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

2016年04月05日 13:32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导语:当我们翻开中国美术史,不难发现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代艺术家以自己独特的智慧、高超的画技、深邃的意境,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过目不忘、刻骨铭心的不朽杰作,在这些不朽的杰作中,后人从古代画家中挑选了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韩滉《五牛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明仇英《汉宫春晓图》,清郎世宁的《百骏图》将它们归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并载入中国美术史册。但是,近代以来,无数画家前赴后继,也为今人留下不少经典画作,那么,有哪些画家名作入围近代以来十幅名画,恐怕也是美术界所关注的。

  记得张大千生前曾说过:“会作文章的一生必要有几篇大文章,……这才可以站得住,画家也必须要有几幅伟大的画,这才能够在画坛站得住”。遗憾的是,近代以来,尽管很多画家成就很高,但是他们的作品仍有很大的缺陷,这种缺陷主要体现在画家一生缺少代表性作品或是画家代表性作品很模糊,比如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三位画家,他们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是无人能撼动,但要人们说出他们一生的代表作是哪一幅恐怕很少有人说得出,有的作品尽管精湛,但重复的太多,比如吴昌硕的花卉、黄宾虹的山水、齐白石的虾等,2015年保利展出的齐白石《山水12屏》巨制,据媒体披露,这样《山水12屏》巨制齐白石有三件,除保利展出的外,另二件被文博机构收藏。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即使是擅长画宏幅巨制的李可染生前画的《万山红遍》就有七幅之多,《井冈山》达十多幅,题材相同,构图大同小异,而西方绘画大师都有非常知名代表作,如达·芬奇的《蒙娜莉莎》、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雷诺阿的《红磨坊街的舞会》、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等。这些名作都具有稀缺性、唯一性。所以,在笔者看来,要推举近代以来十大名画,必须具备以下四大条件:一是必须是画家一生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也是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文博机构争相收藏的镇馆之宝;二是必须是大尺幅、大格局、大意境的作品;三是作品必须是稀缺性、唯一性;四是作品必须影响巨大,曾多次出版、展览并引起画坛极大反响的。根据以上条件,笔者将以下作品列为近代以来十大名画(按画家出生年月排列)。

  一、 清末任伯年《群仙祝寿十二通景屏》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任伯年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名作一:任伯年《群仙祝寿图12通景屏》

  任伯年(1840-1896年)是清末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徐悲鸿称其“仇十洲以来中国第一人”。任最著名的作品当推他的工笔重彩《群仙祝寿图》。《群仙祝寿图》共有12条屏,每屏高206.8厘米,宽59.5厘米,合起来总宽为714厘米。画作表现的是西王母庆寿蟠桃会的隆重富丽场面,画中包括西王母、小姐、宫女、群仙共46个人物,在形象塑造上画得平易近人,可亲可爱,同时表达了仙灵境界的美好,完整的体现了任伯年超凡的想象力及超高的绘画水平,表现了他宽广、奇特的表现手法。创作中他把各路神仙人物安排由地面、空中和海上分路去赴宴,场面宏大。画家将人物划分五大组块,每组人物之间又相互关照、疏密多变、错落有致。构图采取交叉重叠式展开,活泼灵动,穿插树木、花鸟、山石、建筑、海水、云雾,画面显得丰富统一。他用色明快、鲜活,朱砂、石青、石绿在泥金的画地上浓彩淡染,整幅画面金碧辉煌,极具艺术和观赏价值。

  据说上世纪50年代初,著名书画鉴家、任伯年作品收藏大户钱镜塘用400元在一家古玩字画店买下了任伯年的代表作《群仙祝寿图》,这个价格在当时绝对是天价。后在唐云的再三恳谈下转让给了上海美术家协会,并由后者保存至今。由于《群仙祝寿图》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其被印制成为许多印刷品,特别是其包含12条屏,因为此常常被印刷成为挂历。上海朵云轩从2003年开始,历时八年,《群仙祝寿图》终于被以木板水印技艺,在金笺之上铺陈出12条泥金画地的通景画。

