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连城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稿本真迹轰动海内外

2023年03月21日 22:10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近日,“王西厢手书真迹”首展奥克兰,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收藏界的高度关注。其中,国内主流媒体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央视新闻客户端、澎湃新闻网、海外网、光明网、国际新闻网、华人头条网、中国作家网、中国文化网、中国城市报、北京青年报、中国经济时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青年报、山西经济日报、汕头日报、泉州日报、香港商报、记者观察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成为当下最热点的文化新闻之一,更一度冲上文娱热搜榜的第三位。

在国外,新西兰先驱报、中文先驱网、新西兰华人头条、美国侨报和侨报网等媒体在主要版面给予了报道:《王实甫〈西厢记〉原作手迹首展奥克兰》……众所周知,王实甫是元代著名戏剧作家,因编写《西厢记》而蜚声剧坛,被称为“王西厢”。他的《西厢记》因文辞优美,曲调娟丽,故事浪漫,至今仍无人能及,被誉为“天下夺魁”之作。

据各大媒体报道,这次展出的《王实甫稿本》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原作手稿,又称为《西厢记稿本》。黄麻纸稿本,每半页纵23.2厘米,横13.8厘米。书法墨迹如行云流水,风神潇洒,颇有文人风范。更为可贵的是,稿本中还夹带着两片宝贵的铅山纸残页,其纸质与稿本不同,同为王实甫当时执笔所写。经统计,这部珍贵的《西厢记》手稿共有二十二折,比现存版本(二十折)多出两折。

中国古典爱情名著《西厢记》文化学者、山西普救寺文化顾问雷建德表示:“这是目前国内唯一发现的王实甫戏曲创作手迹,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重要意义,更是海内外珍贵的元曲原作孤本。”

文艺评论家卢丰说:“王西厢手书真迹,可以窥见王实甫炼字炼句巧用文思、内心思考、审美要求、语言风格运用的写作过程。王西厢手书真迹进入文学研究的公共视角,会在旧有“作者作品”的模式下,进行重估与镜鉴。”

雷建德介绍,王实甫《西厢记》原作书法手迹,十分珍贵。1978年,北京中国书店曾发现四片《新编校正西厢记》刻本残页,被粘在元刻本《文献通考》书背上,经鉴定为最早的元代《西厢记》刊本而轰动一时;1986年,一个牧民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塔提让乡“苏伯斯坎”古遗址处,无意中发现了一张元代时期遗留的董解元《西厢记》手抄本残页。这片残页长21.8厘米、宽27厘米,距今近800年历史,也是用黄麻纸书写的,内容从“倚定门儿手托腮”开始,止于“夫人烧罢夜香来”,是古本董解元《西厢记》中《仙吕调·赏花时》的手抄本残页,现由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珍藏,被誉为国宝级的珍品。

据记载,该《西厢记》稿本原为清初王府旧藏,书上钤有三阿哥胤祉‘诚府珍赏’鉴藏印,是流传有绪的王府珍品。手稿先在一位老农祖屋中被发现,后由国内一位大家黄氏出资购买珍藏。为了更好保护这件珍贵手稿,目前藏家或考虑将原有《西厢记》稿本改装为手卷形式,以便日后展出收藏。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国外展出的《西厢记》稿本真迹图特别引人注目,在新西兰开幕后轰动海内外。新西兰中国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雷树清说:“从展览明显可以看出,迄今存世的元代戏曲手稿十分稀有,更何况是大名鼎鼎的王实甫手迹稿本呢,真可谓千金难求。”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件罕见的元代《西厢记》稿本弥足珍贵,从学术地位和稀缺程度上来看,其价值堪比2.3亿元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瓷罐,是收藏界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宝!

在文学史上,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三座里程碑。元曲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而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冠誉中外,在诸多元杂剧中脱颖而出,成为不朽的爱情名著,它的问世却要比世界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早近四个世纪。历代文人对王实甫《西厢记》尤为青睐,现存明、清刻本不下百种,为古典剧作之冠。海外译本有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日文等,影响所及已遍布全球。

自《西厢记》问世以来影响深远。它对戏曲、小说、诗文、绘画、舞台演出以及工艺美术等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渗透到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明清以来,不少文人墨客对《西厢记》的赞美比比皆是,即使在国外文化圈子也是备受推崇。

《美国大百科全书》说,“《西厢记》是剧作者王实甫以无与伦比的华丽的文笔写成的,全剧表现着一种罕见的美”,“是一部充满优美诗句的爱情戏剧,是中国十三世纪最著名的元曲之一,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法国大百科全书》说,“13世纪中国戏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在元曲中是篇幅最长的一部浪漫主义杰作。这是爱情的诗篇,整个故事自始至终贯穿着一对情人的悲欢离合,充满了迷人的情趣。”   

《日本大百科事典》说,“积极的内容与优美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就使《西厢记》成为元曲的最佳作品。”   

《英国大百科全书》说,“《西厢记》这个戏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它的篇幅比其他元曲长出几倍,对后世戏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苏联大百科全书》说,“戏剧在元代文学中占主导地位。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等,代表着元代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

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在《新校注古本西厢记自序》中就说:“自王公贵人,逮闺秀里孺,世无不知有所谓《西厢记》者。”

明代诗人何璧评论《西厢记》的流行效果时说:“自边会都鄙及荒海穷壤,岂有不传乎?自王侯士农而商贾皂隶,岂有不知乎?然一登场,即耄耋妇孺、痦瞽疲癃,皆能拍掌。”

清代诗词家徐士范《重刻西厢记序》云:“至元王实甫,始以绣肠创为艳词,而《西厢记》始脍炙人口。”

当代学者黄锦祥称道:“《西厢记》享誉之广、爨演之盛,实甫始料未及。”

由此可见,从古到今人们对《西厢记》的喜爱与日俱增,可谓“举世皆尊”,甚至被称为元曲中的“神品”。例如,明代文学家程巨源称《西厢记》为“崔氏春秋”,并为之作序道:“终场歌演,魂绝色飞,奏诸索弦,疗饥忘倦,可谓词曲之《关雎》、梨园之虞夏矣……奏演既多,世皆快睹,岂非以其‘情’哉!”戏曲家汤显祖在《西厢序》中说得更加明显:“予尝取而读之,其文反反覆覆,重重叠叠,见精神而不见文字,即所称‘千古第一神物’,亶其然乎!间以肤意评题之,期与好事者同赏鉴,得可与水月景色天然妙致也!”

由于作者才艺高超,因此《西厢记》能脍炙人口,剧中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初衷。可以说,王实甫是一位举世公认的戏剧奇才,他能巧妙地塑造人物之间的特定关系、内在矛盾和各自独特的语言,显示出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全剧情节曲折跌宕,富于变化,心理描写细腻生动;语言运用上精雕细刻,形象鲜明,传说王实甫写至“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时竟呕血倒地,可见其用力之深令人震惊。

《西厢记》成为元代杂剧的经典代表,问世即“天下夺魁”,它的手稿是凤毛麟角,具有重大的文献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而这次展出的《西厢记》稿本是王实甫唯一存世的原作孤本。金圣叹称赞《西厢记》是“第六子才子书”。并说《西厢记》不同小可,乃是“天地妙文”。在思想上突破了传统婚姻观,肯定了必至之情,为戏曲开辟了新的道路。

近年来,手稿收藏作为文化收藏的重要一项,早就得到业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如胡适、鲁迅、郁达夫、梁启超、周作人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的手稿在拍卖场频频以高价拍出,他们的手稿尺牍最受人们的青睐,如今都已成了许多藏家竞相追捧的佳品。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