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博专家教你居家保护书画秘笈

2017年10月29日 09:23 信息时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冯钰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的秋天比北方要晚了一个多月,最近正是秋高气爽好晒书的时候,您家里的书画藏品保存得怎么样啊?

  10月26日晚,广东省博物馆有机文物修复组组长、副研究员李涛应广州美术学院美术作品修复保存基地之邀,进行了“书画类文物的日常修复与保护”讲座。讲座以广东省博物馆近两次年度大展《千年风雅——馆藏宋元以来绘画精品展》、《荟雅南州——明代广东文人的艺术与生活》为例,讲述了书画文物的日常修复、文物的安全保存环境等各个方面内容。

  李涛告诉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书画保存的误区,如使用报纸或塑料袋包装字画、用家用消毒器除霉除菌、用透明胶粘贴书画背面、或将金属类收藏品与木质、纸质的有机藏品混放等误区,这些做法都不利于藏品长久保护,需要尽量避免。

  承载着中国书画的载体,是易损的缣帛、纸张。有人说,文物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洗礼下,同类物品中的幸存者。而相对于处于同一个时代的玉器、陶瓷器等硬质文物来讲,书画文物能够保存至今,可以说是幸存者中的幸存者了。

  李涛拥有丰富的书画类文物修复经验,经常有人问他,他裱的画能保存多少年,李涛的回答总是:“这最大取决于保存的环境。”

  我们通常评判文物保存环境是否达标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环境的温、湿度;环境的光照度(含可见光、紫外线及红外线);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动物损害防控。在博物馆里是这样,在家庭中当然条件没有那样标准,但也要从这几方面来观察。

  剧烈的环境波动也会让书画“感冒”

  与绝对的温湿度相比,文物更不能承受的是剧烈的温湿度变化。

  许多人都知道,书画保存最佳的温度是20℃,相对湿度为50~60%间,但许多人忽略的是,比起这个数字来,更重要的一个指标叫“日波动值”。

  李涛介绍说,根据《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实行规范》要求,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相对湿度日波动值不得大于5%,温度日较差不得高于2~5℃。与绝对的温湿度相比,文物更不能承受的是剧烈的温湿度变化。文物和人一样,在遇到周边环境突然变化的情况下,也会引起“身体”不适,甚至“感冒”、“生病”。忽冷忽热,忽干忽湿的环境波动,有时候比文物常年在已经适应了的“较不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下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例如敦煌出土的大量写经卷,虽然常年处于并不适宜纸张保存的干燥环境中,但是因为避光以及较为稳定的湿度环境,虽然经历千百年并没有发生太大损毁。

  现在艺术品市场是世界性的,我们经常在西方购买艺术品回国,或者将南方的书画运送到北方,在很短的时间里温湿度变化过快,就会产生种种问题,如起皱、变干变脆等,不利于书画的保护。在家庭里,如果空调忽开忽关,室温及室内湿度变化过大,也很容易让藏品“感冒”,这是需要注意的。

  在博物馆里,控制温度是使用中央空调,控制湿度则是使用一种叫“调湿剂”的材料,在密闭空间(收藏柜或展柜)中保持湿度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变化。它和家用的吸湿剂不是同一种东西,除了在湿度高的时候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之外,还会在过于干燥时释放出一定的水分,但价格比较高,不太适合家庭使用。李涛建议说,家庭收藏书画可以使用樟木箱密封。尤其是广东本地出产的“阳江箱”,除了防蛀防腐之外,木材本身就有很好的调湿作用。

  什么样的光照对书画伤害最小?

  不要让阳光直射书画,最好用不含紫外线的LED灯,并且定期更换展品。

  绝对一点儿来说,最不伤书画的当然是隔绝光照密封保护啦!博物馆的文物库房里就是这么干的。当然,家庭藏画要兼顾欣赏,肯定是要挂出来接受光照,这种情况下用什么光比较好呢?

  首先,绝对不能日光直晒书画。大家都知道,日光中除了可见光之外,还有大量的红外线与紫外线,而肉眼不可见的紫外线与红外线,对物质的伤害是最大的。红外线传递的能量主要为热能,会使被辐照物体变得干燥脆弱。而紫外线传递的能量不仅可以使某些对光敏感物质的部分化学键发生断裂,而且还会使被辐照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而加快老化速度。

  那么人造光源就完全安全了吗?