  二、现代徐悲鸿《群马图》横幅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徐悲鸿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名作二:徐悲鸿1942年作《群马图》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名作二:徐悲鸿《群马图》邮票小型张

  徐悲鸿(1895-1953年)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书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他以画马著称于世。徐悲鸿的骏马以真马为师,又融会了传统画理画法。他从不画僵绳,马的体态较瘦,腿脚较长,十分矫健。尤其是运用写意笔法,只在少数关键部位如骨关节、鼻孔等处加以勾描,创造了前无古人的骏马形象,并成为画史上独树一帜的画马大家。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的《群马图》横幅。《群马图》,高95厘米,宽181厘米,创作于1942年,为徐悲鸿平生最精彩的群马作品。画的左上方有徐悲鸿题字及印章。题字为:壬年大暑悲鸿。“壬年“是1942年,那时徐悲鸿在重庆。画作于重庆凉风垭一位朋友家里,时值“大署”。画面有六匹奔马。一马在前作回顾态,二马并驰,其一与作回顾态的奔马相应;右方一白一黑,奔驰中两相默契;后方一马只见马首,似在紧跟前五匹。六匹马姿态各异,奔他向前则是相同的。从中可看出徐悲鸿的骏马最见时代精神、最见性格。

  该作被多次印刷出版、展览。1978年 5月5日邮电部发行了T28M 奔马小型张,面值5元,为当时面额最大的邮票。该小型张图案就是采用徐悲鸿1942年创作的《群马图》,但邮票命名“奔马图”。邮票发行后,甚为轰动,极为抢手,现已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

  三、 现代张大千《长江万里图》长卷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名作三:张大千1968年作《长江万里图》长卷

  张大千(1899-1983年)是具有世界性影响国画大师。徐悲鸿赞誉他为“五百年来一大千”;溥心畲曾称“宇宙难容一大千”。大千晚年开创泼彩和泼墨技法使他的创作从具象走向印象,又从印象走向抽象,为中国画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有评论家认为:“国画家能够上承古代美术遗产,兼摄世界美术之长,使国画的技巧、境界,向上延伸一步的,在今天,只有张大千。”在大千作品中,创作于1968年的《长江万里图》长卷无疑是最具代表性,这幅画是张大千为张群祝寿而作,宽53.2厘米,长1979.5厘米。整卷画作主要以鸟瞰之构图方式展现了连绵不绝的动势和空间,将不同之时空视点,纳入同一视觉空间,透显了中国文化的宇宙观。画面上疏密明暗的安排,绝无单调重复之病,并有一气呵成的整体感。同时,画作可谓十八般武艺集一身,举凡泼墨、泼彩、用笔、点染、荫湿、流动、沉渍、干印等各项技法之运用,营造出长江山水庞大蜿蜒的气势。张氏在这幅作品中具有一项特殊成就,即是将浓艳的青绿设色与工致的笔调融入文人山水的笔墨中,在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间的调和上表现了他最大的企图和努力,达于前人所未及之境地。《长江万里图》兼重笔调的雄浑与秀润,并以张大千泼写兼施的个人风格,奠定了张氏在中国山水画上不可憾动的地位。该画绘成后,台北历史博物馆为其专场举办《张大千长江万里图特展》,并印行《张大千长江万里图》。展览当时,印制的几百幅图卷被抢购一空,盛况空前。之后,该作屡屡被出版印刷,不少画家将此作为学习范本,影响可谓深远。

  四、 现代张大千《庐山图》横幅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名作四:张大千1983年作《庐山图》横幅

