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历史:民国时期住在五大道上的收藏家们

2015年05月15日 11:33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1981年3月8日,时任天津市市长胡启立向收藏家周叔弢(左)、张叔诚(右)颁奖,奖励他们将收藏的文物图书捐献给国家。杨克 摄影   1981年3月8日,时任天津市市长胡启立向收藏家周叔弢(左)、张叔诚(右)颁奖,奖励他们将收藏的文物图书捐献给国家。杨克 摄影 张叔诚故居(成都道118号) 张叔诚故居(成都道118号) 周叔弢故居(睦南道129号) 周叔弢故居(睦南道129号)

  前些日子,九集大型人文纪录片《五大道》在央视重播,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走进这片充满了传奇故事的地方。有太多的名人在这里留下过足迹,这次我们要说的是那些曾经住在天津五大道上的收藏家。

  捐文物如同嫁闺女

  天津是中国近代文物收藏的一片沃土,不仅汇聚了大量各个时期的传世文物珍品,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文物鉴藏名家。

  在天津五大道上曾经居住、生活过多位驰名中外的收藏鉴赏大家,他们不惜倾注一生心血,致力于古物收藏,殚精竭虑地保护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收藏家们出于对祖国的热爱,纷纷化私为公,慷慨捐献累累家珍。当我们今天欣赏到这些珍宝的时候,除了文物本身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之外,更寄托着这些收藏家真挚的爱国情怀,也为收藏家们在五大道的旧居平添了一份厚重的人文色彩。

  如果您漫步到天津人民体育馆附近的成都道118号,会看见一座花园式宅邸,这里曾经是张叔诚的故居,现为天津市体育局办公楼。该建筑落成于1936年,由比利时工程师设计。旧居原为二层花园宅邸,到了上世纪60年代又加盖一层变为三层,并有后楼,该楼装饰讲究,二楼有阳台,门窗地板均为菲律宾木,楼内许多房间用于收藏文物。

  1956年,在张叔诚故居花园的位置建成了天津人民体育馆。1958年初,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耕涛通过周叔弢与张叔诚协商由政府购买此楼,供天津市体委办公用,于是张叔诚一家迁往重庆道231号(今189号)的新居居住。

  张叔诚(1898-1995),清代工部右侍郎、总办路矿大臣张翼之子,著名实业家、收藏家、鉴赏家。民国二年(1913年)入南开中学读书,与周恩来总理是同学,后因父兄相继去世而不得不辍学接手家族煤矿企业。除了经商,张叔诚一生的爱好就是收藏文物。其收藏以历代书画、玉器最精。1981年、1986年、1987年张叔诚先生曾三次将自己的藏品书画、玉器、铜器、古砚等捐献给国家,总数达481件,其中不乏国宝级珍品。

  在张叔诚先生捐献的文物中,书画占到很大比重,其中许多是极为难得的传世珍迹。如现藏于天津博物馆的北宋山水画大家范宽绘制的《雪景寒林图》。范宽是我国北宋时期山水画的一代宗师,现存传世范宽的画作极为少见,《雪景寒林图》是目前中国大陆仅存的一幅范宽的真迹,极为珍贵。此画宋代时曾被收藏于宫廷,明末清初时,先后被收藏家梁清标和安岐收藏。安岐曾经在《墨缘汇观》中评价这幅画为“宋画中当为无上神品”,后安家家道中落,安家子孙于乾隆年间变卖给了直隶总督,后藏于清代宫廷,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此画流落民间,几经转手后被清工部右侍郎张翼辗转获得,作为张家的传家之宝秘不示人。张翼后传于张叔诚,1981年张叔诚将此画捐赠给国家。

  除了被誉为天津博物馆镇馆之宝的《雪景寒林图》外,张叔诚的捐赠品还包括:海内孤本、元代边鲁传世的唯一杰作《起居平安图》;元代钱选《花鸟图》;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行书《洛神赋》;明代仇英《桃源仙境图》;王翚《云山竞秀图》;恽寿平《欧香馆写生》等等。

