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画家罗青:国内艺术品投资市场现状与前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7日 07:43 汇通网
汇通网6月16日讯——他的诗歌被余光中誉为“台湾新现代诗的起点”,他的水墨画载入《牛津中国艺术史》,并被大英博物馆典藏……他就是在台湾艺术界具有重要地位的“诗人画家”罗青。
罗青,本名罗青哲。台湾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收藏家,京台故宫博物两院顾问。曾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暨研究所专任副教授。1969年开始在台湾《纯文学》月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作品。1975年获台湾第一届“现代诗创作奖”。他是70年代后台湾现代诗坛的关键人物,诗作获国内外大奖多次, 被翻译成十三种欧亚文字出版,并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76年创办《草根》诗月刊,发表《草根宣言》。《草根》停刊后于1985年2月复刊,发表《草根宣言第二号》。1986年又创办《后现代状况》磁碟杂志。罗青是台湾首先引入后现代主义的学者。1972年出版的处女诗集《吃西瓜的方法》中,不少诗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色。他诗歌的崭新表现方法,象征着台湾现代诗发展的一个全新开始,诗人余光中称之为“新现代诗的起点”。除了诗歌创作和文学理论研究,他还是台湾新人文画的代表人物。
5月29日,汇通网记者有幸采访了罗青教授,罗教授就国内收藏品投资市场的现状及前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罗教授认为,当前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自上而下,整条生态链均有问题。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责任心”。就笔者个人感觉,这也可以理解为艺术家、评论家等生态链高级位置的人的“良知”——而艺术品市场不仅仅是一个名与利的市场,这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从艺术家到收藏家及之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要有这样的“使命感”。无论是艺术家、艺术品经纪人、艺术品评论家、出版家甚至是美术馆都不能只是一味地“向钱看”,被眼前短暂的经济利益蒙了眼。
在畅谈市场看法的同时,罗教授也就近期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中最受人瞩目的《富春山居图》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黄公望之所以需要如此长的创作时间来完成该画,问题不在于“外在”创作环境与绘画技术,而在于“内在”美学目标及思考模式的发展与转变。为了解读该画所传达出来的划时代的艺术意义,我们必须将该图放在艺术史承先启后的脉络中,观察其思考模式与绘画语言之间如何互动,找出二者之间的文法关系,从而确认该画的美学主旨与艺术特色…而山水画到黄子久,在结构上,要把远观与近玩的山水经验合而为一,并以随机应变的方式,即兴呈现;在笔法上,要把个人画法与古人画法合而为一,展现文化历史感;在墨法上,则要层次繁、呼应多,达到品位深厚、滋润丰富的境地。”
采访之余,笔者也有幸一睹罗教授的作品。其中印象颇深的作品便是那巨幅作品《全唐诗意图》。该画长495公分,高192公分,气势如虹。富于天才想象力的是,画面中尽收唐代诗词的精华: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到孟浩然的《春晓》,一幅画竟涵盖了30首唐诗的意境!在巨幅作品《全唐诗意图》中,罗青只巧妙地在画中嵌入了“松下问客何处来”七个字,并由此展开了无尽联想。画面中的每个场景和布局,都藏着诗意。“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首首藏在画中却又不见文字的熟悉诗句,扑面而来。画面中的隐喻,既是作者与古人的对话,也是观众与作品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