  张大千生前非常重视宏富巨制的创作,即便到了晚年也是如此,其中《庐山图》就是典型一例。1981年,83岁的张大千应日本横滨著名侨领李海天之请为其旅馆大厅绘制《庐山图》。此图创作历时一年半,宽1.8米,长10.8米,为此,大千将其台北摩耶精舍的画室与隔壁房间打通,专门制作了一张特大的画案,将一块整绢铺于上。众所周知,西方绘画将绘画分为具象、印象、抽象三类,在笔者看来,张大千晚年创作的《庐山图》则可上升为想象,这也是绘画的最高境界,即“师心”的境界。张大千没有去过庐山,他完全凭借想象来画心中的庐山图。画面从左上方鄱阳湖,庐山含鄱口画起,从水天一色的鄱阳湖进入云气晖映的崇山峻岭之中。该画技法是大千晚年独创的泼墨泼彩法,但与常见的不尽相同。画面上群山丛树还是实笔多,勾勒精到、皴擦厚实、点染凝重,与泼墨泼彩形成的云雾虚幻相映衬,更显得苍苍莽莽,瑰丽绚烂。气势磅礴,青绿水墨淋漓,晖映交融。大千在画上自题诗云:“从君侧看与横看,叠壑层峦杳霭间。仿佛坡仙开笑口,汝真胸次有庐山。远公已过无莲社,陶令肩舆去不还。待洗瘴烟横雾尽,过溪高坐峨嵋山。”这也就解开了何以大千一生没有去过庐山,却将庐山选作可能成为自己绝笔的题材,原来庐山之美,早在大千胸中酝酿,聚天地之精华,集江山之瑰丽,这就是画家意中的庐山,也即画家心中的祖国河山。创作期间大千数次心脏病发作晕倒送院急诊,稍康复就又让助手抬上画案,真可谓“呕心沥血”。因为定于1983年1月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所以虽未完全竣笔,大千只得先将画送付装裱,准备展出后再行润饰,但是没有想到3月8日大千在伏案题书时溘然逝世,终究没能完成和落款。至今我们看《庐山图》,其左上角尚有仅用淡墨勾勒,未及皴擦点染之处,但这已无损于整幅画的辉煌。《庐山图》先后多次被展出和印刷出版,现该作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五、现代傅抱石《丽人行》横幅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1947年傅抱石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图为傅抱石在展场上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名作五:傅抱石 1944年9月作 《丽人行》 长卷(徐悲鸿、张大千题跋)

  傅抱石(1904—1965年)是20世纪画坛开宗立派的画家,以山水、人物名世。傅抱石的《丽人行》创作于 1944年9月,宽61厘米,长219厘米,是傅抱石送给郭沫若生日礼物,也是傅抱石平生中唯一的长卷。画的题材取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丽人行》长诗,画的是杨贵妃一行夜间出外巡游的奢华场面。作者用泼墨写意的浓密柳荫作背景,安排了五组37名人物,突出绝代美人杨贵妃的形象。整幅画作明暗、精细及色彩对比鲜明,穿插变化有致,有强烈的舞台效果,由于它是傅抱石所有作品中惟一的长卷,被认为是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一直为藏家瞩目。尤为珍贵的是,《丽人行》的背面有徐悲鸿、张大千两位大师的题跋,更使其身价倍增。徐悲鸿跋:“此乃声色灵肉之大交响。抱石先生近作愈恣肆奔放,浑茫浩瀚,造景益变化无极,人物尤文理密察,所谓炉火纯青者非耶?余前尝作画中九友诗咏之云:门户荆关已尽摧,风云雷雨靖尘埃,问渠那得才如许,魄力都从大胆来。”张大千跋:“古人论山水旷于无天密若地,先生以此秘入人物,开千年来未有之奇,真圣手也。勾勒衣带如唐代线刻,令老迟所作亦当裣衽。”据说,郭沫若深爱此画,并成为郭家的传家宝。1996年,郭家以1078万元的天价拍卖,打破了苏富比1994年拍卖张大千巨幅泼墨山水画《幽谷图》816万港元的历史纪录,轰动海内外市场。

