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绘.场:路与文化的相遇》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展

2023年12月14日 21:25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在一带一路十周年之际,北京时代美术馆团队历时多次深入新疆,行程超过7000公里,将采风所见和艺术家作品凝结为“云中·看见”(新疆·北疆篇)《域·绘·场:路与文化的相遇》当代艺术展,于12月13日正式开展。

  汇聚11位艺术家,特邀策展人陈抱阳、时代美术馆创办人及馆长赵燕,以及蜀绣非遗传承人刁娟特为本次展览分别创作了定制作品,还有2位新疆本土艺术家马勇、沙克玛·热夏提,6位关注新疆的艺术家戴丹丹、蒋睿莹、刘雨佳、李勇政、邱宇、塔可,带来16组近60件多媒介艺术作品,用当代艺术的形式与传统民族文化对话,以艺术与科技的合力打造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的多维体验,表达他们对文化融绘和艺术跨界的独特见解与创作力。

  十三年来,北京时代美术馆坚持每年一度实地采风并举办“云中”系列大型自策展,该系列展览作为华熙集团发起的“云中公益”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备受瞩目。今年“云中公益”焕新升级为“云中·看见”,旨在看见鲜活的生命。北京时代美术馆跨越群山,让观众看见更美的新疆。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对本次展览也提供了学术支持。

  用学术性与艺术性的视角看见新疆

  大地为纸,脚步为笔,北京时代美术馆深入新疆参观了新疆博物馆、新疆美术馆、哈密博物馆、哈密美术馆等机构,并梳理了大量文献资料,充分调研了新疆的科技、人文、艺术、风俗知识,将文化交织的“场域”呈现给观众。扎实的采风调研和文献梳理基础让本次展览在学术性与艺术性上都可圈可点。

  新疆是丝绸之路的核心腹地,在古代长久以来被称为“西域”,“域”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描述国土的“疆域”、形容眼界的“领域”、在艺术语境中的“场域”。而人类开辟道路是为了抵达,当人类不断拓展自己空间领地的时候,路也随之延伸。一条条道路制出山河地理中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路的经纬交织将不同个性的文化连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形成了的边界。“域”的建立,本质上是源于道路、视角、创作等不同方式的相互交织所形成的地区和文化,它既有独立性,又兼具联系的共振和“共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共同构成了超越空间范畴的“地域”,进而形成了更加立体维度的文化“场域”。路、域、场三者共融互补,揭示了一个事实:我们的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连接、又各自独特的文化和社区构成的有机体。

  新疆采风图

  这一次策展灵感从丝路历史出发,从新疆典型的手工艺编织技术中提取文化符号,展现文化交织的“共域”之态。参展作品围绕着新疆主题,有的作品以地理景观、历史文献、考古文物为切入点,有的作品充分运用新疆工艺技术进行再创作,有的作品以色彩、造型和材质与观众互动,形成心灵感知艺术的场域,有的作品纪录在新疆的人、事、物,创造出史诗般的个人美学风格……丝路漫漫悠长、历史兴衰更迭,观众将在此路上感知文化交融,并深刻理解自身的文化和精神归属。

  踏上这条最漫长的路,诗与远方尽在目前

  展览内容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在“感知域”中带领观众感受西域的山河地理风貌人情,“融绘域”探讨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以及丝路上和谐共生的人文域景,“宇场域”作为前两个单元的延申,将目光投向未来,以艺术为经,科技为纬,共同绘制人类文明的未来图景。

  专门为本次展览创作的三件定制作品无不蕴含着科学与艺术交织的精神。艺术家们以开放的宇宙观畅想艺术的未来,尝试探讨在科技变革突飞猛进的当下,跨界革新带来的全新互动体验。

  陈抱阳的作品《机缘》,由人工智能控制的机械臂、一系列光学结构以及由算法驱动的荧幕和投影构成,为观众呈现了远方世界和文明的视觉故事。艺术家想要表达,在今天技术不仅是创作的工具,更是塑造我们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关键因素。在这里,文化、历史与技术不断交织、碰撞,光影痕迹如同古老的丝绸之路,连接不同的域,是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桥梁。

  陈抱阳《机缘》

  赵燕的空间艺术装置作品《织路·回响》,受到新疆特有的弹拨乐器——音乐活化石“托布秀尔”的灵感启发,通过科学和技术手段,让音乐可视化,观众可以用身体参与互动,拨动琴弦感受古老文明和新生力量的交织、传承与新生。个体的沉浸式情感在未来感的场域间碰撞,产生全新的声音景观。

  赵燕《织路·回响》

  刁娟作品《时空之间》是用蜀绣中应用的传统衣锦纹融合新疆特色拼花砖花纹,以荧光绣线作为材质,结合灯光光影效果,将传统工艺当代活化,以跨媒介、跨领域的创作方式使东方的神秘色彩与现代艺术产生激烈碰撞,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刁娟《时空之间》

  马勇的系列作品可以作为观众理解展厅中艺术家几件作品共同的线索。艺术家近几年先后八次进出环境恶劣的罗布泊腹地,创作的作品所用材料独具新疆在地性,让观众如穿越历史的风沙,在沙漠、黑戈壁中感知着来自远古文明的气息。

  马勇《708 件陶片》

  在展览中,亦有以诗意表达历史文化的作品,如塔可的《坠简》试图在一条代表着封闭的不可见的国境线,与一条代表着开放交流的丝绸之路的交叉区域之中,展现那些被时空掩埋的历史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流沟通,犹如一位吟游诗人般记录古人留下的疆域边界。有蕴含着流动情绪的作品如刘雨佳作品《手的沉默》,将镜头投向新疆和田地区地毯厂的编织女工、库车地区布料市场的女裁缝和她们的空间。这些空间介于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之间的模糊地带,延续了艺术家在创作中对于女性日常微妙境遇的一贯关注。

  塔可《坠简》

  刘雨佳《手的沉默》

  参展作品蕴含着艺术家深刻的哲学思考,如李勇政运用新疆地毯和蜡制作的《来自丁尔的家——山峰》,其中的“蜡”作为一种细腻温暖的材质凝结了李勇政与丁尔、与陌生人,甚至不同民族之间的情感联接,同时亦象征各民族友好交往、多元文化交融共生,描绘出多彩的人文景观。艺术家的另一件参展作品《有盐2》中使用的喜马拉雅之盐也有着一种“温热感”,将不同个体的记忆在作品所形成的场域中相互交融、共同生长,创造出新的人文体验。

  李勇政《来自丁尔的家——山峰》

  李勇政《有盐2》

  从文化融汇到文化自信,时代美术馆一直在路上

  十三年“云中”传承的足迹历历在目,北京时代美术馆初心不移地关注少数民族文化,挖掘和保护散落在中国大地即将消逝的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在新时代下传统文化不断焕新的创造力,以及在现代语境下的全新发展之路,以自身的坚守传递文化复兴的信心和希望,吸引更多年轻力量加入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公益事业中。这是一场路与文化的相遇,用当代艺术的形式激活传统文化,让民族文化焕发生机。在观展过程中体会文化共生、互融互鉴,增进观众情感共通的“血脉”认同,鼓励年轻人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

  据悉,展览自12月13日开展持续至2024年2月27日,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一同看见新疆热土上的鲜活生命,看见这片土地上旺盛的创作力与真挚的表达,重新唤起自身无尽的灵感与想象。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美术馆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