞扬却不轻薄。”

  在被归类为某种特定的媒介类型或被为打上如“抽象”等特定流派标签之前,应该肯定王茜瑶的作品首先培育的是一种实质性的、独立的感性体验:这是一种罕见的品质,一种永恒的生成状态,呈现出的是物质变化的发展脉络,通过对生命最微弱的沙沙声给予深刻的关注,为在生命张力之中无限的生长、延展、伸长、悬垂和存续予以契机。

  艺术家正是在这些生成状态的萌芽期绘制出诸如“身体”、“风景”、“自然元素”(水/空气/大地)等造型,观者应触及这些生命的表现体,不是将它们封闭在某种确定的形式中,而是敞开观看的视界,应允生命之自由脉动所形成的个体的变异、纠缠、重新建构和配置。

《良宵引之二》,布面木炭,190 × 450 cm,2023《良宵引之二》,布面木炭,190 × 450 cm,2023

  乍看之下,观者可能会被优雅的构图和线条所吸引;然而,王茜瑶的艺术与系列式的装饰抽象画无关——观察作品时,我们的空间洞察力和心灵想象力被纳入一个出乎意料的组合式体验,由伸展和断裂构成,微小的线条在量化的运动过程中发生异变,能量的涌动与停顿相辅相成,力度的脉络与消逝的痕迹相得益彰。

  形态的相互作用淘汰了局限性的具象元素,抽象由此成为核心;而王茜瑶的抽象从未将观众困于一种预期和格式化的视觉语言中,她的艺术使观者沉浸于一场微妙而强盛的感观历程,历经不断推演的异变式发展脉络。

  王茜瑶绘画的感染力并不聚焦于画布表面排列和组合完美的抽象元素,而本质上关乎于对缝隙和节点的利用,那些可见与不可见的中间组成部分是创作无限相互作用的枢纽。

《无法停留的光之二》,布面丙烯、油画棒,250 × 450 cm,2022《无法停留的光之二》,布面丙烯、油画棒,250 × 450 cm,2022

  从道教到绘画的符号学,王茜瑶的创作历程可寻根于现当代艺术的典范大家(如马蒂斯、塞·托姆布雷、罗伯特·莱曼、茱莉·梅赫雷图等),他们的艺术实践皆分享了一条宝贵的共同路径:以流动性的变化个体为出发点,认清重心并非认知、看清或辨识某种可能的定式形象或人物,而应以体验为首,感受距离、和解、摩擦、对立、分离及连接——这些因素将始终在意想不到的途径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演变延展。

  绘画即写照生活。

  拉瑞斯·弗洛乔

  关于艺术家

 王茜瑶(图片来自Claire Dorn) 王茜瑶(图片来自Claire Dorn)

  王茜瑶, 1992 生于重庆, 工作生活于柏林。2014 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并获学士学位, 2018 和 2020 年毕业于德国汉堡造型艺术学院并学士和获硕士学位。

  这位居住在柏林的中国艺术家惯于创作大尺幅的沉浸式绘画,以动势线条唤起对景观、身体、动作和思想的共鸣。她的抽象绘画融合了包括道教和后结构主义、中国古代绘画传统、舞蹈、武术和西方艺术史等多种影响和灵感。王茜瑶的绘画凭借对内心视角和身体感知来审视自身的东西方生存情境。

  她近年的个展包括:“Allogné – 触不可及”(贝浩登,首尔,2023),“去蓬莱仙岛的路上”(国王画廊,柏林,2023),“森林里的狂欢” (MDC画廊,伦敦,2023),“无尽的梦”(Arndt Collection,墨尔本,2022),“月亮水晶宫”(贝浩登,巴黎,2022),“海市蜃楼”(Gerber & Stauffer Fine Arts,苏黎世,2021)等。

  王茜瑶的作品也广泛地展出于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和机构,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Printed Matter’s纽约艺术书展”,德国莱比锡Spinnerei艺术博物馆,汉堡Mom艺术空间,杜塞尔多夫Sprink艺术空间,澳大利亚谢珀顿美术馆,巴黎国际行为艺术节,震旦博物馆,久事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博物馆,潇当代美术馆,重庆美术馆,重庆坦克库当代艺术中心,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坪山美术馆,元美术馆等。