  六、现代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镜心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关山月和傅抱石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创作《江山如此多娇》巨幅作品照片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名作六: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名作六:傅抱石、关山月合作《江山如此多娇图》悬挂在人民大会堂场景

  傅抱石(1904—1965年)、关山月(1912—2000年)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创作于1959年,当时中央邀请傅抱石、关山月,请他俩合作以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为内容,合作为刚落成的人民大会堂画幅大画,题目叫《江山如此多娇》,是周恩来总理定的。为此,傅和关历时四个月,完成了高 5.5米,宽9米的巨幅画作,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作品题句:“江山如此多娇。”整幅画面表现出新中国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这张山水画也是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诗意画”的杰出代表。“这次作画,从探索主题,经营位置……直到挥毫落墨,都是从江山如此多娇之‘娇’字上下功夫,图中包括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季节也包括春夏秋冬,概括了祖国的壮美江山”。傅抱石为此作了多幅草图小稿,通过后,两人分工,在表现技法、使用工具、色彩运用等方面,两人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傅抱石后来在《北京作画记》一文中如此追述:“我们力求在画面上,把关山月的细致柔和的岭南风格,和我的奔放、深厚为一体,而又各具特色,必须画得笔墨淋漓,气势磅礴,绝不能有一点纤弱无力的表现。” 这幅煌煌巨制庄重典雅,笔墨淋漓,气势磅礴,尺幅之大创下了历史记录。今天,这幅惊动最高层领导最多的画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现该作被人民大会堂永久珍藏和悬挂。

  七、现代蒋兆和《流民图》手卷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名作七:蒋兆和《流民图》高清

  蒋兆和(1904—1986年)是现代著名的人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流民图》是蒋兆和最重要的的代表作。蒋从1941年开始构思,至1943年完成,该作品高2米、长约12米(原作长26米),现藏中国美术馆。画的主题主要是表现逃难群众悲惨的生活。在画面中,蒋兆和塑造了一百多个无家可归的、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形象,与真人等大。构图多为半身特写,重个性刻画,使形象有呼之欲出之感。笔墨侧重悲怆氛围,烘染愤慨情绪的宣泄,缩短了艺术形象与观众间的距离,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为民写真”的现实主义杰作,显示了画家宏观上把握矛盾冲突、把握社会现象的构思才能和水墨人物画方面的创造精神。他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西画之长,创造性的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技巧,其造型之精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之深刻,在中国人物画史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遗憾的是, 1944年,此画展出于上海,被没收。1953年,半卷霉烂不堪的《流民图》在上海被发现,后半卷从此下落不明,此为残存的上半卷。《流民图》的后半段已只有照片 ,该画多次被印刷出版、展览,影响巨大。1956年,编入日本版《世界美术全集》;1957年,在前苏联展出,引起轰动。1995年,蒋兆和的弟子姚有多、马振声等五人完成《流民图》复制品全卷,并在中国北京与日本展出。

  八、当代石鲁《转战陕北》镜心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石鲁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名作八:石鲁1959年创作的代表作《转战陕北》

  石鲁(1919—1982年)是长安画派的中流砥柱和杰出代表,也是中国画坛上的怪杰,许多人把他描写成一个半疯、半瘫、半狂的怪人。他在国际上知名度颇高,有“中国的凡·高”之誉。他的代表作《转战陕北》创作于1959年,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年大庆时,为将落成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而创作一幅表现毛主席转战陕北为题材的作品,高208米,宽208米。为了描绘出那壮丽的场面,石鲁日夜不停地画了许多草稿,结果没有一张让他满意,于是,他闭门谢客,苦苦思考,终于有一天新的灵感和构思在脑海里闪现,绘成了这幅当时家喻户晓的《转战陕北》。画中构图布局独特,笔墨扛鼎有力,运笔多顿拙,粗狂有棱角,画面以雄伟的大山为烘托,毛主席巍然屹立在山坡上,尽管主要人物的比例在整个画面上占有很小,但给人印象却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之势。尤其在画面上虽然看不见千军万马,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在大山大壑间隐藏着千军万马,画家用间接的方式暗示出—个宏大的历史场面。使《转战陕北》意境开阔、气势逼人,达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统一,成为了革命历史题材绘画的经典。该作多次被展出,出版,反响极为强烈。现藏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九、当代宋雨桂主笔《新富春山居图》长卷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宋雨桂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名作九:宋雨桂向温家宝总理介绍《新富春山居图》的创作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名作九:宋雨桂2011年主笔《新富春山居图》