  我们会看到,一些展厅里使用点光灯(卤钨灯),让光线从上而下聚拢在画面中心,视觉完全被吸引,效果很好。但要知道的是,卤钨灯和白炽灯、卤素灯一样属于热光源,如果持续照射纸张的某一处,极易使该处发生变色、干脆、老化。展厅空间较大,能保证光源与展品的距离,家庭使用可要特别小心。

  日光灯(荧光灯)和节能灯这样的冷光源,紫外线含量比白炽灯高出很多,对于光敏物质来讲,其伤害作用更为明显。为了家里的书画着想,还是尽量不要使用啦。

  在《千年风雅》的展柜中,是使用不含紫外线的LED灯作为文物照明光源的,而且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光照度统一调成50Lux。

  家里当然不能一直这样暗乎乎的。李涛说,家庭一般挂画离窗户都会有一段距离,不会直接被日光直射。但为了延长书画的寿命,还是建议定期更换,就像博物馆里面的展品也不能一直展示着,需要轮换休息。展示时间过长肯定对长久保存有影响。

  李涛不主张把书画装裱成挂轴,认为最好裱成压镜框的形式,这样一方面起到防尘的作用,而且玻璃也会阻挡一定的紫外线。“有可能的话,把家里的画都裱成大概相似的尺寸,定期换着挂。悬挂时,除了避光之外还要注意尽量不要挂在潮湿的墙面上。比如家里靠北的墙面一般比较潮湿,天气变化的时候潮气上来,可能会浸过画的背板,进到里面,前面有玻璃挡着,潮气出不去,憋在里面就把画弄皱了。这是要注意的。”

  防虫防霉,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经常拿出来翻一翻

  别用消毒碗柜处理书画霉斑。

  在岭南地区,防霉和防虫的问题家家都要面对。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书虫与霉菌都是在相对比较稳定的、无人打扰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繁殖生存。一直不翻的书,静静放着肯定会生虫,家庭收藏,不是藏起来就完了,而是要经常把玩。

  广东虽然温暖潮湿,但也不是一定就会书画发霉,李涛说,他到南华寺去考察,发现他们有许多藏书,品相都很好,没有一点虫蛀霉斑之类的问题。他们的经验就是每年现在这个时候,秋高气爽的季节把书拿出来晾。“当然不是在太阳底下晾了,就是拿出来翻一遍,整理一遍,这个过程就是最好的防虫防霉过程。你的书翻一遍,有40%的虫子就已经死掉了。而且你在翻的时候也为藏书除了尘,尘土里面带着的霉菌的种子,也被你清理了。家庭防虫防霉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经常拿出来观察一下。即使有了虫害的迹象也会减少损失。”

  发现了霉点也别乱来。曾经有人发现收藏的书画有了霉点,想起了图书馆里用的图书杀菌机,就把书画放进家里的消毒碗柜里照了一遍。消毒碗柜杀菌灭活的原理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作用,对颜色有一定的漂白作用,放进里面的书画很快就会褪色,对其他文物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不建议用报纸、塑料袋包裹书画

  应选用纯木浆制作、不添加缓冲剂的无酸纸包裹书画。

  对于从事书画修复工作的人来说,纸张文物的防酸和脱酸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酸性水解反应对于纸张文物来说是非常致命的,会让纸张脆化。在家庭收藏书画时,也要特别注意这一点。除了隔绝含硫含氮的有害气体之外,还要注意不要让书画接触到酸性介质。

  李涛说,和藏家交流时,发现很多人是把家中的字画用报纸包起来收藏的,认为报纸里面有油墨味,可以防虫。他特别反对这个做法。“我一直认为报纸本身是一个时效性很强的东西,一般是再生纸加入酸性物质做催化剂,所以它本身是酸性的,用来包文物是个非常大的伤害。但是前段时间我做了一个实验,发现现在的新报纸PH值偏碱性,因为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酸化对纸张保存的影响,所以在造纸时有意识地加入了一些碱性物质作为缓冲剂,让它显示出碱性。这样看,短期内用报纸包书画没有什么问题,但我仍然不建议大家这样做。因为一是在常年保存中,整张报纸会慢慢向酸性偏移,二是报纸油墨里含铅,而重金属对文物保护也有伤害。”

  如果需要包裹书画,李涛建议大家选用纯木浆制作的、不添加缓冲剂的无酸纸。

  另外,大家不要看到文博工作人员使用塑料袋装书画或小件藏品,就也随便这样做。因为塑料是分许多种类的,博物馆使用的叫RP材料,是无毒无害的中性材料,而市场上常见的塑料袋中大部分都释放出一些有毒有害的有机气体,不宜用来包装书画。

  在修复中,李涛还发现,一些人会用不干胶去粘贴断裂的书画作品,甚至主动将文献类的纸质藏品用透明胶整体粘贴一层,认为这会像以前照相馆“过塑”一样,给纸质藏品穿上一层外套,让它防尘防霉、坚韧不断裂。可这其实是对藏品最大的伤害了。李涛说,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特别好的方法能移除胶带对文物的损伤:“不干胶会将脆弱文物撕裂,时间稍久,胶液还会渗透到文物内部,导致不可逆的损伤。即使是陶瓷这类质地较坚固的文物材料,不干胶粘帖以后也很容易留下胶痕,难以去除。”

  李涛还提醒大家不要用订书钉、图钉之类的东西挂画,它们不仅会直接刺伤书画表面,而且极易生锈并污染固定物。图钉是金属材质,还会导致接触处的电化学反应,加速文物老化。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书画秘笈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