作品展出于“ARNDT藏品展: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谢珀顿美术馆,澳大利亚,2023,图片来自Matthias Arndt和艺术家作品展出于“ARNDT藏品展: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谢珀顿美术馆,澳大利亚,2023,图片来自Matthias Arndt和艺术家
视频作品《太阳殉情的那天》展出于“未知·时序·物, 一个人在荒岛特别项目”,坪山美术馆,2023,图片来自坪山美术馆和艺术家视频作品《太阳殉情的那天》展出于“未知·时序·物, 一个人在荒岛特别项目”,坪山美术馆,2023,图片来自坪山美术馆和艺术家
作品展出于“从馆藏出发: 彼时此刻——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当代艺术作品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重庆,2023,图片来自艺术家, 摄影:@zohoophoto作品展出于“从馆藏出发: 彼时此刻——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当代艺术作品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重庆,2023,图片来自艺术家, 摄影:@zohoophoto
作品展出于“形与意”,元美术馆,北京,2023,图片来自元美术馆和艺术家作品展出于“形与意”,元美术馆,北京,2023,图片来自元美术馆和艺术家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作品展出于“一片盛大的记忆”,久事美术馆,上海,2022,图片来源于久事美术馆作品展出于“一片盛大的记忆”,久事美术馆,上海,2022,图片来源于久事美术馆
作品展出于“层叠之肤”,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3作品展出于“层叠之肤”,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3
作品展出于“后我世代:如何书写年轻艺术家”,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2作品展出于“后我世代:如何书写年轻艺术家”,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2
作品展出于“感觉的帝国”,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首尔,2022作品展出于“感觉的帝国”,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首尔,2022
作品展出于“低烧的绘画”,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1作品展出于“低烧的绘画”,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1
个人项目“野花园”,北京当代艺博会,北京,2023个人项目“野花园”,北京当代艺博会,北京,2023
个展“Allogné – 触不可及”,贝浩登,首尔,2023,图片来自贝浩登和艺术家个展“Allogné – 触不可及”,贝浩登,首尔,2023,图片来自贝浩登和艺术家
个展“去蓬莱仙岛的路上”,国王画廊,柏林,2023,图片来自国王画廊和艺术家个展“去蓬莱仙岛的路上”,国王画廊,柏林,2023,图片来自国王画廊和艺术家
个展“森林里的狂欢” MASSIMODECARLO画廊, 伦敦,2023,图片来自MDC和艺术家个展“森林里的狂欢” MASSIMODECARLO画廊, 伦敦,2023,图片来自MDC和艺术家
个展“无尽的梦”,Arndt Collection,墨尔本,2022-2023,图片来自Arndt Collection和艺术家个展“无尽的梦”,Arndt Collection,墨尔本,2022-2023,图片来自Arndt Collection和艺术家
个展“月亮水晶宫”,贝浩登,巴黎,2022个展“月亮水晶宫”,贝浩登,巴黎,2022

  关于策展人

拉瑞斯·弗洛乔拉瑞斯·弗洛乔

  拉瑞斯·弗洛乔,上海外滩美术馆前馆长。自2023年起,他担任由欧洲文化局(巴黎)领衔的长期研究项目“成为世界”的科技及艺术总监,该项目隶属于欧盟委员会(布鲁塞尔)发起的“欧洲地平线”项目。

  作为一名策展人、评论家与艺术史学家,他深入参与到后全球化语境中的艺术挑战与社会变革中,持续生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转变同时也要求全新的关联方式、公民身份与重新研发的创造力。

  他策划了多档展览,发表过多部专著与论文,研究并讨论了来自如下艺术家的创作: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南·戈尔丁、波拉·彼薇、乌戈·罗迪纳、王度和杨诘苍。

  他曾担任法国雷恩市La Criée当代艺术中心总监,策划过长期的研讨会、驻地、展览与出版物项目,不断挑战广泛的全球地域之间的联结与断裂。作为2013年首届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的评委会主席,他将该项目构想为一个全新的奖项、一场展览与一系列研究项目,作为一个持续演变的平台,推广新锐艺术家,将亚洲作为一个持续的构建和亟待调研的问题而非一个单一的地区和固定的身份。

  拉瑞斯·弗洛乔曾任教于法国雷恩大学,教授艺术理论,艺术史和策展课程。他同时也是巴黎社会科学高等学院与艺术批评文献库的研究员。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