  在海内外画坛素有“鬼才仙气”的宋雨桂(1940年生),历来喜好挑战自我、挑战古人。他的“不画古人画过的画,不画同代人画过的画,不重复自己画过的画”名言已成为宋雨桂创作的座右铭。绘制《新富春山居图》长卷是2010年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发起,意在表现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富春江流域的崭新面貌。由于元代黄公望作过的《富春山居图卷》已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后人创作要另辟蹊径或是比肩黄公望,其压力和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经过点将推选,由宋雨桂主笔,王明明、江明贤等海峡两岸顶级画家参与,历时一年时间,于2011年9月北京收笔面世。该画高0.6米、长66米,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欣然题写引首,陈佩秋、饶宗颐、袁行霈、欧豪年、王伯敏等众多文化艺术名流先后题跋,陈佩秋写下了:“此卷不输子久画卷”,评价极高。画作在创作技巧上继承传统,融合中西,宋雨桂豪放而沉稳、苍茫而精微,张弛而有度的画风也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此作堪称中国当代山水画经典。当2011年9月8日《新富春山居图》在国家博物馆首次与公众见面时,观者如潮,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令中国画坛为之震动。之后,又在海峡两岸进行巡展,同样盛况空前,好评如潮,展览期间,有评论家将此图归纳为八大看点,一是66米长——堪称中国历代富春山水最长画卷;二是温总理题写引首;三是一图有四季富春山水美景;四是山水与现代建筑浑然一体;五是古人失意今人阳光;六是古人墨色今人彩色;七是古人写意今人写实;八是难得一见的《剩海图》。光明日报出版社还专门出版了《新富春山居图》画集。现《新富春山居图》为中央文史馆收藏。

  十、当代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长卷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李伯安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名作十: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局部之二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名作十: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局部之三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名作十: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局部之四
近代以来中国十大名画之我见名作十: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局部之一

  李伯安(1944-1998年)是一个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名满天下的画家,作品生前不为人知,死后却奉为经典。生前为河南美术出版社副编审。他历时十载创作的人物长卷《走出巴颜喀拉》已载入美术史册。该画高2米,长121.5米,共分十个部分:圣山之灵、开光大典、朝圣、哈达、玛尼堆、劳作、歇息、藏戏、赛马、天路。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为创作的构思依托,用群像似的构图,从黄河之源圣山巴颜喀拉画起,通过一组组苍茫凝重的艺术形象和浩然大气的节奏安排,寄寓了大河东流去的万古豪情,彪扬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并能够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黄河文明。作品以它高昂的立意、恢宏的气象、精湛的刻画和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当之无愧的跻身于中国人物画经典作品之列。遗憾的是,1998年5月2日,画家倒在了正在创作中的人物长卷之前,他把自己完完全全地融进了“巴颜喀拉”那一派漫天皆白寥廓无垠的圣境。

  之后,李伯安画展在北京、郑州和广州等地展出时,不仅引起石破天惊的震动,而且展览屡被延长。吴冠中先生曾在画展上留言,称其为“二十世纪中国最主要的艺术家之一”;冯骥才先生称他为“罕世和绝代的画家”;黄永玉先生称他为“近百年来中国最伟大的画家”。现该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文/朱浩云)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张大千傅抱石徐悲鸿任伯年关山月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