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收藏大家张叔诚:文物只有由国家收藏才永存

2016年07月19日13:21   金羊网-新快报   微博收藏本文     

赵孟頫行书 洛神赋 (局部)赵孟頫行书 洛神赋 (局部)

  张叔诚于1898年出生于一个官僚世家,他的父亲张翼是晚清时期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身兼总办路矿大臣、开滦煤矿督办等要职,把握着清政府京津地区的煤矿供应,因此张家的财力非常雄厚。张叔诚1911年入天津南开中学就学,后因父兄相继去世而辍学。从18岁就担任了其父张冀创办的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监察人,后历任中兴煤矿蓝事、协理、常务蓝事等职。

  在父亲的影响下,张叔诚练就了一身古玩鉴定的真本事,在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当时的大古玩收藏家。热爱古玩收藏的张叔诚是琉璃厂的常客,后来更是与朋友邱震声先生一同创办“宝古斋”,如今成了一家经营古玩的百年老店。

  父亲50大洋买下范宽《雪景寒林图》

  张叔诚5000大洋买下石涛《青绿山水图》

  民国初年的一天,张叔诚在琉璃厂的知名古玩收藏店——茹谷斋看到一幅石涛画的一幅《青绿山水图》。石涛的画作是各路古玩收藏大家孜孜以求的名作。石涛,俗姓朱,中国明朝皇室后裔,与朱耷、髡残、弘仁并称为清初四大画僧。他将禅道修行与绘画完美地结合起来,是明清时期最富有创作性的杰出画家之一。这幅《青绿山水图》是石涛存世画作中难得的珍品,卖家开价5000大洋,张叔诚只得回家筹钱,在出店时,一个日本人走进店来拿出5000大洋,说要买石涛的这幅《青绿山水图》。张叔诚见状便说自己已经买下此画了,店家也说卖给了张叔诚,日本人无奈只好拂袖而去。此后又有人不断出更高的价格想买这幅画,都被张叔诚婉言谢绝了。

  出生古玩收藏世家的张叔诚,家中最珍贵的并不是这件《青绿山水图》,而是北宋著名画家范宽所画的《雪景寒林图》,这件书画收藏品是张翼冒着生命危险收藏的。《雪景寒林图》是范宽为数不多的传世作品之一,它描绘了北方的山林雪景,由三屏大幅立轴组成,是国宝级的画作。此画作自创作出之后,便受到历代古玩收藏家的追捧,在明末清初时被天津著名古玩收藏大家安岐收藏,安岐所收藏的历代字画多为精品中的精品。在安家家道中落后,大部分书画收藏品流入皇宫内府,成为乾隆皇帝最得意的古玩收藏品之一。《雪景寒林图》就是其中之一,被收藏于圆明园。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中大批珍贵文物被洗窃,《雪景寒林图》也在这时期流出宫廷,不久后被人拿到天津的古玩收藏交易市场出售。

  这一日,张翼在天津旧书摊上流连,忽然发现那名英国士兵正与一买家讨价还价,出于好奇,张翼凑了过去,在展开画轴的那一瞬,张翼当即断定这是一件稀世的奇珍。于是,他不动声色地按英国士兵的要价50块大洋,果断买下了《雪景寒林图》。

  买下此画后,张翼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本为皇宫收藏的大内珍宝,竟被自己在无意间所得;紧张的是,作为当朝大臣,私藏皇家藏品是要杀头的。为保险起见,张翼随即将此画秘藏于天津家中,绝口不再提起此事。

  张翼去世后,张叔诚遵照父亲的遗训,从未将此画拿出示人。在历经劫难后,《雪景寒林图》能够得以保存至今,张叔诚为此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

  如今,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一幅范宽存世的作品,《雪景寒林图》已成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轶事

  与醇亲王奕譞之子听戏

  从前上流社会的人都爱听戏曲,张叔诚亦如此。而与他有共同爱好的一位好友则是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涛。据张叔诚后代介绍,张叔诚的父亲张翼在清光绪年间是内阁学士、工部侍郎衔,早年曾随载涛的哥哥载沣出使德国,担任参赞大臣;张叔诚与载涛因此结识,他们二人都对京戏有着非常浓烈的兴趣,经常在一起切磋京剧技艺,成为真正的“票友”。

  与张学良打网球

  除了“票友”载涛,张学良也是张叔诚生活中的一位好友。张学良在天津时的生活十分精彩,听戏、看电影、游泳、打球样样都有兴趣,在打网球方面,张叔诚则是他的一位优秀球友。张叔诚的儿子回忆,张叔诚在上世纪3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里,经常和张学良一起打网球,两人一起打球时十分认真,有时候会为了一个球是否出界争得面红耳赤。但在球场外的观众看来,此时的张学良和张叔诚没有了平日里的压力和烦忧,他们是在真正地享受生活。

  张叔诚 (1898—1995),名文孚,别名忍斋,直隶通县(今属北京市)人。前清工部右侍郎、总办路矿大臣张翼之子,著名实业家、收藏家。

  晚年生活艰难也不肯变卖一件藏品

  455件文物无偿捐给国家

  在张家父子收藏的大量文物中,除了《雪景寒林图》、《青绿山水图》,还有很多稀世珍品,如元代画家边鲁的《起居平安图》,是边鲁存世绝无仅有的孤本。而元代赵孟頫的书法代表作《洛神赋》卷,更是录入了乾隆的《 石渠宝笈》之中。而在器物方面,张叔诚收藏了中国周代的青铜乐器“克镈”,它是研究周代政治、经济和铸铜工艺的重要文物。

  张翼去世后,张家开始家道中落,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大部分房产、店铺等,都被侵占和掠夺走了。为了不给日本人做事,张叔诚决意闭门谢客,以至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变卖家产艰难度日。

  有一天,张家忽然来了一个日本古玩商。此前,这个日本古玩商就盯上了张叔诚收藏的古字画,曾多次托人找到他,希望将这些字画转卖给自己,但都被张叔诚严词拒绝。气急败坏的日本古玩商,便勾结日本驻天津的官员,强行侵占了张叔诚仅剩的一处房产,并“好心”地劝导他:“只要你肯卖收藏的字画,哪怕只卖一幅,房产立刻就归还给你。”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张叔诚义正词严地回击道:“我就是被饿死,也绝不会将祖先留下来的宝贝卖给日本人!”硬是靠着这个坚强的信念,张叔诚以身家性命守护着这些藏品。

  转眼,张叔诚已到了耄耋之年,历史的教训和自身经验告诉他:“任何一个收藏家的藏品,很少能一代代地传下去。自古以来,文物收藏都是聚难散易,如今我已经老了,我担心的是在我死后,子孙将这些文物散卖了。”最终,张叔诚决定,将所有藏品全部捐赠给国家。他说:“文物只有由国家收藏,才是永存的。”

  从1981年起,张叔诚先后分三次,将他和父亲收藏的455件文物全部无私地奉献给了国家。

  张叔诚在继承父亲衣钵的基础上,独创了自己的鉴赏之道。一般人均讲“看画”,张叔诚却讲“读画”“审画”。他把画悬在屋里,端坐画前,一笔一笔地读,一画一画地审,连细枝末节都不放过。业界对他评价:“张叔诚鉴赏画作的真伪是七分看画,三分看有关的书籍,把来龙去脉都要搞个一清二楚,因此他的鉴赏很准确,造诣也极高。”

  原标题:张叔诚:文物只有由国家收藏,才是永存的

  (本文参考央视《国宝档案——民国收藏大家张叔诚》)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张叔诚民国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