  张叔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同嫁闺女一样,给闺女找个好婆家,等于有了最好的归宿。对待文物也是这样。”历史的教训和自身的收藏经历告诉他:大部分收藏家所收藏的文物,很少能传到第二代、第三代。所珍藏的文物在他们死后,即被子孙卖出或散失。而今欣逢盛世,国泰民安,“文物由国家收藏才是永存的”。

  1981年3月8日,天津市政府召开了“周叔弢、张叔诚同志捐献文物图书授奖大会”。时任天津市市长胡启立高度评价了二老的爱国举动,并向他们颁发了奖状和奖金。1987年6月26日,邓颖超同志在天津看望周叔弢夫人时说:“他(周叔弢)和张叔诚先生捐献给国家大批文物,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金钱买不到的!”

  藏书七十多年 无私全部捐赠

  咱们前面多次提到了和张叔诚一同受到表彰的另一位大收藏家周叔弢这个名字,接下来就说一下他的故事。

  周叔弢(1891-1984),著名民族实业家、爱国人士,闻名海内外的古籍文物收藏家、鉴赏家。周叔弢先生不仅置身于实业,同样也是个地地道道的文化人,是藏书大家和文物鉴藏大家。从清末民初,直到20世纪70年代,七十多年以来,周叔弢共收藏到宋、元、明精刻本、精抄本、名家校跋本、历代活字本及其他中外图书共计四万多册。

  周叔弢的藏书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非常之精。对此,周先生有自己的标准,他曾这样具体形象地指出“善本”的五好标准:一版刻好,相当于一个人先天体格强健;二纸张印刷好,相当于一个人后天营养得宜;三题跋好,等于一个人富有才华;四收藏印章好,宛如美人薄施脂粉;五装潢好,好像一个人衣冠整洁。20世纪40年代初,周先生以高价购得十来种所谓“敦煌经卷”,而经鉴别为赝品之后,随即一火焚之,不使其贻误后人,对自己所花费的金钱丝毫不吝惜。

  1952年到1972年,周叔弢先生先后4次将几十年收藏的宋、元、明抄本、清代善本及其他中外珍贵图书共计36000余册和文物1262件全部捐献给国家。他曾两次向天津图书馆捐献各类古籍,不仅从数量上丰富了天津图书馆的馆藏,同时在质量上也以精善秘籍形成了专藏特色。

  周叔弢先生的周氏家祠“孝友堂”曾收藏有珍贵书籍数万册,皆为古代珍藏本。1950年他将“孝友堂”收藏的380余箱约6万余册书籍捐献给南开大学。1954年,他又把精心收藏的中外文图书3500余册捐献给南开大学图书馆。

  周叔弢在五大道附近有两处故居,一处位于桂林路16号,一处位于睦南道129号。1914年他移居天津后,很长时间都是租房居住。直到1935年6月,他才在旧英租界66号(现桂林路和重庆道交口)购地盖楼。这是一幢三层别墅,楼内有房间27间。1954年6月,周叔弢将这幢别墅卖给了中央音乐学院,他搬到了睦南道129号,这是一幢二层别墅式楼房,外观平易简洁,楼房和院落紧凑舒展。从1954年到1984年周叔弢先生去世,他在这里居住了整整30年,在这幢朴实无华的小洋楼里,周叔弢不仅度过了一个充实的晚年,这里也成了他的“藏书阁”。

  周叔弢曾说:“回想自己在七十多年的藏书生涯中,常为搜求到一本好书而感到其乐无穷,如今这些书籍来自于人民,又归之于人民,得到了最好的归属、最好的主人,我为之无限欢快,非昔日之情可比拟。”

  如果您近期去天津博物馆观看了《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大展》,那么您就会看到周叔弢先生捐赠的《北齐天宝九年羯摩经卷》《唐沙州胡萨坊口户长胡文达牒》等平时难得一见的馆藏珍品,该馆设有介绍包括张叔诚、周叔弢在内津门著名收藏家的专题展厅。

  来源: 今晚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收藏家文物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