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林福星的艺术世界:艺臻化境自成一格

2013年01月25日 15:47   《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林福星设计作品:番莲三联供桌 林福星设计作品:番莲三联供桌 林福星设计作品:卢氏黑黄檀嵌越南黄花梨千工拔步床 林福星设计作品:卢氏黑黄檀嵌越南黄花梨千工拔步床 林福星设计作品:镶玉石皇宫椅三件套 林福星设计作品:镶玉石皇宫椅三件套

  林福星的家具作品,一如既往,备受赞赏。他以自我的姿态以抵达最真实的艺术观念,把他最用心的部分放在你的眼前。

  艺臻化境,自成一格

  ——探访林福星的艺术世界

  文/陈盛娥

  人物名片>>>

  林福星,贡品轩创始人,中国木雕艺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前几日,林福星被誉为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其作品《番莲供桌》也被中国工艺美术艺术馆馆藏。他的美学理论、创作理念和艺术体系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深刻影响着众人。我们能感受到他的作品所散发出的脱俗气息,更能感受到他对于艺术的尊重和挚爱。

  淡泊如云,潜心创作

  被誉为“中国木雕艺术大师”,林福星觉得身上又多了一份使命感。在他看来,“传承传统文化和创造新经典作品才是宗旨所在。”

  说完,他的神情多了一分严肃。

  是的,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喜欢从创作中去寻找实际的人生。从1984年接触木雕起,至今做古典家具,28年余载,每时每刻无不都在钻研,对技法的磨练尤其用功,常常陶醉在自己的家具创作世界中流连忘返。但这样的日子,他不觉得沉闷无味,反而自得其乐。林福星说:“我觉得有很多传统的技艺值得学习,到目前为止,我还非常欣赏明清时期的经典作品,从它们身上能学到了很多东西。”

  为了做好家具,他下的功夫不止这些。一位老师傅告诉我,跟着林福星多年,很了解他。他在工厂里待上一天的时光,是常有的事情。对于每一件家具作品,无一例外的,他都会反复琢磨、推敲,力求做到极致。

  几十年的躬身学习和耕耘砥砺,林福星看到的东西比别人多一些,交流多、见识广。这些不仅让他积淀了扎实的艺术功底,同时也积淀了艺术修养,在业界也享有很高的声誉。除了家具创作之外,在一些专业性书刊上,也能经常看到他的论著,有许多文章涉及到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以及艺术实践等各个方面,论述精妙,文采飞扬,足以见证他的艺术修养与沉淀。

  这些年,走在生活和艺术之间,林福星始终不忘自己的坚持,依然乐在参悟中。他说,“做家具的这些年,怎么把古典家具做得更好,依然是我每日要思考的问题。我的理想状态是,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家具创作和研究中去。”

  这简洁的一番话,折射出这位中国木雕艺术大师的大朴大雅。从中,你会收获一份感动。如果说,灵魂是一只杯子,你用来盛艺术的佳酿,就是一个诗人。林福星就是这样用一生的精力去创作的诗人。

  熔古铸今,技近乎道

  事实上,多年的历练,林福星对作品的拿捏可谓是“运用自如,技近乎道”,也颇有心得。他在保留优秀的传统艺术的同时,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学说。在他的眼里,做家具必经过三重之境界,“物境——型材艺——写实,雕刻技法要有厚度、深度;情境——韵律神——传神,达到气韵生动;意境——儒释道——载道,注重儒家气节与道家法度。”为了使古典家具能够达到这三重境界,林福星还提出了三种极具深远意义的艺术语言。

  对此,林福星娓娓道来。

  首先,他十分注重从艺术木雕中汲取文化精髓,对雕刻技法进行巧妙的融合和延伸。他认为,古典家具要呈现出一种灵动意味,突出内在的力量与和谐的美感,就必须根植于“精细浮雕”和“精微透雕”的传统工艺上,通过将这两者的相互结合,以此来把握家具牙板、靠背板等处的线条,使纹饰更加圆润,视觉效果更加丰厚。

  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清刀素雕”独特的雕刻技法。这种艺术创作形式是削减意义上面的雕与刻,也是蕴含国画艺术、雕刻艺术和家具制作技艺三种文化的交融贯通,直接以刀法去雕塑出肌理,由外向内、循序渐进、有始有终地将形体塑造出来。它包括形式语言之新,体现出深、浅、远、近的空间意蕴,一种秩序井然的结构美以及深层空间感就能瞬间跃然而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对家具的一种艺术处理法则。

  其次,他还认为,对于家具的雕刻题材,要有认知的审美过程,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所运用的题材要适境。有别于其他流派以花鸟、灵芝、祥云等传统纹饰的点缀,而多以一种多元化意境,如李耕的国画题材等等,相对完整地表现了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让整体凸显出强表现力。他说,木雕形体雕塑是立体的一门哲学,应物象形,在块面、形体上演奏表演着;古典家具家具题材并非孤立的形体雕塑,而是一副生动的图景,所呈现的方式不同,面部表情、动作、场景也不同。这就要求创作者要试着敞开自我内心的情怀和意绪,去领会事物静动态时的比例构造、环境空间和心灵空间。在内容上发挥到位,配以远山近水、人物神态以及故事情节等元素,在立意和构思上必须要适当加入符合主题的元素,经过艺术处理再恰到好处地运用于古典家具之中,把一个个富有生命张力的情境自然地烘托出来。

  最后,他十分讲究在古典家具创作中对人物、事物的表现手法。其形体的扩大或缩小,摆设的角度、高低等微妙变化,都不离既有的比例法则。另外,诸如“美人无肩,勇将无脖”、“象生于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言有尽而意无穷”等等艺术语言,都深深地被运用于每一件家具作品之中。

  而今,贡品轩里的木雕作品,抑或明清家具,将传统文化诠释得淋漓尽致,无不散发出“味外之旨,韵外之致”之神韵,无不让观者产生共鸣。这大美之艺术色彩,其中也是因为林福星的态度。他不追求家具的“量”,而只在乎其“质”,甚至以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为何如是说?原来,林福星认真执着的性子,使得他特别爱琢磨。比如说创作一件家具之前,他能一连好几天把它当成一个事,琢磨来琢磨去,无论是选木料、选雕刻题材,还是做工,他都要求在细节体现,并反复磨砺,不执于心,不偏于物,以达到“合乎自然,又超乎自然”的和谐乐章。

  回味无穷的番莲供桌

  林福星的精湛工艺和深刻思想,让他的很多作品都备受好评。《番莲供桌》以精妙的造型之美,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据说,参选的时候,这件作品的照片刚发过去,就已经赢得赞赏了。

  林福星告诉我,这件作品修改过两次。第一次是觉得三弯腿的力度不够,第二次则是因为要增加一个可放祭拜贡品的抽屉。这两次修改之后,才觉得近乎完美。

  “为什么好的家具作品让人感到得体?”我问。

  “造型的重要性是不可动摇的,而造型的形成又是我们的文化所决定的。然后,实用性也是不可忽略的,在美学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兼顾着功能与实用。所以做这件家具之前,必须先做功课”,林福星给出这样精辟的阐释。

  “若得精微,守此规条”,林福星就是这样坚守自己的原则,以初学者的心态去探索,去超越,常以小见大,是陈出新。

  这件《番莲供桌》能在全国几百件家具作品中脱颖而出,是实至名归的。供桌为明清家具中的一种,属于佛具用品。传统的造型已经做到了极致,林福星便选择了另辟蹊径,以最纯洁的莲花作为主要纹饰,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融合,再进行设计改良,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在雕刻上,制作精细,施艺刀法圆润流畅,注意线条的美感和趣味。造型上构思巧妙,三弯腿外撇,既轻盈又浑然有力,翘头的弧度巧妙精致,刻画的番莲花纹细致入微,纹理轻盈飘逸,各部分衔接巧妙,看起来就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整件作品体现了结构合理性而又极富装饰效果的特点,契合时代的审美,让人着实心生爱慕。

  “别花无此姿”,可以说,它既不会使人产生一览无余的简单,也不会令人有望而却步的深奥,而是第一眼是惊艳,第二眼是亲切,第三眼是回味无穷,如品陈酿。毫无疑问,它给我们带来了惊喜,能够让观者置身一种艺术氛围之下,去把玩、感觉艺术作品的整体及每个细部的“意味”。能够做到这些,这中间也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精力。

  “怡然弄弦得月明,自得研墨揽风清”,这里面包涵着多么深刻的艺术素养。林福星用自己的艺术素养去组织自己的艺术论语,艺臻化境,自成一格。作品大概就是如此,为他的心境代言。他的举手投足间,已然是一个大艺术家。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